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22节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这首词章法回环曲折,题为咏柳,写的却是离别情怀,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体,“绮丽中带悲壮”。经师师深情一唱,赵佶顿觉抑扬悦耳、酣畅淋漓。道君皇帝到底也是精通音律的大艺术家,转怒为喜,有找到知己之感:“这周邦彦,也是一难得的大才子啊!”立即赦免周邦彦,“复召为大晟乐正”。两位情敌化干戈为玉帛,一起交流音乐艺术,“同嫖一妓”,称得上是“君臣同乐、一体均沾”了!
知道这么一个故事后,我还曾给周邦彦鼓掌:敢嫖皇帝的女人,这周邦彦的胆子该有多大啊。
不过后来这个“艺高人胆大”的形象却被王国维先生摧毁了, 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考订甚详,指出:首先,周邦彦在徽宗继位时,已近六十岁,难以置信他竟会和二十出头的道君皇帝去争风吃醋;其次,宋徽宗朝,并无“大晟乐正”和“大晟乐府待制”之职;最后,周邦彦在“大晟府”只干了两年不到,就因不肯拍赵佶马屁,“知顺昌府,徙处州,卒,年六十六岁,赠宣奉大夫”。
不过,话虽如此,但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周邦彦风流总不是假的。当然,才学也不是假的。我们多学学他的才学,至于风流,还是留给他自己吧。
周邦彦风流事讲完了,就讲讲《一剪梅》吧。
一剪梅
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梅枝,略点眉梢。
轻盈微笑舞低回,
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城头谁恁促残更,
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就是这一首词,取前三字为调名,《一剪梅》词牌从此产生而成。曲调已丢失,要不然,真想听听这位风流才子的曲是否和他的词一样委婉缠绵。
提到《一剪梅》,头一个想到的是费玉清,第二个想到的自然是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词大都用白描铺叙的手法,浅白易懂。读来琅琅上口且声韵和谐,总是让人印象十分深刻。更或许身为女子的缘故,她对于感情总写得细致微妙,委婉动人。这大概也是后人喜欢她的词的原因吧。
李清照的词我非常喜欢,但是《一剪梅》这个词牌我更喜欢宋人蒋捷的那首: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也飘飘,雨也萧萧。 何时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宋亡隐居太湖中竹山,人称竹山先生。元大德年间,有人举荐他做官,他不肯去,抱节以终。其词内容广泛,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音节浏亮,风格清峻。有《竹山词》。
这首词写在离乱流亡途中春舟乡思的心歌。明媚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于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作者于南宋亡后,飘零于姑苏一带太湖之滨的阶段,写出了这一首夹着风声雨声而惆怅莫名的心歌。
这首词,在宋词中称不上“绝唱”,但人活一世,我们总会在偶然的偶然被某个人、某件事、每个词、某个句“秒杀”。“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巴蕉”这句话就曾把我给“秒杀”,直到现在读起来,都会不自觉的嘴角带笑。
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童鞋同楼主一样被它“秒杀”过呢?
宋韩淲《一剪梅》:“一朵梅花百和香,浅色春风,别样宫妆。西湖衣钵更难忘,雪意江天,浑断人肠。清夜横斜竹影窗,赢得相思,魂梦悠扬。玉溪山外水云乡,茅舍疏篱,不换金章。”因韩词起句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后人易《一剪梅》为《腊梅香》。
宋李清照《一剪梅》起句有“红藕香残玉簟秋”, 故后人易《一剪梅》为《玉簟秋》,见《漱玉词》。
清代毛奇龄截用张炎体《一剪梅》(剩蕊惊寒)词之一半作词:“光宅坊前十字街,梅子花开,杏子花开。钿头栎子有人猜,恐是铜钗,不是金钗。”故名《剪半》。
另外,有人将《南乡子》和《一剪梅》组合成另一个词调,调名是《南乡一剪梅》。
日期:2010-10-23 10:48:05
37、满江红
前面偶然提到岳飞,因而自然想到他的《满江红》,索性开扒!童鞋们的提名先挪后,希望不要见怪!O(∩_∩)O~
《满江红》这个词牌的出处,两个地方有记载。
《填词名解》:“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
万氏《词律》:“引《冥音录》作(上江红)。但“上”谐作“满”,音殊不类。”
也就是说,满江红这个词牌是源自《冥音录》这本书里一个曲子名。原来叫做“上江红”,而“上”亦为“满”的意思,所以也叫做“满江红”。
《冥音录》是本类似《聊斋志异》的鬼怪类的小说,作者朱庆余,一说高彦休。
我们现在摘取和《满江红》相关的那个故事。
唐朝时候,庐江有个府尉叫做李侃,家住在陇西洛水之南。太和初年时他死于任上。活着的时候有个情妇姓崔,是广陵的歌妓,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已快长成人。李侃死后,因为没有名分,李家不认他,亲戚朋友也怕向他们求助,都主动疏远,不跟她们来往。(二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希望现在的二奶小三引以为戒!)
这崔氏出身歌妓,有个特长会乐器,很有音乐细胞,在当时也算是有名。崔氏有个妹妹叫做菃奴,比她更厉害,擅长弹筝,在当时就特有名气,有很多的粉丝。但可惜在十七岁时候就死了。
崔氏从小就教两个孩子学习音乐。长女儿天资不甚聪慧,小时候,每当教她技艺时,稍有学不会,就用鞭子抽她。可越抽越笨,把崔氏急的要死。(教育方法很重要,希望现在的父母引以为鉴!)
每次学不会挨打的时候,这个女儿就忍着痛在心中想念她的姨,默念着说:“我是姨的外甥女,姨活着时那么有名气,你能不能帮助我开窍学会这些技艺呢?”除此之外,每到节日和初一,她都举起酒杯流着泪默默地向姨姨祈祷。就这样她一直坚持了了八年时间。
唐文宗开成五年四月三日,她在夜晚睡觉时,突然惊醒了,大哭了起来,她对妈妈说:“刚才我梦见我姨了,她拉着我的手哭着说:‘我自从离开人世,在阴间户籍上属音乐部门,教李元凭曲子。元凭屡次向宪宗皇帝推荐我,皇帝就把召我进宫中住了一年,让我在穆宗皇帝宫中轮流值班,指导各位妃子学筝。后来天帝杀了郑注,在唐朝各个皇帝的宫中选拔歌舞艺伎,我因此又能够侍候宪宗了。我每月五天到长秋殿值班一次,其余日子可以随便游玩参观,只是不能出宫。你心情我知道了,但是我来不了啊。不过最近襄阳公主把我收为女儿,我可以随意走动了。所以偷偷跑回来满足你的心愿。你可要抓紧学习,阴间管理很严,让皇帝知道了,这可了不得’”
第二天,崔氏就按照妹妹的嘱咐,帮女儿收拾好了一间屋子,洒了净水,摆上了酒和果品,当中安排了一个空着的坐位。长女进来,隐隐约约看到姨怀抱着筝坐在了她的对面,便凝神听着教诲学弹了起来。真的是似有神助,想当年妈妈教给她的曲子,十天也学不会一曲,此时听了就会,拨弦而成。而且,还有很多曲子,根本不是人间的调子,。声调哀怨深幽,像猫头鹰哭又像鬼啸,听到的人没有不呜咽的。这些曲子有《迎君乐》、《槲林叹》、《秦王赏金歌》、《广陵散》、《行路难》、《晋城仙》、《丝竹赏金歌》、《红窗影》还有这个《上江虹》,《冥音录》著明是《上江虹》(正商调,二十八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