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1-14 02:14:23
15
1938年6月,西安革命公园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大会,社会各界3000多人临祭。其中,有两幅挽联最为引人注目。
一幅是蒋介石的:
绝塞扫犯夷,百万雄师奋越石;
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魂拟睢阳。
一幅是朱德和彭德怀的:
贵军自西而东,我军由南向北,正期会合进攻,遽报沉星丧战友;
亡国虽生何乐,殉国虽死犹荣,伫看最后胜利,待收失地奠忠魂。
这位被祭奠的烈士叫刘桂五,为国民党东北挺进军骑兵六师师长,在包头与日军激战中牺牲。他的名字,可能并不为很多人熟悉,不知什么缘故,他抗日的英雄事迹在之后的岁月里也一直被埋没,但他参与过的一件事情,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年,正是他与白凤翔、孙铭九,分率几队人马,突袭华清池,捉了蒋介石。
对于西安事变,今人看法不一,此处不予置评。只说当时作为下级军官的刘桂五,能担任捉拿一国元首的任务,其人自然不同寻常。西安事变之后,他晋升少将,负责警卫伊盟(今鄂尔多斯市),兼守河防,拒敌于黄河以北,在配合傅作义部的战斗中,协同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在绥远前线与日军激战八个月之久,最后经黄油干子一役,以自己的生命及整个骑兵师全军覆没的代价,粉碎了日寇全歼马占山部的企图,使“东北挺进军”在伊盟站稳了脚跟,使保卫大西北、拒敌于黄河以北成为现实。此后到抗战结束,东北挺进军能够有效坚守,使日寇始终未能渡过黄河一步,他前期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大凡不同寻常之人,必有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其人生的旅途中往往会发生传奇性的事件,而那些传奇性的事件,影响的往往又不仅是他个人。
刘桂五的出生地距影州不远,在热河省朝阳县的一个山村,其地民风淳朴彪悍,习武之风极盛,他自小就酷爱武功且好打不平,少年时入草莽,可以说名震热河,后来,因与张学良结识,毅然参加了东北军。1931年日本进军东北、占领热河,东北军尽数撤进关内,刘桂五悲怆愤怒,多次请命带军士杀回故土,加入抗日联军,但都遭到否决。1936年春,他再也无法遏止心中的悲愤,借着军官培训班的假期,单人独骑潜回家乡。他这样做,主要是想看一下形势,以为将来率部杀回老家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进热河区域,刘桂五就听闻,自己的同乡赵尚志已经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军长了,心中不由更加急迫和愧疚,恨不得即刻上阵杀敌。但在进入朝阳县境内时,他发现这里日本人并不多,一打听才知道,朝阳县已经被影州的高元举兼管,那人不是一般的亲日,对中国人执行奴化政策比日本人还要认真。
早年间,刘桂五曾与高元举打过交道,对这人的阴险毒辣深有领教。那时刘桂五就有心整治他一下,但当时高元举虽只是个乡绅,却与张作霖的得力干将当时的热河都统汤玉麟有交情,所以刘桂五只能作罢。如今,汤玉麟因失守热河,早成了国民政府的通缉犯,而高元举没有随着汤玉麟逃亡,还做了日伪的大头目,辖制好几个县,搜刮民财、蒙蔽民智,焉能不除之而后快?!于是,刘桂五没在家乡停留,直接就去了影州,准备伺机将这个败类除掉。
但刘桂五有些低估了高元举。
一个人若没有过人之处,是无法成为“优秀”的汉奸的,而汉奸成为汉奸之后,因为内心深处的恐惧,会将自己的过人之处发挥得更为过人。单就防范来说,高元举早已将热河籍的大小豪杰之士拉了一个单子,并附上每个人的照片或画像,交付给伪军和特务们,让他们记熟。所以,刘桂五一进影州城南门,就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那时已近黄昏,特务们本着“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人”的原则,将刘桂五住的旅馆死死地盯住,如果刘桂五稍有异动,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或直接开枪。这些特务专门负责盯梢和熬鹰,他们必须如此“敬业”,因为他们深深知道漏过抗日分子的后果。
天黑之后,刘桂五果然出了旅馆,他对影州城太熟悉了,又与店里伙计打听过,知道高元举住在“政府”所在地,所以径直就向那里去了。然而走着走着,他感到有些不对,经验和直觉告诉他,有人在后面盯梢。他不禁一惊,意识到自己先前有些轻敌了,于是改变了路线,三绕两绕,拐进了一个隐蔽的角落。
几个特务将人跟丢了,有些惶恐。经过商量,他们分头去把守通往日为政府的几条要道,同时向其他特务送信,要他们盯住城门以及刘桂五入住的旅馆。
距离日伪政府尚且很远,就被这样盯梢,可以想象,高元举住所的戒备必然十分森严。刘桂五感到,别说刺杀计划无望实施,连旅馆也不能回了。于是,他几经周折,又寻了一家距离北门较近的小旅馆住下,心情压抑地渡过了一晚。
人逢背运,大概喝凉水都会塞牙。第二天一早,刘桂五出去购置了新的衣服和帽子,打算回到旅馆乔装一下,然后出城。当他刚刚踏进旅馆的门,就被这家掌柜的认了出来,可刘桂五并不认得他。这掌柜的早年间做过一阵子小匪,昨晚不在店中,现在看到当年名震热河的江湖大哥突然出现在面前,不免一惊,旋即就有了告密的打算。他没有道破刘桂五的身份,偷偷地差了伙计去日伪政府送信。所以,当乔装之后的刘桂五刚出店门不远,就被一群特务和伪军围住,看情形是要捉活的。
因为影州盘查严密的缘故,刘桂五在进城前将手枪藏在了城外,此时赤手空拳,面对着一群荷枪实弹的家伙,其后果可想而知。
此时他非常懊悔,觉得自己如果被这群家伙捉住,可真是白活了,于是横下一条心,与他们鱼死网破。当然,这一番心理过程,对于久经战阵的刘桂五来说,只是闪念间的事。
念动身动,不容喘息。他一哈腰就扫倒了两个伪军,随即便去夺枪,同时向圈外奔突。但这些伪军特务中,也有身手好的,几只刺刀一起向他刺来,没容他将枪夺下,更没容他逃出包围。一场空手对白刃(而且是多个白刃)的打斗就此展开。
“好虎难敌群狼”,这句俗话说得一点不假,一、二分钟的工夫,刘桂五虽然打倒了七、八个伪军,可没倒下的伪军和特务尚有二、三十人,将他团团包围着。他的肩膀已被刺刀划破,如此下去,不是被捉,就是被刺死。
当此异常凶险的时候,包围圈之外,突然响起了一声锐利的呼哨,随着这呼哨,一粒粒石子嗤嗤飞来,仿如急雨天的冰雹,纷纷打在伪军后脑、腕子或腿弯处,瞬间就将包围圈撕开了一条口子。
刘桂五何等敏锐,火石电光之际,已经从口子突出,而圈外那发石子的人,又打出一片石雨,将伪军和特务立撂倒大半,然后拉起刘桂五,说:“快跟我来!”
两个人,如脱兔一般直向影州北门的方向冲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