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袍哥》
第9节

作者: 跳舞的色狼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一早,马队长刚刚起床,张才生过来叫他,说是镇公所助理员刚才来叫他开会,见他没醒,就先走了,让马队长醒了直接去镇公所就可以。马队长这才想起昨天上午镇长曾派人跟他说过,明天镇上开会欢迎他,请他务必亲临。马队长忙洗漱穿戴停当,叫上张才生、吴辉,急急忙忙向镇公所赶去。他倒不是怕镇长怪罪,只是自己才来到这个地方,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才得行(行)。


日期:2010-07-22 06:38:01

  镇公所会议室布置得比较简单,主席台上打横摆着三张桌子,下面也是十来张桌子和长条板凳。马队长赶到时,下面的板凳基本上坐满了,镇议员、助理员、文书、罗三爷、陈幺爸、曾大爷等人都在其中,其他人没有见过,大概是珠溪河的一些官绅。主席台只坐了两人,马队长都认得到:是镇长和镇上首富李三家老大李大爷,镇长右边空了一个位置。镇长看到马队长,指着身边空位,招呼道:

  “来来来,马队长这边请坐!”
  马队长见镇长如此安排,心里就像三伏天喝了碗冰镇莲子汤,硬是巴适(舒服),连忙正正军帽,挺直腰杆,阔步走过去坐下。待马队长坐定,镇长清了清喉咙,说道:
  “底下不要说话了哈,现在开会了。今天请诸位来这里,一则是欢迎县里来的马队长,二则商议一哈(下)治安队经费问题。”接着,指指右边的马队长,说道。“这位就是马队长,奉命带着弟兄伙来到我们珠溪河,协助诸位搞好治安,维持秩序,更加有力的保障前方抗战。下面请马队长训话,大家欢迎。”
  下面噼里啪啦响起一阵掌声,马队长站起来,立正敬礼,待掌声平息,开口说道:
  “兄弟马林河,奉上峰命令,率所部弟兄,来到贵宝地,协助诸位官长、父老维持地方秩序。马某身为军人,理应亲赴前线,效死疆场,为党国尽忠;但话说回来,没得后方的安定,就没有前方抗战的胜利,兄弟虽然愚钝,这个道理还是懂的。是以虽不能战死沙场,但若能保得一方安宁,也聊以自慰。兄弟不才,愿与诸公一道,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保百姓平安,为党国、为抗战、也为父老乡亲倾尽犬马。诸公如有差遣,但说无妨,兄弟敢不效力?兄弟我行伍出身,少懂礼教,不知深浅,日后行事如有不周之处,还请诸公担待一二,兄弟我先行谢过。”

  马队长说完,立正敬礼,下面又是噼里啪啦一阵掌声。这马队长本来烂丘八一个,虽说识得几个字,但肚皮里头墨水也不多(没有多少文化),这番文绉绉的话却让他拽(说)得有板有眼,真没枉值(白)跟了道恒大爷那么多年。
  镇长跟着鼓了掌,然后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说道:
  “诸位,马队长虽说是奉命而来,也是撇家舍业、两手空空,手下还有十几个弟兄伙要吃要喝。尽管县里给拨了一部分饷银,但十几个大活人要吃、喝、拉、撒、睡,哪里够得到(意为不够)嘛。今天来的不是镇上乡绅名流,就是各保保长、联保主任,都是懂事(明白事理)之人,马队长为了抗战大业,也为了保我珠溪河一方百姓平安,操心劳力,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马队长做点事情,总不能让他和弟兄们饿起肚皮来保我们的平安噻。所以我提议,马队长和他弟兄们的安家经费,由我和在座的诸位拿,诸位有多的多出点,没有多的少出点,先让马队长和弟兄们安下身来,日后经费,稍后再议。诸位说,要不要得?”

  镇长说完,向台下扫了几眼,台下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没有承头(领头)的。这时,坐在镇长左边一直没开腔(说话、发言)的李大爷站了起来,等大家声音渐渐小了,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个事情,好事,一定要扎起(大力支持)。我出一百个大洋。”
  话音一落,下面马上又嘤嘤嗡嗡起来。要晓得,那个时候,一个大洋可以买好几百斤米哦,李大爷一出手就是一百大洋,难怪众人惊诧莫名。众人正小声议论,下头他兄弟李二爷、李三爷先后站了起来,说道:
  “我出八十大洋。”“我也出八十大洋。”
  见李家三兄弟承了头(领头),众人晓得,这个钱不捐是不得行了,不得不停止议论,你五十、我三十、你十块、我八块纷纷表了态,罗三爷也出了五十。要说以罗三爷和马队长的关系,多出点钱也没得啥子关系,只是一来,他确实没得李三家的那个财力,珠溪镇上六成以上产业都是他李家三弟兄的,人称李三家;罗三爷虽然有点钱,但和李家三弟兄随便哪个一比,都有大巫小巫之别。二来,虽说罗三爷要面子讲排场,但李家的面子比他罗三爷却要大得多,不光是财力雄厚,论起背膀子(后台),罗三爷也远远不如:人家李大爷的大娃儿(大儿子)是陆军大学第三期毕业,川军最年轻的少将师长,蒋总裁都亲自接见过,还夸他是党国的栋梁;前些年驻防资中的32师参谋长,是李家的亲外侄儿(外甥),这种势力,不用说在珠溪河,就是在资中,能够盖过去的也是不多。所以,在这种场合,罗三爷还不会哈蹦蹦(傻瓜兮兮)的去压李三家一头,臊他们的脸皮(让他们丢脸)。


日期:2010-07-22 19:09:01

  事先,马队长并不晓得镇长通知开会所为何事,只说是欢迎他,顺便跟下头保长、联保主任、还有镇上乡绅名流见见面,认识一下,以后有事好说话。万没想到镇长给自己办了件这么好的事,对镇长、李三家等几个带头人不由生出几分感激,自然少不了又慷慨激昂一番。以前跟着罗专员,操心劳力干一年,连饷银带外快,不过几十块大洋,而今半天不到,几百大洋到手,马队长简直有些心花怒放。他当然不晓得;这些人在这里捐了钱,回去马上就会想法子把这些钱从老百姓那里捞回来,捞钱的办法很简单,随便立一个税捐名目就可以了。那时候,个地方上税捐,花样齐全,名目繁多,随便一件事情,就能弄出个税捐来:啥子猪肠捐、人头捐、飞机捐、新娘捐、草鞋捐、抗战捐、柑橘捐……这捐那捐,林林总总不下百种,因此有人讽为“中华民国万税”;只不过,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捐了上来,真正上交国库的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饱了官吏们的私囊。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在外头,想屙尿(撒尿)了,于是赶紧往屋头(家里)跑,别人问他为啥子不在外头屙,这人说:老子才不在外头屙呢,让狗日的当官的看到,又要喊老子交屙尿捐。虽是笑话,可见一斑。

  别看这天开会为马队长捐款,表面上你三十、我五十看起来很踊跃,实际上好些人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哪个愿意把装进口袋里的钱,无缘巴故(无缘无故)的给别人?只是莫得(没有)办法,镇长开腔(发话)了,李三家带了头,情势所迫,不得不跟着。当然,镇长和李家兄弟费尽心机促成这件事,也是各有各的算盘:对镇长而言,尽管马队长官阶远不如他;但是一来,马队长丘八出身,得罪不得,惹烦了不好收拾,那个年生,都晓得丘八不好惹;二来镇长官场老油条,晓得这马队长来头不小,是罗专员的心腹,自己巴结了马队长,也就间接的巴结了罗专员,二回(以后)专员那里说起来,脸上也光生(指脸上有光)。而对李三家而言,又是另一种心态:虽然晓得马队长不至于招惹自己兄弟,但县官不如现管,自己兄弟三个在珠溪河,有家有业的,跟马队长搞好关系,自然有好处,总不能大凡小事(大小事情)都去找大娃儿,反正自己三弟兄也不缺那两个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