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17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6 00:11:56

  【第二章:常德保卫战】
  【2-1】
  鄂西会战结束后,胡琏在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国民革命军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奉命从鄂西开往湘西,暂5师席不暇暖,衣不解带,又赶往参加常德会战。
  那时候,中国战场上,无日不战。
  常德会战中,暂5师师长彭士量和6000大好男儿,再也没有回来。
  和黄埔军校的很多人不同,彭士量考上黄埔军校之前,是湖北明德大学的大二学生,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一类学生。如果当时没有投考黄埔军校,彭士量可能以后会是一名教师或者政府职员。

  报考黄埔军校,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彭士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以后叱咤风云的林彪也在这支队伍里任代理连长,共产党军队里另一位最能征惯战的人物粟裕还是警卫团一名战士,陈赓大将那时候是一名营长,这支队伍真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不过,这些中下层军官那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尚未崭露头角。
  南昌起义失败后,彭士量所在的部队脱离了南下的队伍,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彭士量只能跟从。如果他所在的部队那时候跟着朱德上了井冈山,他能够活到解放后,也一定会是一名开国将军。
  从南昌起义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元帅和将军,据不完全统计,有25名。元帅计有朱德、刘伯承、陈毅、林彪、贺龙、聂荣臻五名,大将有粟裕、陈赓、许光达三名。而与彭士量同为排长,以后成为共和国将军的有:萧克、聂鹤亭、唐天际、彭明治等人,而上将赵尔陆、中将谭甫仁、张树才等那时候还是战士。
  离开了南下队伍,改变了他的一生。
  人一生的命运,其实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
  抗战爆发,彭士量先后参加了淞沪、山西忻口、台儿庄、武汉、长沙等战役,几乎是每战必从。在武汉保卫战中,他因为作战勇敢,受到嘉奖,宋庆龄女士还赠送彭士量将军一床苏联毛毯、一架德国造望远镜和一把缴获的日本指挥刀。
  1943年11月,日军为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牵制缅甸远征,并夺取洞庭湖米粮川,日军先向鄂西佯动,接着突然挥师南下,直扑常德。常德会战就这样仓促打响。
  湖南省石门县是常德的门户,彭士量的暂5师守卫石门。
  彭士量的暂5师,和《石牌保卫战》中写到的傅正模的预4师一样,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属于装备低劣的杂牌部队。
  抗战开始时,全国有师200个,其中共产党领导下的师有三个:115师、120师、129师。番号最小的是1师,因为由伤愈归队的抗战老兵组成,所以又称为荣誉一师,师长先后有名将宋希濂、郑洞国、李弥;番号最大的200师,师长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后分别为高吉人、周朗,隶属于杜聿明的机械化军。
  然而,抗战初期,日军不断增兵,200个师的番号远远不够,国民政府再增加新的部队,就以新编某师称谓,比如著名的新编38师,师长是孙立人;著名的新编22师,师长是廖耀湘,那都是一等一的部队。滇缅战役中,新编38师发展为新一军,新编22师发展为新六军,那可是与胡琏的整编十一师、张灵甫的整编74师、包括200师的第五军,通称五大主力。日本投降后,东北战役的时候,东北军里还有两句口诀在说这两支新编军:“只要不碰新一军,不怕蒋军百万军。”“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前一句口诀是真话,后一句口诀是为了增强信心。

  抗战胜利后,200师的番号开始增加,这就是青年军。青年军初期一共设置10个师,师长都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而士兵都来自于当时的大学和高中。这样高的文化程度,在当时历经战乱死伤惨重的国军中,实在属于凤毛麟角。
  整编师、新编师和青年军各师都属于国民政府的战斗序列。
  而暂编师和预备师,则是各大战区自主招募的队伍。暂编师,就是临时番号,战后会予以撤销;预备师,就是从事训练的新兵师,战事紧急,就被派上战场。
  抗战老兵方风林说,虽然他们这些杂牌部队装备低劣,食不果腹,有的排连一挺轻机枪也没有,有的士兵甚至连一双草鞋都穿不上,但是这些暂编师和预备师照样打得非常顽强壮烈。只要一上战场,就不想什么杂牌军什么正规军了,想的是打死日本鬼子,保卫自己的国家。
  为了在石门阻击日军进犯,彭士量与6000子弟兵全部壮烈牺牲。
  暂5师6000人,预4师5000人,他们都属于不满员的杂牌师,而一个满员师,是8000-10000人。
日期:2010-12-26 00:23:50

  后来,彭士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那时候,以后叱咤风云的林彪也在这支队伍里任代理连长,共产党军队里另一位最能征惯战的人物粟裕还是警卫团一名战士,陈赓大将那时候是一名营长,这支队伍真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不过,这些中下层军官那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尚未崭露头角。
  ————————————————————————————————————
  这一句可能有错吧,陈赓在南昌起义前,已经有了名气,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还在北伐中救了蒋介石,这样说不妥帖。当发现的时候,已发上去了。抱歉。

日期:2010-12-26 14:47:48

  【2-2】
  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在石门与日军激战八昼夜。
  祖籍石门的张东山说,那年石门激战的时候,他只有13岁,但是有一个情景一直记忆很深,大街上到处都是死尸,有国军的,也有日军的,有的满身血污,有的抱在一起死去。行人要从街道上走过,必须一步一跳地踩在死尸之间的缝隙中,才能通过。
  那八天里,日军依仗人数众多,一次次冲进了石门县城,又一次次被国军压了出去。战斗的惨烈,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永远也不能想象的。张东山听父亲说,日军攻进城门的时候,有一个大个子国军,可能是个营长或者连长,一手拿着手枪,一手拿着大刀,大声呼喊着,领着一百多个国军冲上去,经过惨烈的白刃战,终于将日军又压了回去,夺回了城门。可是,不久,日军又组织了反扑,国军只能撤回城里,再没有看到那个大个子营长。

  石门城门被攻破后,暂5师节节撤退,日军在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遭受了顽强的抵抗。后来,民国时期的《大公报》在报道彭士量的事迹时,引用了日军电台对暂5师评价的一句话:“暂5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敌人没有想到城墙已破,杂牌军的暂5师居然死战不降,依托房屋节节抵抗,就施放毒气。张东山说,那时候的中国人很穷,中国军人也很穷,都不知道啥叫毒气。日军戴着防毒面具,施放毒气的时候,中国军人不知道防护和躲避,结果,一排排军人就倒下去了,鼻口出血。后来,前面的战士倒下去了,坚守后面阵地的长官有文化,知道这是毒气,就让大家把毛巾浸湿,捂在嘴巴上。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毛巾,也找不到水,就把尿洒在衣服上,用衣服蒙住鼻子。

  毒气过后,日军以为再没有活着的人,就向前冲,结果到了跟前,被突然跃身而起的国军又打了回去。
  那时候的国军非常穷,一身军服穿在身上,再没有换洗的,又食不果腹,营养不良,所以身上长了很多虱子。张东山说,他曾经看到过国军士兵们在打仗的空隙,脱下衣服捉虱子。士兵们穿的都是草鞋,破破烂烂,甚至有的人连草鞋都没有,光着脚板打仗。国军队伍里还有很多和张东山一般大小的孩子,他们不打仗的时候,就唱歌跳舞,鼓舞士气;一打仗的时候,就扛着比自己还高的步枪冲上去。

  1943年11月15日,石门即将陷落,暂5师仍然苦苦支撑,重庆方面鉴于打下去再无意义,就下令放弃石门,寻路突围。然而,此时,暂5师与日军缠斗,已经无法分身。
  彭士量早就抱定了牺牲的决心,石门战役刚刚打响,他就在硝烟与炮火中立下遗嘱:“余献身革命,念年於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祖国,兹奉命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消灭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歼敌任务。”抵御外侮,取义成仁,早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中国国军每一位抗战将军的血管里,正因为武将不怕死,才让中华民族风雨飘摇的大厦巍然屹立,直到今天。

  当日夜晚,彭士量带着暂5师仅存的300人撤退,走出城门,来到一个叫做南岩的地方,突然遭到日军合围。黑暗中,日军一挺机关枪打过来,彭士量倒了下去,战士们扶起他,彭士量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声疾呼:“大丈夫为国尽忠,死何憾焉!”然后,闭上了眼睛。士兵们跪在地上,一片哭声。
  后来,6000将士的暂5师,仅有20余人撤出来。
  暂5师坚守石门八昼夜,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常德会战的国军调度,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