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23节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十支曲学完了,姨对长女说:“这些都是阴间宫中新谱出的曲子,皇帝尤其喜爱。《槲林叹》《红窗影》等曲,每当宴会时,就飞球舞盘,把它作为助酒的乐曲,进行通宵达旦的娱乐。穆宗还让元稹作了数十首歌词,用以配曲,都很美。当宴会达到高丨潮丨时,就叫宫人轮流歌唱。皇帝亲手拿着玉如意,敲着节拍进行配合。皇帝对这些曲调保密极严,唯恐被泄露,所以我不能告诉给你。等到了寅年,地府会有大的变动,这些曲子就会流传于人世。现在我通过你跟人间进行联系,也是万代难逢的事,你就把我这十支曲子献给阳间的天子吧。”
崔氏听完有些不相信,可女儿演奏的这些真的如其所说,于是就报告了官府,县报州,州报府,最后府刺史崔璹亲自召来长女试奏。果然发现那奇异的琴调不像人间之乐。他找来很多知名乐师,用各种乐器跟它配合,却发现宫商调很不相同。
过了几天这个鬼姨又来了,对长女说:“几天后扬州的连帅要让你去,我不能再陪你了,我再传授你一个曲子吧,叫叫《恩归乐》。教完就消失不见了,再没有回来。不久,州府果然叫人送女到扬州,弹奏后,毫无差错。廉使即原来的宰相李德裕商量表彰这件事,可惜不久长女就死了。
这就是《上江虹》曲子的来历。虽然不知道唐时的曲调是什么样的,大概是很恐怖的调子吧?地狱之音,我想我是喜欢不起来的。幸好《冥音录》只赋予它躯壳,却不曾赋予它生命,真正赋予它生命的是另两个人。谁呢?柳永和范仲淹!
柳永,风流才子的代表人物。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如此这般的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景佑元年(1034),他改名柳永,隐瞒自己身世,才勉强中了进土,但已年过半百,鬓毛花白。
半辈子过去了,终于当官了。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睦州团练推官,柳永还是很开心,也不嫌弃官职太小,高高兴兴的去赴任了。
(宋代睦州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建德县古镇梅城。在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均置此属官。其后,各州、府亦皆置“推官”,称为“军事推官”。宋代沿用此制。实际上“推官”已成为一郡、一州、一府之佐官。“团练使”执掌军事,军训壮丁,担当乡土防御。也就是说,柳永当时是负责睦州府军训、防御的辅佐官。)
由于柳永年过半百才得此官职,自然非常勤奋,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才干。到任才一个多月,就得到睦州州守吕蔚的赏识。州守与盐司联名向朝廷推荐他。“永到官,州守吕蔚知其名,月余,与盐司连荐之。及代还,赴铨,侍御史郭铨奏:‘永释褐未久,善状安在?尉私永,不可从。’遂诏:‘初仕宦,须成考,及得举荐为例”。从这条记载来看,柳永确实很有才干,做出了较大成绩。否则,在短时间内何以获得赏识?但州守与盐司的推荐遭到大臣郭铨的反对,认为他干的时间不长不能提拔,这从干部选拔使用的角度来说,也是正常的。因此,柳永在睦州团练推官的位置上干的时间估计不会短。
这个时候的柳永,思想很是矛盾,在内心深处,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方面,他依然沉湎于“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意留连”的往事回忆之中。放不下闲云野鹤般自在出入于秦楼妓馆,填词作乐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呢,书宦世家出身的柳永,也不想放弃当官的追求。在近五十岁时才谋得一官半职,哪能悄然放弃呢?“念利名,憔悴长萦伴”。在入仕途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谋得团练推官一职,为柳永人生理想带来了无限希望。但不管怎么想,柳永在这个时期是寂寞的。
为了解闷,有一天,在秋天的潇潇细雨里,他单人匹马沿着风光绮丽的桐江山水去溜达着玩。走着走着,到了傍晚十分,他突然看到江上红光一片,如若彤云落江,神仙下凡,夕阳潋滟,仙雾洗晚,真的煞是好看。他急忙下马细看,原来是江中一种水草在摇曳放光,它在仲秋江面生色弥漫,只见叶色红艳,点缀在绿色浮萍间,端得是十分好看。此时,恰有渔人驾舟归家,唱着一首曲子,竟与那水草的扶摇十分合拍,在歌声、雨声里,碧红的水草像是长袖轻舒,在为那歌声而舞蹈。
他急唤那舟子靠近,问道:“老丈有礼了!请问您刚唱的曲子是什么名字?这满江的水草又唤做甚名呢?
舟子笑了笑说:“客家看来不是本地人了,小子如实相告,刚唱的曲子乃本地流传的‘上江虹’,取自冥音录所传。至于这水草,幼时为绿色,生长迅速,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秋冬时节,叶子就会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做满江红。”
此时,天上的雨竟渐渐地停了,但他已经被刚才景色与曲子所迷,像入禅一般不能自主了。那柳永是才子,熟通音律,尤善作词,一时灵感悸动,竟默默地掏出笔墨,坐于江边,将那舟子所唱曲子写成音谱,即刻细调宫商,润色得当后,合着节拍,口占一词配出一首崭新的曲词来,好一首妙词,将当时景况,自己心情一一描述了出来: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鸟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
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写完后,又细细的看了一遍,在词前题上了《上江虹》三个字。想了想,觉得不满意,又把“上”与“虹”字改成了“满”和“红”,完全于江中水草名字取代,于是,《满江红》一词就诞生了。
后来,范仲淹被贬睦州,初来严子陵祠堂拜谒,便逢到了此地的祭奠庙会。在庙会其间表演中,他便听到了柳永作的这阕《满江红》曲词。感觉妙趣横生,耐人寻味。遍急唤歌者,问是何人所作。当听到是柳永后,点头称赞不止,为了褒合这阕《满江红》,他马上提笔写下了“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的千古诗句。
【北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吴俗至今歌之。”】
范仲淹整理了柳永的《满江红》,带回了京都,直接呈献给皇帝,成为了宫廷音乐,成为了华夏佳词,在举国传唱。可以说,是范仲淹将柳永的《满江红》从民间传唱升华到了皇家乐曲,再一次赋予了《满江红》词牌崭新的生命。
《满江红》一词,历史佳作甚多,宋代吴潜的《满江红》“这一堆心思总成灰,苍波容。”的悲怆,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的凄凉, 元代著名词人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的衰败,这个词牌可算得上是缠绵与悲壮交织。
而最为人称道的悲壮而豪迈的始作者自然是岳飞。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就是高宗,改年号建炎;1130年改年号绍兴。四年(即公元1134)五月,岳飞自鄂州出兵3万进攻伪齐,夺下郢州,杀敌七千。随后,其部将牛皋克随州,同年7月17复邓州,7月23日复克唐州,8月中旬又收信阳,自此收复襄阳六州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屏障,岳飞第一次北伐取得完胜。8月25日,岳飞被任命为清远军节度使,这一年岳飞32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