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48节

作者: 晓柏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这需要一个假设,就是假设这个人真的明白了妙明真心是什么,并且认证了,才可能继续深入,或者说“悟后起修”。要求修的人,都要开悟了才行,这个门槛实在太高了,所以六祖才说,大乘需利根。事实上,大部分修大乘的人,并没有开悟,所以很多修行人,既没有发现他“灭苦”,更没有发现他“证空”,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境地啊。

  所以,空海师父建议,学菩萨道之前,一定要先学解脱道。我认同此理。你至少要有解脱的功夫,行菩萨道才不至于以盲引盲。至于极少的利根者,则可以用“妙明真心”之法一点便通。
  学菩萨道的,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解脱道,常常在自己构筑苦海而不知。即使那些见到一点点“妙明真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定住和恒定的人,也常常在自筑苦海而不知,所以你会见到很多学大乘的人很狂傲,喜欢教训他人,他自己还以为是在度人,不知不觉。这在学解脱道的群体里,很少见。这些“大乘人”常常活在各种规矩,框框和条条里,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在有意无意中抓“我”和“我所”,展示“我是”、“我能”,我慢等,自己都不知道。事实上,任何框框都是抓不得的,任何相都不可以住。如果你的烦恼并未因为修行而减少,说什么都是在自我欺骗。

  这篇文章好像说得有点直接,但讲的都是真话,良药苦口,有缘者自知。
  我有幸接触到了解脱道与菩萨道的精华,这些都是法界无上的恩赐。我不敢独享,特地分享给大家。
  日期:2012-3-21 17:53:00
  第十二章回归净土
  第一节关于念佛法门
  写这一节时,我有些纠结,倒底写还是不写呢?因为可能冲击到很多人,最后决定还是写。据我所知,很多念佛师兄,走偏了方向,但自己并不知道。我以前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这些念佛的师兄们,却找不到方法。在我拜了三位师父之后,我觉得至少还应拜一位净土宗的师父。

  在网上找了一圈,没有看到能说服我的人。后来一位网友告诉我,有一位净土宗的师父很厉害,功夫不在我禅宗师父之下。我便找到师父那里,看了师父的两本书,我才知道,净土并不都是人们传说的那样,也不是网上大量的视频中讲说的那样。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净土宗念佛法门的一些看法,供念佛的师兄们参考。
  一、目前部分念佛师兄的特点
  (一)很迷信。觉得只要信阿弥陀佛就行。并且认为信就入了门,加上发愿就成了,愿发的越大,往生的品位越高。理由是阿弥陀佛是发大愿而成就,故自己也要发大愿。把祖师那句话改成了:“得生西与否,全由信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愿之多少”。几字之差,意思全变。
  (二)骨子里有自卑感。因为修的方法有偏,经不起推敲,内心深处有不安。所以,修其他法门的说,净土宗师兄,在认认真真地修着死亡。这不是法门有问题,而是修的人方法错误。修净土宗的功夫,其实在生前就可以检验,而不是死后。
  (三)嗔心重。如果有人说净土宗不好,他马上就说,这是末法时代,唯净土可以成就了。你这谤法的人,要掉地狱。殊不知,修嗔心,种的就是地狱因。并不因为你的嘴巴念了两句佛,你的业力就失效了。你认真观察,谤人下地狱的“佛弟子”,大部分是净土宗的师兄。

  二、净土宗该如何修
  修净土宗,要注意两个地方,一个是看净土经典上面讲的修行方法;二是自己要去实证,一个月、一年之后,自己修行功夫如何。不要以为谁的名气最响,谁在当今地位最高,谁的话就是对的。对于这一点,佛在《葛拉玛经》中有清楚的说明:
  《葛拉玛经》白话文
  1、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2、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3、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4、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5、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6、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7、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8、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9、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10、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甚至自己的老师,就信以为真
  《葛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一)修净土是迷信吗

  修净土不是迷信。净土宗的师父说,所有宗派,最后都要回到净土来。我想想也是,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的世界,那不就是“空”的世界嘛。所有学大乘法的,最后的确都会回到那里。
  其他门派修行的过程,也是见到,并融入空的过程。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修佛的门派,其实都有“佛来接引”的,并不只是净土宗才有。修行的过程,就是融入佛的怀抱的过程,也是步入无量光,无量寿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净土宗的本质,与其他派的本质,并没有不同。只是方法有区别。
  (二)修净土的必要条件
  1、信愿是入门。如果你不信有佛,不愿生往佛土,当然不会到佛土。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这样。所以,这个不必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修。

  有人说,念佛即是修福,念佛即是修慧,念佛即是修善根福德因缘。如果念佛总持了一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经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观点,并没有直接写在经文上?这说明可能是后人的错解经意。
  2、《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积累资粮才可以。什么资粮?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大品般若经》中说: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清静的本心。
  福德,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通俗地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收获。
  因缘。就是指种下什么因,结什么缘。想成佛,当然是亲近三宝,听闻正法。
  这里主要下手处在福德。大乘法,福慧双修是六度。即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大致说来,前四个是修福,后两个是修慧。其实不能完全分开。
  这句关键的话,被很多人解读错了,或者忽略了。以为嘴上念佛,就是修善根福德因缘了。“不可以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有,非有不可。有些人把培福以为是放生,这需要学习一下布施的深意。
  (三)修净土成败的关键

  《阿弥陀经》中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