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5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电影中的八路长官冲锋的时候,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拿着一把大刀,这也不是艺术加工,这也是实际情况。八路中的军官,甚至师长团长,个个都是使大刀的好手,后来成为解放军少将的王近山,外号王疯子,一到战场上,就抡起大刀冲上去,据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以王疯子为原型。少林和尚许世友当了军长后,一到战事紧急,还会抡起大刀片带着敢死队上去,气得徐向前威吓说,再遇到许和尚丢下部队只顾自己冲锋,就枪毙了他。当然,国军的一些师长团长也不含糊。赵登禹在29军132师做师长时,刀法在全军数一数二,死在他刀下的鬼子估计没有上百也有几十。他在战场上抡起大刀片,十几个手持三八大盖的鬼子也不敢近身。而且,29军的官兵刀术都异常精湛,一格一挡,刀锋就奔向了鬼子的脖子,所以,日军只要与29军作战,必定戴上铁围脖,保护脖子。李弥在远征军第八军做副军长时,攻击松山受挫,他手持大刀片带着几百名敢死队趁着夜色摸上去了,天亮后,李弥摇摇晃晃地走下松山,全身浴血,身无完缕,只有眼睛是白色的。

  那时候的八路军副总司令***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就是要求战士们多多训练劈杀,掌握高超的劈杀技术。***,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前线的实际指挥者,总司令朱德在抗战开始后不久,就回了延安。
  八路武器不如日军,八路拼杀胜过鬼子,八路的头脑更远远超过鬼子。
  八路在与鬼子拼刺刀的时候,不会退下子丨弹丨,而鬼子则会退下子丨弹丨,握着空枪与八路拼杀。八路能拼杀过,则不会浪费子丨弹丨;如果处于不利,就会开枪。日军为什么会退下子丨弹丨,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日军受武士道精神鼓舞,头脑僵化,要拼杀则就不开枪;有人说日本的三八大盖设计有缺陷,拼刺中枪容易走火,伤了自己人。
  不管怎么说,日军拼刺刀的时候,先退下子丨弹丨是不争的事实。
  那时候的欧洲战场上,同为邪恶轴心的德国使用装甲部队作战,而日本还在运用冷兵器和武士道作战。日军遇到了积弱积贫的中国,才这样飞扬跋扈,而在比他武器先进得多的苏联面前,则败得像个龟孙子。

  在张公子引着东北军一路撤退到了关内,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日本时,日本自以为他们无敌天下,准备向西侵占苏联,向南吞并中国,然而,诺门坎一战,让日军认识到了北极熊的厉害,此后,不敢西顾,转而专心南侵。
  日本的武器比中国精良得多,但比苏联落后得多。
  更落后的是日本的战略战术。
  八路的骑兵和日本的骑兵曾有一场决战,结果,以骑术和武器更为精湛的日本骑兵全军覆没而告终。
  八路的骑兵是129师的骑兵。那时候的骑兵非常珍贵,平时担任的是通讯、警戒和侦察任务,刘伯承元帅舍不得拿他的骑兵部队去冒险。但是这一次却事出意外。

  129师的骑兵部队在执行任务途中,与日军的骑兵部队遭遇了。无论是人数马匹和武器,日军都占优。八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让几挺机枪埋伏在马队的后面,一到日军骑兵冲到跟前,就玩命地打。
  八路的骑兵做出一副决战的姿态,诱惑日军骑兵冲锋。日军骑兵按照骑兵操典的章程,列队举刀,然后扑了过来。八路的骑兵向两边闪开空挡,机关枪响了,日军骑兵丢盔撂甲。
  这支八路骑兵部队的指挥叫曾思玉,1955年授勋时,为中将。
  日本没有《孙子兵法》,日军不知道什么叫兵不厌诈。
  八路军新四军与鬼子作战,从来不做折本生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所以,八路军新四军的伤亡人数总是少于日军,即使在处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也是这样。比如这次。

  日期:2010-12-15 10:36:09
  这场战斗叫做“刘老庄战斗”。
  抗战时候,八路军新四军很少打过阻击战,因为依靠他们简陋的武器,是无法组织起有效地阻击的,而且,阻击战也就是消耗战,几个人一条破枪的八路消耗不起。所以,八路军新四军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然而,刘老庄战斗,新四军却不得不打起阻击战。
  阻击战一方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战士,一方是武装到牙齿的3000名日军步兵骑兵和炮兵。
  3000名日军从淮阴城倾巢而出,他们是寻找新四军主力决战的。那时候的新四军代军长是陈毅,新四军还没有发展壮大,它和此时正在印度休整的新一军是同等编制,后来,新四军发展成了第三野战军。
  82名新四军战士经过泗阳时,与3000名日军不期而遇。怎么办?打!日军只要出城,就一定有目的。用《亮剑》中新一团团长丁伟的话来说:“他要是去拜寿,你也不能让他成功。”抗战后期的中国军队,只要见到日军,就二话不说,迎头痛击,揍他娘的!
  82名战士与3000名日军接上了火,沿着刘老庄外的一条壕沟边打边撤。壕沟一般四通八达,岔路很多,出口很多,只要进入壕沟里,一般都能摆脱敌人。可是,这条壕沟居然是条死沟,没有出口。

  于是,新四军抱定必死的决心,与冲上来的鬼子展开血战,子丨弹丨打光了,就用刺刀和大刀砍杀。到了夜晚,82名勇士全部牺牲,而占尽绝对优势的日军也死亡170多名。
  那时候的中国士兵,个个都是好汉。
  战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每一场小的战斗都有后面的大背景。
  刘老庄战斗的背景是日军的扫荡,日军的扫荡是为了肃清自己后方的抗战势力,以便把更多的兵力调往前方。1943年的日军,多线开战,每条战线上都需要兵员补充。
  石牌保卫战的背景是鄂西会战,鄂西会战的目的是日军从水路进入战时陪都重庆。

  从湖北进入重庆,一定要经过宜昌,从宜昌进入重庆,只有一条水路,这就是长江水路,就是经过石牌村的长江水路。
  难道就没有陆路吗?
  有,陆路是一条在千沟万壑间盘旋蜿蜒的羊肠小道,这条小路只能一个人跟着一个人攀援行走,它的名字叫做川盐古道。
  川盐古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一挺机枪,就能阻挡日本百万大军。
  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所以,日军想从东边进入重庆,只能走长江水路。

  日期:2010-12-15 11:37:22
  宜昌通往重庆万州的铁路,早在詹天佑所处的清末时代,就准备修建。可是,这条道路工程太过艰巨,投入资金巨大,而清政府又太过腐败,收了四川百姓的钱,却放弃不修路了,便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武昌的清军赶去镇压,于是武昌空虚,武昌首义便应运而生,全国各地一起响应,满清政府就垮台了。一条道路推翻了一个王朝,这是谁也不会想象到的。

  宜昌到重庆万州的铁路,直到2010年才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叫做宜万铁路。
  宜昌到重庆万州的公路,直到2010年年末还没有建好,还没有通车。
  在这里,无论修铁路还是修公路,都是当今世界上最艰巨的工程。
  1943年春天,日军之所以选择这条千难万险的水路,实在是孤注一掷。
  要进入战时陪都重庆,有四条路:第一条是从南面的云南进入,第二条是从北面的陕西进入,第三条是从西面的青藏高原进入,第四条是从东面的湖北进入。
  陕西当时有黄河天堑,陕南有胡宗南的重兵把守,陕北有八路军的根据地,日军要想进入,就要付出惨重代价。而且,就算占领了陕西,还有秦岭需要翻越。而陕西通往四川和重庆的栈道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日军走这条路绝无胜算。青藏高原无人区,恶劣的气候条件比百万雄兵更恐怖,何况,要进入青藏高原,谈何容易。所以,日军要进入重庆,就选择了从南从东两条路。

  南面是云南,这条路几乎被日军打通。
  在石牌保卫战之前,中华民族也曾有一次命悬一线。
  抗战时期的国军装备异常简陋,补给异常困难,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中国在独立抗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才意识到中国是和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中国军人拖住更多的日军,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负担就会变轻。
  于是,财大气粗的美国援助中国战略物资,主要是枪炮子丨弹丨。
  国和国之间从来都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