《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
第46节

作者: _地儿_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开始,天慧禅师还能勉强静心打坐,可是过了几天,却仍然了无消息。这一下,他越发着急了,神经绷得紧紧的。不得已,他只好在禅堂里跑圈子。到了第七天,天慧禅师因为跑得太急,不小心一下子撞在柱子上,终于豁然大悟。

  于是,天慧禅师走出禅堂,求见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一见他,便道:“且喜你已识得国师宗旨。”
  天慧禅师后呈颂三章,其一云:
  “拳头不唤作拳头,换却时人眼里眸。
   一切圣贤如电拂,大千世界海中沤。”
  雍正皇帝览其颂,大悦,遂赐紫衣,并令他住持磬山(圣月寺)、高旻、资福,崇福四寺。其法席曾盛极一时,座下弟子较为著名的有了凡际圣、霈霖际源等。
  天慧禅师圆寂于乾隆十年(1745)。有《天慧彻禅师语录》二卷行世。
  据说,高旻寺的跑香制度跟天慧禅师的开悟因缘直接的关系。
  日期:2011-8-14 12:50:00

  天慧禅师修了三十年,天下人都认为他证悟了。他也自认为这样,当雍正皇帝问他,是否真正明心见性时,他打禅语说,自己有疤瘌头在。雍正皇帝就把宝剑拔出来,假装要割他的头,他一下子慌了。从此可见他没有真正地把生死放下,自己知道自己生死未了。最后雍正皇帝命令他,克期求证。他奋不顾身地去修行,终于彻底证悟了。然后去求见雍正帝。

  雍正皇帝远远见到他,就明白他已经证悟了,为他道喜。可见,雍正皇帝的修为已经很高了,也可见修行人真正证悟后,身心自然不一样。
  人有时就是这样,逼一逼,有时反倒是好事。金刚怒目,有时也是慈悲。如果没有智慧,不知道如何应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一味地做滥好人,那不是慈悲,或许会坏事。古德云: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为何?那就是因为缺乏智慧,一味地去做滥好人,导致了有些人走向堕落。
  但初修者,还是应该以培养自己的慈悲为主,通过忍辱,揭开嗔心、恨心、贪心的结,这样才有希望拨开心头贪嗔痴的浮云,澈见本来面目,修学有成。如果把发泄自己的嗔恨等的不良行为,美化为慈悲地去度人,救人,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日期:2011-8-14 12:59:00
  。由于太虚法师团结僧团改革积弊,佛教终于呈现出崭新的面目,从过于关注死后的去向和超度亡人的流弊,转向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在奉献中修持自我的人间佛教。

  这句应更正为
  。由于太虚法师团结僧团改革积弊,佛教终于呈现出崭新的面目,从过于关注死后的去向和过于关注超度亡人,却漠视现实的流弊,转向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在奉献中修持自我的人间佛教。
  现在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所谓修行,什么也不管,父母家人孩子都放在一边,越来越自私,那个很难与佛菩萨的服务大众的大愿相应的,是贪心的另一种变形而已。应该心里放下,面对一切境界,不生忧恼,但在生活工作中,还是要把责任担起来。无为而无不为。镜花水月,大作佛事才行。其实,以不求回报,不起贪嗔痴的心,去做任何善事,都是佛事,并非去烧香才叫佛事。净土经也讲,孝敬父母,行十善业,再加上持念名号,才能往生。如果什么事也不做,仅仅持念名号,是不如法的。

  我们继续我们的故事
  日期:2011-8-19 12:08:00
  本人的佛理散文集《总有清风》(定价32元、三联书店印行、著名作家二月河作跋、《夜宴》主题曲作者范学宜女士插图、日本归国老艺术家设计)即将出版。大概在九月份上市。如果有缘的读者,想得到地儿的签名的话,可以提前预订。预订还可以享受团购优惠价(九折,28.8元)。(当然,也可以到各地新华书店购买)。过期不候:)需要的请留言给我。或进入《万里寻迷》读者群 菩提树下三 160729630群四160733941 留言给我

  日期:2011-9-3 10:37:00
  当然那时还不知道这些。和同学信步漫游圆明园中,惊诧相比黄发碧眼到处可见的故宫,为何?圆明园中,外国人一个也未曾见。同学说,那当然,或许他们自己不好思来吧,过去欧洲的文化名人曾评价,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圆明园),这一被歌德评价为“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却被西方列强以为主持正义,要惩罚清政府“犯下欺诈和暴行”的名义焚毁,犯下了人类历史上最无耻地毁坏文物罪,他们的子孙如果稍微有良心,就不会来了。

  在废园里游荡了半天,天已经快中午了,我们走到一处地方,那里绿树环绕,气氛异常祥和,就坐在石头上稍微休息。同学不停的谈论着清政府的腐败。这时,一位中年男子走过来,悄立树下半晌,笑着问:“您们对雍正皇帝如何评价?”
  同学说:“镇压异族,荒淫无耻。”
  男子笑了笑,扭头问我:“梵歌,你说呢?”
  我激灵了一下,心想,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同学谈话中提到我,总叫我的小名的。
  沉吟半晌,我仰面答道:“雍正皇帝的面目,被历史云雾所遮蔽,非我们这些后生小子所能窥见。不过,我想,作为大禅师,他的行事做人,或许有自己的智慧吧。我们后生晚辈不敢冒昧地评价先贤!

  日期:2011-9-3 10:38:00
  “不过,我很喜欢他年轻时所作的诗歌《醒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从这首诗歌所透漏出的彻悟人生如梦的体会,和登基后,他在故宫雨花阁题写的“青莲法界普清净; 白毫相光离色空。”,养心殿东暖阁题写的“ 诸恶不忍作;众善必乐为。”、养心殿西暖阁题写的“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的楹联来看,他至少不会如同历史记载那样的。
  男子笑了,说:“过去您就如此谦逊,会说话,现在,依然如此啊。这种不人云亦云的态度,是对的。看来,货郎没有看错人。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幻,真的是“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说完,笑了笑,起身离去了。我见他提到货郎,立即快步向前,想探寻个究竟。他立住身,笑着说:“货郎正在山中潜修,该见的时候,会见的。后天傍晚,请您独自到雍和宫门前,自有奇遇。曾经奋不顾身地护圆明园战死的大太监来了,我奉师命去接引他。”
  摆了摆手,一阵青莲之香扑面而来。留下我目瞪口呆地呆在那里。
  离开圆明园的路上,同学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地说了,他很好奇,问,什么乱七八糟的,别迷信啊。不过他还是挺乐意第二天和我一起去见菩提老师,他快毕业了,正为选择单位而犯愁,也想请高人去指点一二。
  等车后,我忽然从车窗外看到了那位中年人立在圆明园门口的树荫下,一位老人漫无目的地向圆明园走来,那身影,那么熟悉,酷似道家师兄的死去的老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