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20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0-12-27 22:19:15
【2-7】
57师在常德城里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现在常德城里经过那场战役的人,提起57师,都交口称赞。
早在当年夏天,鄂西会战开始的时候,57师就进驻常德,阻击日军。那时候的常德城里有16万老百姓,全部被疏散到了城外亲戚朋友家中避难。鄂西会战结束后,城中的老百姓才回来,他们看到自己家门紧闭,离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回来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子,57师8000名官兵没有闯入任何一户人家,真正是人民的子弟兵。
老百姓逃难回家后,正好赶上水稻成熟了,57师帮助百姓收割水稻,搬运粮食,修缮房屋,不但不收分文,而且连一口饭也不吃。几个上了年纪的老百姓说,老戏中的岳家军,也赶不上57师。
常德城内一切恢复正常后,57师担心骚扰百姓,便驻扎城外。
这年晚秋,日军向常德城步步逼近,还给常德城投放了鼠疫细菌,害死很多人。余程万知道大战迫在眉睫,便带着师部来到了城里,让老百姓赶快疏散到外地,城内不要留一个人。李树明说,那天,一个光头大个子军官站在城墙边的台阶上,挥舞着手臂喊:“只要有人,就什么都有,赶快走,等我们打跑了日本人,你们再回来。”李树明不知道那个光头大个子军官是不是余程万。
百姓撤出了常德后,城中只剩下军人,余程万发布《57军保卫常德文告》,张贴在常德的大街小巷,鼓舞士气。这张长达千字的文告,吴荣凯至今还能够背诵:
“常德的地形,东北临洞庭湖,南靠沅江,显然是一次置死地而后生的背水战,在战术上是不大利于固守,但是军人的天职是保卫国民,我们决不能因为地形不利固守而意志动摇……常德城区在这个南北四十余里不等边形的核心里,我们不能走出这个设防的圈子,活要在这个圈子里忠勇地活,死也要在这个圈子里壮烈的死,无论敌寇对我们施加以如何大的压力,我们唯一的答复是血、是死、是光荣!
“常德一地的得失,是关系我中华民国整个命运的任务。既如是艰巨,又如是神圣。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达成这个任务,我们要与常德共存亡,我们要用我们的血肉换得整个国家的生机,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决心,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到最后一颗子丨弹丨。
“我们军人是属于国家的,国家的利益,便是我们的利益,国家的光荣,便是我们的光荣!何况我们虎贲部队,从来就没有打过败仗,所以这一次的会战,我们有这样的信心,一定能打胜仗!……”
当时,常德会战举世瞩目。此次会战,正逢开罗会议召开,世界反法西斯各大巨头聚集一堂,所有的目光都盯准了常德。此刻,全世界只有中国战场正在惨烈厮杀。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信心满棚地告诉罗斯福,57师一定能够守住常德。
因为57是虎贲师。
吴荣凯说,决战前夕,每个士兵都写好了遗书和家信,因为大家都知道,面对数倍的日军和飞机大炮的轰炸,只有以死相拼,才能保住常德,也才有一线生机。
余程万也给妻子写了一封绝笔信:“程万此次奉命保卫常德,任务固甚重大,但我以担负这个任务为光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诀别的时候,我谨将后句改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为如何?但念余从军二十余载,不治家产,景况萧条,高堂年老,以戎马倥偬,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艰苦支撑,以赎吾过……倘余果有不测,九泉之下再作孪涛。”
这就是视死如归,这就是从容就义,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视为光荣,毫不退缩。这才是大丈夫,这才是伟男子,在大兵压境,危如累卵的局势中,依旧谈笑自若,举重若轻,夫妻二人感情笃深,将妻子亲切地称为“吾妻”,来世还要再做夫妻,比起当今那些包二奶养小三的贪官污吏,余程万的人格高尚何止百倍。身居高官,军饷经手,何止万千,却家中境况萧条,当今那些每个毛孔都留着肮脏污血的官员们,读到余程万的绝笔书,会有愧色吗?
日期:2010-12-27 22:27:00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句题外话。
听老人说,有一年,我们那里打仗,一伙国军驻扎在村子里,村中一个农民找到当官的说:“你的士兵在摘我的枣子吃。”当官的说:“不可能,我的士兵不会这样做。”农民说:“不信?你去看看。”当官的就带着警卫员去了,果然看到有两个士兵在枣树上,当官的二话不说,从卫兵手中拿过枪,两枪就击毙了。农民吓坏了,他没有想到国军纪律这么严明。
这个事情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子里的老人讲给我听的,还说那个告状的农民是谁谁,他为这事后悔了一辈子。
写这段话的目的是,有些国军不像我们电影中看到的那样。
我所采访到的57师就绝对秋毫无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