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回忆移民留美生活6年》
第8节

作者: thefellinibug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他们家的房子卖出去了。是一对年轻的黑人夫妇,人非常好,不久后还生了一个很可爱的宝宝。我们两家之间偶尔说两句话,屋外碰到的时候打一下招呼。有一天他们跟我娘提起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某天半夜,有丨警丨察提着一个小子去敲他们家的门,问N在不在家。他们回答说不在,人家已经搬走了。小子说,怎么可能,我记得他就住在这儿的……
  邻居的8卦结束了。
  ──
  同学们还在睡呢,起来吧太阳嗮PP……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哟

  刚才去八卦和杂谈转了一圈。
  有关高考SAT啊,这个楼主考了两次。第一次没经验,不算。第二次的作文,咱用中国的网络文化做例子,作文没写完分也拿得挺高的……想是比较有特点么,在国外长大的小孩哪里见过天涯这阵势呀。
  英文的媒体我一般喜欢看新闻,逛下苹果机的论坛什么的。不过国内的论坛魅力实在是太大,活力很充沛,精神很BH。
  楼主很煽情的,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快乐。

日期:2010-08-04 07:54:03

  说说房产。
  大概在我们入住2两年以后,美国房价惊人地高涨,达到了对我继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高价。当时我继父供房供了4年,当初买房子的时候价钱是27W。
  一天我娘到屋外去,跟隔壁邻居聊着,意外地听说他们要搬家了,要搬到公寓去。
  我曾经看过区里给住户们发的一封信,上面标着整条街的房价:目前住户当初买入时的房价、(如果最近刚搬走的话)后来卖出的房价等等,可能是方便住户为自己的房产估价。隔壁邻居当初买入的房价大约是30W,卖出的时候大约是48W,如果不算一些繁复手续的话,那么在两年内他们应该就赚入了大概15W(大致减去每月要付的按揭款mortgage)。

  那时我们就回想起刚来美国时,在区里口水过的一套大些的房子,俩车库,大概4-5睡房,后院一片密密的树林外加木制露天平台(deck,美国人家里大多有的,我爹娘也很想要)。那时房子卖的就是48W左右,房价一涨就成大概60W了,于是咱后悔得很……
  N家的房子是晚些才卖出的,卖价好像是40W出头。
  房价开始下跌的1-2年以后,9年级的楼主问爹娘可不可以让楼主转学(原因一会再8)。爹娘考虑了一阵,说好吧。于是楼主动手到网上去找房子。先是到greatschools.net去查看本州和临州几个特别优秀的学区里的学校,挑出来了以后再照着邮政编码一个一个去找。价钱可以低一点,怕错过foreclosure(由银行拍卖)的房子,不过这些房子一般怨气极重,窗户被砸一下墙被划一下是常见的,所以咱小心行事。太贵的房子可以叫大家一起来口水,不可以考虑。

  楼主对房价其实也不太懂,就是那几次查了查,对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Yahoo的房产页面、realtor.com或是longandfoster.com去看。
  吃饭喽

日期:2010-08-04 09:01:53

  M县是老区,出了名,所以人都喜欢往那跑。久而久之,一些比较需要赞助的同学们(如南美工人等)也开始搬到那去──这是有根据说话的,M县学校里的南美学生比例比H县(等下会提)里的要多得多。搬来的低产阶级同志们增多以后,M县就必须扩大公交系统为他们服务,因为他们大多没有经济能力开车。公交系统方便了,越来越多类似的人开始进军M县。当初我说要转学,有同学就劝我转去H县而不是M县。照她的意思,M县人多,杂了。H县是后起之秀,大多是白人和亚洲人(公交系统也不像M那么方便)。

  我身边的种族和阶级歧视不是没有的。大多时候大家希望能照事实说话,但说出来就变了一个味。希望大家能理解,咱没有那个意思,凡事有特例嘛。
  说了这么多,M县其实是我娘理想的居住地点,因为工作机会比其他县要多。
  我娘在国内的一所大学里是当老师的,还是个教英语的,来到这里就特别杯具,因为再怎么好也好不过美国人么,光肤色对学生来说也没有说服力呀。所以在移民越少的县里,她就越杯具。像M县这样的地方,移民很多,对英语老师的需求高,我娘自然容易找工作了。这里谢谢俺娘,为了俺上学,跟俺到H县去了……谢谢娘啊。

日期:2010-08-04 10:59:04

  前面有同学不是问我说怎样容易拿绿卡么。
  这样,我开8了啊。
  在差学区住了两年后,我们家附近搬来一个阿姨。这个阿姨从非洲来,每天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包着花纹头巾在屋外哼哼,这里浇点水那里弄棵草啥的。我娘最喜欢囧人,出去散步的时候就跟她认识了。阿姨比我妈大些,大概50左右,一天到晚笑呵呵的,牙齿记得好像缺了点,不过笑起来真可爱。她请我妈到家里去坐,说自己确实是刚从非洲新鲜飞过来的,这个房子的主人是她的亲戚,女主人上夜班,没时间带孩子,她就过来帮帮忙。

  后来她把一张照片给我娘看,说她就是这么过来的,把这照片给签证局/移民局的人看。我妈是这么形容的:从头到脚都包了绷带,脸上涂了点红药水……
  有一次阿姨在屋外玩,看到我妈在浇水,就叫她过去。我妈说怎么啦,你叫我干什么?
  走近一看,阿姨笑嘻嘻地,手上握着一根树枝,树枝尽头挑着一条死蛇……
  说过咱家后院附近有小水塘,被栅栏围着。这条蛇后来被阿姨挑着,挂到栅栏上,还是在分岔路的地方,就是说无论你选择走哪条路,都能看到那条东西。
  那条路多走几次就习惯了,后来可怜的东西渐渐干掉了……有一天不见了……
  阿姨他们后来搬走了,好像也是房价高涨的时候卖了房子。临走前她把一棵葡萄送给我娘,我娘再三受不了诱惑,把它种在房子旁边。附近的美国人一般只种花种草,所以店里也不常见葡萄架这种东西,是我妈自己去找东西搭架把它撑起来的。种了一年多,那年夏天刚刚结了果,隔壁的过来咔嚓一下,杯具了……

  非洲阿姨的故事到此结束。
  ──
  谢谢大家的留言。
  附上一张图。别的帖子里818不都配图的么,咱不能这么光着嘛。
  这是大概三年前在旧房子附近照的,我当时背对着后院附近提到过的木桥,前面的栏杆就围着小水塘。

  楼主那时候比较装13,喜欢搞45度明媚忧伤的东西,所以色彩故意弄得旧黄了一点。学艺术的同学们多多见谅。我只是很喜欢这棵草长得结实的样子……也没别的好图可以给大家了,所以就这样了。

日期:2010-08-04 11:19:08

  然后是古筝JJ的故事。
  搬来大概3年以后,我们区里搬来了一个中国姑娘。
  我娘是在散步的时候碰到她的,发现她每天都同一时间出去走路。有一次还发现她穿着牛仔裤和时装鞋(dress shoes)出来散步,步子迈得大,手臂挥舞得很有活力。俺娘觉得这姑娘挺奇怪不过还挺可爱的啊。也是我们区里的亚洲人太少了。我妈就曾经在散步的时候跟一个亚洲老太太打过招呼,她一声不吭昂着头走过去了。所以我妈一直希望能有个亚洲朋友。

  后来我娘就跟人家打招呼了。姑娘人很热情,后来把我和我妈叫去她家坐。她刚从国内来,原来是当古筝老师的,因为人长得很漂亮,还经常去做些表演。当时她刚和一个美国人结婚不久,两人住在一个蓝白相间的联体屋(townhouse)里。她丈夫还没回来,她就给我们看他们两人在国内拍的照片,还有她以前拍的艺术照。她拉着我说要给我化妆,要我教她读英语(她的口音有点重),我缠着她要她弹古筝给我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