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何三父亲加入“公私合营”,进入了集体所有制后每月有了不多、却还稳当的收入,何三的母亲终于出外打工,在肉联厂干上了扯猪毛的工作,家里的收入似乎有所好转。
父母决定接回被送养的孩子们,这真是个天大的喜讯!
当这消息传来的时候,何三几乎已开始忘记自己的来路,浑浑噩噩的何三几乎从没洗过的头发已象草团一样满是虱子。
白娘担心何三的样子令堂哥难过,在回城的时候把何三的头发全部剃成光头,并把一身穿了近两年破烂不堪的衣裤缝补好,回到家里的何三也算还有了人样。
三弟、小弟也全接了回来。在重男轻女的社会中,四个兄弟后来都读了书,何三已与“上学”绝缘,干家务杂活是她生活的全部。
日期:2010-06-09 18:43:23
各奔东西
何三和两个弟弟回来前大姐已经离开家乡,因为在学校里成绩优异,被部队人员直接选送去做了军护。比起挨饿受困的平民百姓,吃穿不愁的部队生活更象是安乐岛,大姐在那以后的确开始了她的“荣华富贵”生活,后来嫁与部队医务人员,陆续生了两个漂亮非凡的女儿,几乎衣食无忧的过完她的大半人生,当真应了算命子的话。
何三回家后重复以前的生活,母亲仍是一如既往的对待她。12岁的二弟在那时期辍学做了木匠学徒,并开始了与师傅走南闯北的生活。
1年多后,15岁的何三进丝厂做了一名操丝工。何三很喜欢丝厂的工作,不但可以挣钱还可以把蚕蛹当零食,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吃到两餐饱饭。
何三每月的工资都是母亲领取,何三仍很开心,与同龄人平等相处的日子令何三开始觉得生活的美好。
几年后,何三的大弟、三弟、小弟陆续进入部队服役。“光荣军属”的牌匾挂满家门上方,门口站着笑容满面而骄傲的何三母亲,何三父亲深沉的样子看不出表情,这情景定格成一张发黄的老照片。
日期:2010-06-09 18:51:16
相亲
长期的营养不良令何三发育很迟缓, 进丝厂前一直都是瘦瘦小小。丝厂两年的愉快工作以及每日饱餐, 何三的五官居然端正了,出落得花蕾般很是让街坊熟人惊异。
何三母亲爷爷的爸爸是个洋人,具体哪国人何三母亲并不曾有耐性告知她,到何三这一代6姊妹兄弟中,只有何三与三弟是棕黄头发和白皮肤特征。
何三与三弟小时候常被人误会是苏联人,混血儿也不是象现在这样叫得好听,那时叫“二转子”。那时期中国和苏联(俄罗斯)走得很近。
婷婷玉立的何三,梳着兩条棕黃色的长辮子,皮肤总是白里泛红很是惹眼。
在热心街坊的撮合下,何三与一个听说是老师的人相亲了。
羞怯的人倒是老师,躲在蚊帐旁边并没多少话语。看上去年轻的老师长相斯文而可靠,只是面颊有些浮肿,在那饥饿的年代浮肿已是普遍现象。
何三母亲希望何三多物色几个再做挑选,何三的芳心却与在老师见面之际已经暗许。教师的社会地位在那时很低,“臭老九”是他们的写照,只是教师们仍然清高。
老师品性敦厚善良,来自地处偏僻的小山村,世代务农,老师是唯一通过读书而跳出“农门”的大学生。老师虽然考上遥远的东北大学,却因为身体不好总流鼻血没能就读,实际家里也没钱继续供养他读书了。
后来只好在县城里开始了代课(民办)老师生涯,18年民办后转正,30年里教过小学和初中。他教的課有数、理、化、语文、政治、历史、图画、体育,除了英语其余都教过。
何三对知识是渴望的, 对老师自然就有好感. 虽然老师不富有还是臭老九何三仍然嫁給了他。
何三和老师在一起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爱和关怀,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何三总会把可口的饭菜留給老师,老师对何三的话言听计从, 每月的工资一分不少都给何三安排。
何三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在老师的指点下也开始能写会算。
何三,是我的母亲;老师,是我的父亲。他们相识在1962年年。
日期:2010-06-10 05:10:04
第二节 我的家庭
“混血儿”这个在被尘封了30年的中国人看来,是个既新潮又令人好奇的称谓。
80年代改革伊始,国门也同时敞开,部分有条件的国人与全球各国产生对流,不光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交流,自然而然衍生一些涉外婚姻。
开放速度之快速,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与接纳令到很多人都没能回过神来,大多的认识仅停留在好奇感上,倒是一些高等院校毕业、有良好语言基础的群体,率先有条件产生跨国婚姻,群体文化素质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高。
这不仅是需要语言基础,更需要理解和接纳异国文化的思想根基。
只是,以猛烈姿态而开放的特区以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大城市,金钱与物资的充斥令到反应灵活的人们变得实际起来,很快把来自欧美国家的人士与金钱和美好生活划上等号。
只身在外打工的未婚人士(尤其女性),对于涉外婚姻已成向往之势,并用尽各种手段达到外嫁的目的。
我的涉外婚姻,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梦想的成功,更有人说是个传奇,回想17年前的我只不过是个有近4年工龄的纺织工人,文化程度也仅是初中而已,想起这些令自己也是有些无法相信的。
如今可爱聪明的混血儿子,在香港美丽的海边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或许真是灰姑娘的现代版。
小时候见到过父亲的笔名是“远洋”,这不禁令我心生好奇,父亲的解释是希望有朝一日飘洋过海。如今,看来是我替父亲实现了夙愿。谨以此献给我的父亲以及我亲爱的儿子。
日期:2010-06-10 08:22:34
晦暗童年
大哥从小至今最爱说的是爸爸爱二哥, 妈妈爱春儿(我), 他是个被人遺忘沒人爱的人, 母亲以前听见她会说 “你最不听话。。”,现在偶尔讲起母亲已是不置可否。
母亲和父亲婚后一年大哥来到人世,幸福快乐的日子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大哥就仓促到来。当新生儿降临的时候母亲无奈而失落,与社会观念不相符的是她期盼生下女儿,自己的苦难经历令她倔强的产生要扭转自己女儿命运的想法。
大哥的出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婆很高兴并送来一篮鸡蛋,不过在得知母亲的心思后又把她臭骂一通。父亲对于“爸爸”的身份并没很快适应而且手足无措。
母亲和父亲住在学校分配的房子里,校舍和教室挨着很近。18岁生下大哥后母亲仍象个孩子似的和学生们一起跳橡皮筋打沙包, 好几次都被不知情的老师们当作学生而叫她上课了。
更多的时候大哥像个小动物似的自然爬行生长,有两次从高处跌落的经历让母亲记忆深刻:刚会爬行的大哥有一次从父亲的办公桌上跌下到水泥地板上;另一次是在两三岁时从二楼头朝地直接跌落,把泥土的地面砸下一个弧形的圆坑,当时的情形具母亲说大哥的脑袋仿似破裂而错位,母亲赶紧象把破裂的椰壳般用手驳回原位。
大哥的智力或品性不知在那次跌落有否受到影响是无从考证。大哥一天天长大后情况是越来越不受父母所控制,大哥的性情反叛而倔强,而母亲的年轻无知令大哥似乎又重复了母亲小时候的人生,唯一的区别是大哥上学了。
多年后大哥的儿子又产生了惊人的相似与大哥更艰辛的人生:前些年去到大哥家里看得我们触目惊心,家里一切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连锅盖都被侄子卖了去上网。大哥的儿子在性情上几乎遗传了大哥所有的性格特点,侄子是90后,社会环境变化的丰富和速度和当年大哥生长的环境已天是壤之别。在这疯狂的时代令问题少年们更疯狂。
很奇怪大哥35岁以前头发一直象刺猬般非常地硬,而后来头发却变软了脾气也可以说是180度转变,不知是生理改变心理还是心理改变了生理。
日期:2010-06-10 10:25:11
狐假虎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