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49节

作者: 晓柏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一心不乱,二是心不颠倒。试问念佛人,你念了这么多年,有几个人,能一天之内,念到一心不乱的?一日之内都做不到,何况七日?什么是心不颠倒?就是随时正念现前,不跟妄念跑,哪怕是临命终时。你清醒时都老跟着妄念跑,何况临终神志不清时。
  这不是说这个法太难,人们都修不上去。而是人们不解经意,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来修。比如你虽然天天念佛,但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如何做到念佛一天都不散乱呢?如何做到临终都不颠倒呢?只有一个方法,通过念佛,对治妄念,修定。所以,你应该已经明白,念佛往生成败的关键不是信或者愿,而是你的定功如何,即随时都不被妄念带走,随时清清静静,能自己作主。

  只是念佛修定,与一般修定有所差别。因为佛号里,有皈依佛的密意,这是其殊胜之处。
  日期:2012-3-21 17:54:00
  (四)为何说念佛的关键是修定
  1、《阿弥陀经》已讲,至少一日之内,一心不乱,这只有修定才可以达到。除此,别无他法。
  2、《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讲:“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是指不要跟着六根跑了,不能跟妄念和习气跑了。净念相继,是指每一个念头,都是清静无杂染的,并且是连续的。得三摩地,就是入定,三摩地是定的意思。斯为第一,就是说,这是最重要了。

  菩萨已经说得直白之极,念佛修定是最第一。
  3、蕅益大师云:“得生西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持名怎么会有深浅呢?是不是越信的人越深呢?明明说了信是入门,入了门还有深浅之说么?显然这里的深浅,是指念佛的“功夫”,功夫是有深浅之别的。深浅如何分呢?自然通过念佛修定的高低来分。
  4、我们再看看《印光大师十念法》。这是一个念佛人广传的方法。如果认真看,便知道这个从头到尾,主要讲两个字,修定。
  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晓柏注】:上段为修定之法,即让心不妄动,妄念自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清清楚楚,此即为修四念处修法。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晓柏注】:让念系于一处,用十数为一记数,与原始佛法的修定方法,几乎一模一样。
  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晓柏注】: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以前修净土的大德没有讲这些呢,因为古时人们根利,一点便知。当代人则需要讲得更直白了,那就是,念佛主要是修行方法,以此修定,然后成就。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人难制伏,此法非常有效。这个不是他想象说的,说的是真话,只是钝根者越来越多,只有越说越直白了。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晓柏注】:以上也讲得非常直白,有修定基础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讲的念佛之法就是修定。因为与修定的方法一样。如果你把念佛二字换成数息,会立即发现,一样管用。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晓柏注】:这是讲修定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即让心自然地无杂染。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

  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晓柏注】:印光大师说,大势至菩萨其实讲得非常直白了,念佛的主要目的(斯为第一)就是修定(得三摩地)。利根的人,就不说了,咱们钝根的人,一定要老老实实,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因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去怀疑。从而失去机会。
  (五)印光大师开示
  我的《念诵仪规》的开篇处,有印光大师开示,觉得不错,特转录于下,供修净土的师兄们参考。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他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六)一点启示
  人们以为我念阿弥陀佛名号,就一定来接我。只看到结果,没有看到前面必须走的路。就如楼房,只看到十楼顶的风光,并不知道,这每一层,是必须实实在在走上去的,走上去,那风光自然就现前。这就是人们说的,“往生有没有把握”。

  学净土宗的师兄,建议看看刘素云居士的视频,她是一个老实的念佛人。好好学她如何念佛做功夫,如何念佛修忍辱、修福等,念到一心不乱。
  日期:2012-3-21 17:54:00
  第二节感恩与回向(代结束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