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12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1 00:31:56

  【20】
  横山勇是一个战术素养很高的日本将军。
  横山勇接手11军后,仔细研究华中战区,认为常德是一个战略要地,宜昌也是战略要地。此两地的重要性胜过长沙和武汉,于是,向大本营建议发动鄂西会战。
  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我之所以要详细写到横山勇,因为接下来异常惨烈的常德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同样都拜此鬼子所赐。
  1943年夏天,中日双方的一场大决战在宜昌到石牌之间打响了。日军在攻,国军在守。石牌是国军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防线,日军只要一突破石牌,重庆指日可下,中华民族就要亡国灭种。
  国军从宜昌到石牌之间铺开,阻挡十余万精锐日军。几十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丛山峻岭间,枪弹横飞,杀声震天,每一个山头,每一条河流都在反复争夺。鲜血染红了河水,也染红了山岩。
  抗战老兵周家华说,当时,30军奉命坚守宜昌外围,他所在的部队赶往前线的路上,凡是看到的村庄,都被日本鬼子烧光了,没有一家房屋是完好的,路过一条山谷,山谷里堆满了死尸,有抗日将士的,也有老百姓的,战士们都是向前冲锋的时候倒下去的,伤口也都在胸前,可见没有一个逃兵,全部战死了。山谷间空气很污浊,有一种腐臭的气味。当时,他们想将这些抗战将士掩埋了,可惜没有时间。战事紧急,他们踩着这些烈士的尸骨赶往前线。

  当时,30军的军长是池峰城。池峰城被人熟知,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在那场国军杂牌部队大胜的战役中,池峰城是师长,隶属于西北军,坚守运河,部队伤亡极大,几乎弹尽粮绝,池峰城向集团军司令孙连仲请求:“给西北军留点种子吧。”孙连仲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在过去军阀混战中,军阀都是保存实力,见机行事。而这次,孙连仲斩钉截铁:“士兵打光了,你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谁敢退过运河,杀无赦。”贵为集团军司令的孙连仲,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夜晚,池峰城组织敢死队57人,每人一把大刀,一把驳壳枪,戴日军钢盔,穿日军军服,腰间挂满手榴弹,突袭敌营,终于把日本人击退了。天亮,敢死队归队,止剩13人。

  94军121师抗战老兵熊胜华说,当时的战役非常惨烈,每个士兵上战场前,先写好灵牌,交代战友,如果有谁活着回来,就逢年过节给自己烧张纸钱。有些会写字的战士,还写家信,信中慷慨激昂,视死如归。那时候上战场,大家都没有想着活着回来。
  熊胜华所在的部队驻扎在一个名叫王家大包的山上,山下是一条溪水,溪水另一边的山上驻扎着日军,中日两军隔溪而望。有时候,国军会趁着夜色朦胧,偷偷涉过溪水,爬到敌人营地的附近去抓哨兵。还有一次,他们故意引诱敌军夜晚来袭,骗日军陷入包围圈,一举消灭日军100多人。
  121师师长戴之奇,这时候已露头角,几年后,他在蒋介石寄予厚望的青年军中担任201师师长。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战败自杀。
  1943年5月22日,蒋介石发电给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石牌天堑,应派一师防守。”
  陈诚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十一师和自己的爱将胡琏派在石牌防守。
  石牌狭窄逼仄,无法摆放更多的人马。

  5月26日,在宜昌及周边地区激战正酣时,蒋介石再次发来电令,要胡琏等诸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
  胡琏带着一师人马,依托江防要塞,严阵以待。前方,江风猎猎,枪炮声声,石牌保卫战即将打响。
  石牌峨峨,江水汤汤。
  士兵们在写信,驻守石牌要塞的18军11师师长胡琏也在写信。士兵们抱定了必死的决心,胡琏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