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54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少丨妇丨思远怀人的情愫。词人以少丨妇丨的口吻,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东风无情,不管琵琶的哀怨,吹走了春光,把落花摇曳了满地,犹如女子的年华,消逝凋零。
  注:另有《后庭花破子》与唐词《后庭花》、宋词《玉树后庭花》异:
  后庭花破子
  <李煜>
  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   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这首词有诸多异议:
  1、瑶草,别作“瑶华”。
  2.妆镜边,别作“妆镜前”。
  3.和花和月,别作“和月和花”。
  4.天教,别作“大教”、“天家”。
  5、本词别说为冯延巳、元好问所作。史料言“《后庭花破子》,始见金元人集中,元好问《遗山乐府》、《王秋涧先生大全集》、邵亨贞《蚁术词选》俱有之(邵词名「后庭花」,无「破子」二字)。北曲仙吕宫有《后庭花》(见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又《朝野新生太平乐府》卷五),字句与此词正同。是《后庭花破子》,乃金元小令,《词谱》亦云「此调创自金元」”,根据词调“始见金元人集中”,得出“「李后主、冯延巳相率为之」,实无稽之谈”的结论。不过从古至今遗失的诗词何止千千万,这样的理由实难令人信服。

  张丽华
  日期:2011-03-01 20:31:02
  84、风入松
  古琴曲名。
  郭茂倩《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风入松歌》题解:“《琴集》曰:‘《风入松》, 晋嵇康所作也。’”古辞今不传。
  毛先舒《填词名解》云∶“风入松,古琴曲;李白诗∶‘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词取此以名。”
  《词谱》云∶“汉吴叔文善琴,隐居石壁山,山多松树,尝盛夏抚琴于松下,遂作此操。”
  《风俗通义》∶“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内有《风入松》。”

  因而此词牌,是由琴曲而入乐府,又由乐府而沿为词名,由来古矣。
  另,唐代诗僧皎然有《风入松》歌。
  风入松
  <南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俞国宝(约1195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醒庵。江西抚州临川人。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著名诗人之一。性豪放,嗜诗酒,曾游览全国名山大川,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胜炙人口的锦词佳篇。著有《醒庵遗珠集》10卷。约宋宁宗庆元初前后在世。孝宗淳熙间为太学生。

  词中描绘的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年间作者在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据周密《武林旧事》载,淳熙年间,已是太上皇的高宗赵构乘船出游,经断桥时,桥旁有一素雅的小酒家,屏风上写着一首《风入松》词,高宗“称赏久之”,认为“甚好 ”,问是何人所作。有人告知是太学生俞国宝醉中所写。高宗笑着说:“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顺便改原作“明日再携残酒”为“明日重扶残醉”。当日便传旨授给俞国宝官职。

  【周密《武林旧事》:淳熙间,德寿三殿游幸湖山。一日御舟经断桥旁,有小酒肆颇雅。舟中饰素屏书《风入松》一词于上,光尧驻目称赏久之,宣问:“何人所作?”乃太学生俞国宝醉笔也。上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明日重携残酒’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此词牌另有一名篇,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虞集所作,《南村辍耕录》载,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长短句寄博士云: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
  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锦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柯敬仲即柯九思,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柯作画,虞题诗,“宠顾日隆”。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姻脂桥。

  此词因“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可谓洛阳纸贵。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入锦帕,传诵一时。
  这个词牌个人较喜欢吴文英的一首暮春怀人之作:
  风入松·春园
  <吴文英> yì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此词一题作“春晚感怀”,陈洵《海绡说词》谓此乃“思去妾”之词。
  《瘗花铭》乃南北朝庾信所作,现已失传。瘗(yì),埋葬。铭,一种文体。古人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表示哀悼。所谓“瘗花铭”换个说法就是“葬花吟”。
  吴文英(约1200-约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未仕,但结交多显贵,世以“清客”目之。今传《梦窗甲乙丙丁稿》。此人和毛滂一样因为立场不坚定受人诟病。曾任参知政事的吴潜主张励精图治,积蓄力量,收复国土,甚得朝野好评,后被贾似道诬陷致死。吴潜生前,吴文英与他交往密切,而在吴潜被害后,吴文英还以词赠贾似道,因而被人认为品格不高尚。不过他终生潦倒一生未仕,不曾向权贵乞求一官半职,又可以看出此人不像毛滂那般小人嘴脸,这大概也是吴文英在词坛的地位得到客观认可的一个原因。

  据传,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吴文英在苏州做吴潜的幕僚直到淳祐三年(1243年)。期间曾娶苏州一女子为妾,同丨居丨于阊门外之西园,二人感情深厚。1244年秋末冬初,他辞去幕僚职务,携妾迁往杭州。第二年春天,许是感情失和或是生活所迫,总之不知何故其妾离开杭州回到苏州。吴文英曾到苏州寻找,但却无功而返。其后在杭州等待,也始终没有音讯,因而常有忆姬之作。其间在杭州西子湖畔遇一美人,二人一见钟情,不过貌似还没等到两人成亲那姑娘就死了。吴文英其人本就有些多愁善感,又有这么一生离一死别的两情人,所以他的《梦窗词》里有很多哀惋缠绵的词作,《风入松》就是其中的一首,感怀不知所踪的苏州女子。

  又名《风入松慢》
  韩淲词,有“小楼春映远山横 ”句,名《远山横》
  清·张寄凡《杏花春雨江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