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道破中国千年潜规则: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第14节

作者: yueluodadi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世界上最出色的生意就是这样谈成的,因为给对方提供了利益,所以到最后自己也收获大利。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我们一定要抛开“个人利益就是所有”的陈旧观念,当然你可以“利己”,但利己却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的合作模式,最后都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对每个人来说,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先利人再利己,最终做到既利人又利己,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让人一步,惠及他人,才能迎来别人对你的回报。当我们对别人让利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
  庄吉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郑元忠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有名的“电器大王”,后来,他选择了服装业,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但却一直没有做出大成绩。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元忠认识了同样搞服装的陈敏,两人一谈,相见恨晚。于是,两人在商量后成立了温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
  不久,吴邦东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公司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被业界称为“黄金三角”。
  当时,对于谁当董事长的问题,三人都看得很开。按股份,郑元忠是理所当然的董事长。但是,郑元忠却选择让陈敏来当董事长。正如他日后所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是当时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三个人中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轻。”
  三人从一开始组合就达成一致:庄吉的权利在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公司绝对不安排任何人的家族成员。有一次,陈敏的侄子大学毕业后,想到庄吉来工作,被陈敏拒绝了。如今的庄吉,股权清晰,事事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可以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互利和双赢应该是经营者始终要牢记的最高准则和追求目标。尤其是创业的时候更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就需要合作。寻找一个好的搭档,才能够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才能各得其所。
  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全能冠军”,任何人都得凭靠身边的朋友和关系才能做成事情,比如一件复杂的工作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此时就必须有一种团结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在生意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一个普通人只有放进团队中才能彰显力量,做出不一般的成绩,所以要想让自己更好的发展,就要有跟人合作共赢的决心。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大批人在帮忙。那些电影明星,都有制作群;而那些歌星,也都有帮他们作词、作曲的人,以及帮他们推广的唱片公司,这些人的成功不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合谋的时代”。
  成功者都深谙这个道理——成功是靠组织、靠团体,而不是靠个人。他们一旦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肯定不会是自己单枪匹马地去解决,而是找他们的伙伴一起来商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如此,大家都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而成功也变得更加容易。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没有知己,但是一定要有很多互利的朋友。你们不一定在生活中很谈得来,但是在生意上你们一定要有共同的利益。如果你想赢得朋友,那就必须在你们之间有种互利关系,这是稳固你们关系的一个根本。有了互利的朋友,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互利的经营观念。互利的目的是寻求更多的机会、财富以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这正是人际交往与生意场上的最高境界。
  做人就像种田,最后收成才是评定的标准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歌姬、舞女如果在晚年嫁人做良家妇女,那么曾经的风尘生涯对后来的正常生活不会有什么妨碍;一生坚守贞洁的少丨妇丨,若在晚年耐不住寂寞而放纵自我,那前半生的清苦也都白费了。所以俗语说:“观察一个人的节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后半生。”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本来很牛的成功人士,在壮年时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美名远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的。但是,好不容易熬到快要回家养老的时候,他撑不住了,干了一桩罪大恶极的坏事,因为这件事落了个名声扫地,甚至被砍了脑袋。这样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本来眼看着都活到人生的最后了,为什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憋不住,拉泡屎搞臭自己的一生?

  一个人的名声怎么样,往往不看他的从前,而是看他现在和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晚节不保的例子,最著名的当属大汉奸汪精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为推翻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曾冒死刺杀摄政王。那时的他,可谓知名人物,有着很好的名誉,受天下人的推崇与敬佩。岂料到了后半生,他却不顾民族大义,甘为日本人的走狗,落一个遗臭万年的汉奸骂名。
  一个人混到这步田地,再辉煌的过去又有什么价值呢?完全化为粪土,变得一文不值!
  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需谨记这一忠告,尤其是那些在官场混的人,更需要处处小心、时时注意。哪怕你荣耀了一辈子,如果最后犯个大错,可能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哪怕一个以前做尽错事的人,但如果他痛下决心洗心革面,仍然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能够获得大家的原谅。如果他再做一些善事,就能够获得众人口中的美名。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人生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让人尊敬的老领导,眼看就要退休了,却被查出贪污受贿,接受国法的审判。
  中石化集团原总经理陈同海因受贿1.9亿余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陈同海犯事并突然辞去中石化领导职务是在2007年,当时已59岁,距离功成身退的60岁大限不过几个月时间。晚节不保,是每个人最懊恼的事情,因为明明离功成身退只有一步之遥,却在最后关头一失足成千古恨。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类似的话:“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意思就是说,对于在事业上遭受失败、事事不顺心的人,应当体谅他当初的本意是为了奋发上进;对于事业成功感到万事圆满的人,要看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否保住晚节。这就告诉我们不要为一时失败而懊恼,更不要为一时的得意而忘形,因为还未盖棺定论,远不是喝庆功酒的时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