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10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0-12-19 00:04:45
【17】
中国20世纪最有名的军事家是谁?是蒋百里。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作战的路线,全部在他的掌握和预料之中。而他,已在抗战开始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蒋百里先在日本军校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拿走了日本天皇的佩剑,让同期的日本同学捶胸顿足;后来,蒋百里又留学德国,专门研究德国军事,把西方先进的军事思想介绍到中国来。
后人称道蒋百里,是因为他提出了很多新颖的军事观点,而中日战争都按照他的设想在进展。人们以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杰作,其实第一个提出中日之间“持久战”的是蒋百里。蒋百里还提出了全面抗战,遍地开花,让日军首尾难顾,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而蒋百里最令后人叹为观止的,不是他的论持久战,不是他的全面抗战,而是他的变南北抗战为东西抗战理论。
当时,日军占领东北,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蒋百里向国防部建议,一定要迫使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后来,中日之间的作战路线,果然就走这条路。
然而,这也是一招险棋。所以,蒋百里又告诫蒋介石,一定要警惕日本模仿800年前蒙古铁骑灭南宋的线路,即从山西打过潼关,翻越秦岭,先占领汉中,再攻取四川与湖北。如果日军走这条路线,亡国必矣。
所以,抗战打得再激烈,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一直屯集陕南和关中,寸步不动。有的书中说胡宗南的几十万军队是为了监视延安,实在是无稽之谈。八路军精锐都开赴敌后开展游击战,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星罗棋布,力量渐增,几十万国军精锐部队,何必监视陕北一座空巢?
那时候,国军最有威力的武器叫做“三十二倍十五榴”,这些来自德国的超级大炮也被部署在黄河西岸的潼关,用来对付东岸的日军。据说,这种超级大炮,射程高达20公里,一颗弹头就重达50公斤。
抗战前夕,德国是西方对中国最好的国家,而德国又是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据说,当时,蒋介石准备让德国人帮助中国训练80个德械师,用来收复被少帅丢弃的东北,可是,少帅导演的事变爆发了,全面抗战提前打响。
抗战开始的时候,原定80个的德械师,其实只装备和训练了四个:中央军校教导总队、36师、87师、88师。在淞沪战场上,这些德械师,军中翘楚,天之骄子,给了日军极大的杀伤。后来,在南京保卫战中,尽管处于劣势,这四个德械师仍然顽强奋战,但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他们的长官有名将桂永清、宋希濂、孙元良等。
德械师作战能力极强,有相当一部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两年爆发,中国军队接受80个师的德式装备,那么,抗战根本就不会打那么长时间。
1943年夏天,日军按照中国军事家蒋百里当初的设想在进攻,沿着长江溯流而上,步步受挫。
日期:2010-12-19 11:49:23
【18】
1943年夏天,日军旨在打通宜昌,直逼重庆的计划,一再受挫,于是进行疯狂的军事报复。
距离宜昌300多公里外的湖南南县,73军一万余人在转战常德的途中,与日军发生了遭遇战。73军属于湘军序列,参加过三次长沙会战,极其凶猛。至今,在长沙的岳麓山上,还有73军死难将士纪念碑。然而,此时,在开阔地上,在水田河网间,73军面对强敌,只能且战且走,随同一起撤退的还有两万多名百姓,日军天上飞机,地面军队,洞庭湖面上还有舰艇,行动迅疾,兵力雄厚,将73军和老百姓包围在南县厂窖镇。于是,厂窖惨案开始了。
厂窖惨案,日军三天屠杀三万人,创下二战史上单天屠杀的最高纪录。可惜,这笔血债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
厂窖镇位于洞庭湖的一个半岛上,长十几公里,宽四五公里,三面临水,只有一条道路与外界相通。73军与百姓被逼入这座半岛,就是面临死地。
日军在飞机轰炸和舰炮轰炸后,陆军开始登上了这座半岛。
郭鹿平是那场惨案的幸存者,至今回忆起那场惨绝人员的大屠杀,老人还充满悲愤,全身颤抖。郭鹿平家在街上开有一家药店,大屠杀发生前,看到难民成群结队地从门前经过,郭父意识到要发生大事,把家中的女眷和弟弟送到益阳避难,父子两人看守着药店。
后来,形势越来越紧张,日军的飞机狂轰滥炸,炮弹也在街面上爆炸,父子二人为了安全,就跟随着逃难的人来到了一户姓李的人家。那户李姓人家是个大户,有高大的院墙,他们幻想着高墙深院能够阻挡鬼子的进攻。当时,院子里躲藏了100多人。
这一天是1943年5月9日,老人记忆非常深刻,清晨,日军荷枪实弹,砸开了李家大院的院门,端着刺刀,逼迫他们来到附近学校的操场里,操场里还有很多人。日军将他们每个人的右手绑在一起,然后要求他们都靠墙站着。大家惊慌不安,不知道日军要干什么。郭鹿平还在想着,是不是日军要抓大家去做苦力?突然,站在第一个的人大喊了一声:“鬼子杀人了!”郭鹿平循声望去,看到呼喊的是村中一个姓曹的木匠,日军的刺刀捅在了曹木匠的胸脯上,曹木匠没有喊出第二声,就软软地倒下去。
接着,站在郭鹿平面前的日军也动手了,他一刀捅在了郭鹿平的肚子上,刺穿了,郭鹿平仰面倒了下去,愤怒地望着鬼子。后面走来了另一个鬼子,在他的前胸处一连刺了七八刀,每刺一刀,鲜血就溅了出来。郭鹿平昏了过去。
下午,郭鹿平醒过来了,看到日军离开了,操场上躺满了尸体,死尸堆里间或还有哭声,那是和他一样死里逃生的人。郭鹿平想爬起来,浑身的伤口火辣辣地疼痛,他又昏死了过去。
郭鹿平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半夜,四周一片静寂,惨白的月光照着横七竖八躺倒的一望无际的死尸,空气中飘散着血腥味。郭鹿平解开手上的绳子,爬向身边的麦田。那时候的麦田已经有了半米高。
郭鹿平在麦田里躲避了两天两夜,饿了,就吃地上的青草和青苗。第三天,他被清理死尸的人发现了。人们看着遍体鳞伤的郭鹿平,感到17岁的他能活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
厂窖惨案三天死难三万同胞,目前未有一人获得日本赔偿,甚至连日本的一声道歉也没有。
这段惨痛的历史,就这样悄然消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