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回忆移民留美生活6年》
第9节

作者: thefellinibu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妈当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合唱团的团员(我妈算业余的,去学习),团里有许多国内知名音乐学校毕业的老师们,每逢节日都在城里表演。我妈知道古筝JJ想要演出的机会,就把她带到一次合唱团聚会去了。去了以后她说不合她的意,于是不了了之。
  我去她家里跟她读过一次英语,就是拿着故事书照读。但后来觉得她丈夫好像不太赞同这种做法,我就没再去了。
  姑娘给咱弹过一次春江花月夜。
  后来她生了个女儿,实在是非常漂亮,睫毛又密又长。我想起刚见她不久的时候,她就说过,“我就是想生一个漂亮的小孩。”
  她跟我妈说过,有时候很难跟丈夫沟通,因为语言不太通。她的性格比较简单,这点上可能非常吸引人。不过谈吐间觉得她做事有些欠缺考虑,比如在买了新衣服和新化妆品以后把旧的给我们啊之类的。于是后来我们之间的来往渐渐少了。她说过,可能会跟丈夫一起搬到临州去,跟丈夫家人住在一起,让他们帮着带孩子,她就还可以再生多一个。

  我娘说,希望她不要把孩子当成洋娃娃养才好……

日期:2010-08-04 12:48:33

  要去参加新生参观会咯。
  楼主跟爹娘进了M校侧门,哎哟……
  于是有些课室是没有墙的,用柜子和书架代替;于是天花板原来是不用盖着的,往上看去黑黝黝里窝着捆捆电线;于是全校除了体育更衣室以外只有两个公用洗手间;于是洗手间里是没有镜子的(或者堪比古代铜镜的映照效果)。这和广告打得不太一样啊,咱一年为了教育要付几W的税,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学校呢,不可能的嘛。
  新生参观会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最多就是学校领导在附近转转,说一下选课方法啦学校目标啦之类的。还有一些学校的社团在打广告,楼主当时打起精神来看了看,还是不感兴趣么……后来校长来了,JJWWJJWW,我们的目标啊就是这个就是那个,今年我们很荣幸能够开IB班,这为嘛呢当然是因为县教育局对咱有信心嘛,我们学校的标准考试成绩连续几年上升,等等等等……

  楼主心里想,你以为我没查过么,你连续几年上升还这么个破分数……
  然后楼主开口了。我问校长,咱对当年的那些事情确实了解不多,不过听太多人提到,就想问问,学校目前采用了什么措施能够加强学生安全的保障?
  校长发飙了……“报纸上那些事都是几年前的了,不能再用那些事情来定位我们,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去挽回学校的名声,这几年来也进步了很多。学校现在四处都有监控摄影机……”
  楼主当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俺娘也在旁边一个劲地点头。校长说得也有道理么。那咱检讨,等开学再说。

日期:2010-08-04 13:33:16

  关于M校的印象楼主有很多,所以想一个捡一个说。
  比如食堂是比较恶心的,午餐前面已经说过,楼主早就不吃了,这点没妨碍到我。地上油油的,这也比较能理解,哪个高中没有一点嘛。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觉得食堂用来刷墙的颜色比较难看,呕黄。咱学校的吉祥物是一头马,棕色的。
  后来同学说,真TMD的双双就是X的颜色啊……
  不过呢食堂跟食堂旁的洗手间怎么能够比呢,不能的嘛。你想想,人家其中一个厕所被堵了,楼主天天吃完午餐要去洗手,都看得到那壮观的景色,就这么持续了几个月呀。
  说洗手间的另一个问题。学校一共有四层楼,而只有两个洗手间,一个在一楼的食堂旁边,一个在二楼办公接待台旁边。咱是没有课间休息时间的,只有5分钟从1节课奔到另1节课,比如从三楼的政府课跑到四楼的生物课。我要是有需要,就得跑到二楼的招待台旁边去解决?那我就迟到了呀。
  我实在是不舍得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去上洗手间……因为学校只给我三张票。

  一个学期内只能在上课的时候去3次厕所。
  同学们都在抱怨这个,但没人决定要去说,于是我麻烦我娘给IB辅导老师发了封信。老师回了,说设置票数规定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专心听讲,3次是学生们普遍的需求数量……所以意思是我是另类人……
  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对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老师会管得严一些。但起码那时候我们的教学楼还是每层一个洗手间吧。
  有些小事情,8起来我也觉得我挺小心眼的……但后来去到C校我才回想起来,为什么M校需要这样的规定?为什么C校不需要?

日期:2010-08-04 14:43:45

  同学们,像楼主这么90后的人,上了天涯主页怎能蛋定!当然是继续码字……
  一些同学问我有关留学和工作前景的事情,其实我也不太懂啊,怕乱说误导了你们也不好嘛。这个是美国劳工部的网站,他们定期修订一本网上的《工作前景指南》(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所有的职业在上面应该都能找得到,我用过做调查的。有薪水啊要求啊特例啊被雇用人数啊等等信息。
  说说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美国政府课。如果问我有没有被洗脑,那我也不好说,毕竟我觉得没什么突兀的,大家说不定就不赞同我。我记得最清楚的(也是最众所周知的)就是separation of power(三权分立)还有checks and balances(政府部门间互相制衡),接着就是各政府部门的介绍,偶尔看一下教学录像,比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介绍federal reserve(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的卡通短片。偶尔大家讨论一下,不过大多数时候我觉得在同学间没学到东西,跟后来在C校的经历很不同。那个时候觉得我们的老师很不错,笔记都放在幻灯片上面,一条一条讲解得清清楚楚的,懂了以后抄下来就好,回家复习也非常容易,虽然上课的时候难免打一下瞌睡……

  后来去了C校,才发现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跟课本复读机是不一样的……C校有一位历史老师,可能是这辈子我最珍贵的老师了,他说,我要教的是历史,不是教你怎么考试。这点对比我年长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又向前走了一步。这个改天再说,我有点后悔,可能应该先8C校的……
  那个时候在M校上政府课也是为了应试:9年级的学生要考美国政府这门课的High School Assessment(HSA),需要通过才能毕业。这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所以考试自然很简单。上课的时候老师都是拿历代的HSA试题来考我们,所以试题已经很熟悉。真正考的时候,还差30分钟考试就要结束了,楼主也趴在桌上睡着了……
  年底的时候,学校规定我们要做一个义工活动(charity project)。当时政府老师说,我们给远在中东的士兵写封慰问信就好了(这又跟C校不同,C校的义工活动更有效更实在)。当时我觉得有些不知所措。毕竟吧,我还是很同情士兵们的,远离家乡谁也不好受么,写封信慰问一下也不是坏事。不过我对这场战争的抵触情绪比较大。虽然我不认为我对它有着多么深入的了解,但就我当时所知,我是不赞同战争的。所以我考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去找老师,问他说有没有别的选择,因为这封信我不太想写。

  有些美国人听到我说这样的话是会很不舒服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我既然来了这个国家,那么士兵就是在保护我,我不应该这么不懂得感恩。但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直到还很模糊,“感恩”一说我能理解,但我觉得我需要培养一种能够独立思考的能力,写信的事小,但我需要懂得不被“感恩”蒙蔽。如果我不支持战争,我就不支持战争。现在是一封信,如果将来是要我捐钱呢?那么我是要为了感恩捐给士兵然后让资金转给政府造核武么?

  把小事看成大事也只有我这种人能这样了……如果大家觉得我的看法幼稚的话,也请理解。我会一直努力进化的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