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祝福!即将去第10份工作报道了!顺便八一八前9份工作》
第16节

作者: 李看看你看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1-03 16:13:20

  好了好了,换工作了又。(我为什么要说又?)
  我从我们广告公司所在的市中心的高级写字楼搬去了一个创意园区(当时颇为伤心了一把,谁料到上个月这家广告公司也搬进了这个园区,真是世事无常啊)。新公司只有十来个人,第一天报到的时候,说好了十点到,结果十点三刻才有捧着wagas咖啡的行政MM匆匆来给我开门。
  我们创业的这个网站,是一个概念型网站,主要的内容,饿,怎么说呢,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慢递”。
  大致就是你可以在线写一封信,或者选择一份礼物/明信片啥的,指定一个日期,写好一个收件地址,到时候由我们网站帮你发出去。
  这个时间段我们一开始设计的,最短是一年后的今天。最长可以支持十年后的今天。
  而盈利模式也很美妙:我们提供鲜花、卡片、信纸信封+小礼物的在线选购服务。当天帮你寄信是免费的,但是这个免费的信只含国内邮资和最普通的信封信纸。如果你指定了要某种信封信纸或礼物,就可以在我们网站上直接购买并用支付宝支付了。还有一个收费服务,是指定邮件从哪个邮局发出或者盖有什么地方的邮戳,一开始提供三个可选项:厦门鼓浪屿,丽江束河古镇,以及北京天安门。

  说起来,我至今仍然认为,这样一个网站的模式,内容集中,目标明确,盈利模式清晰,实在是没有办不起来的道理。
  而一开始的网络投放和ePR的方向也非常明晰:集中豆瓣,偶尔兼顾天涯。我翻出许久不用的账号,开小组,设活动,邀同城,开心得不亦乐乎。
  而负责网站内容和技术的工程师们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例如,提供一个类似于“微博”的服务,让用户每天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写下来,到集齐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可以提供打印成小册子的服务,再予指定日期寄出。这种小册子呢,可以是那种卷轴式的,也可以是拉轴的卡片式,还可以是麻绳穿起来的一叠卡片,按照不同的式样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个创意提出以后没几天,新浪微博就公测了,然后我们就放弃了,转而试图直接提供服务让用户把新浪微博上的东西打印下来。
  还有一个创意叫做“签到”服务;只要你预先购买了此服务,网站就会监测你的登录行为;如果你连续30天没有登录我们网站,网站会给你发邮件;如果连续12个月得不到你回复的邮件,网站默认你已经不在人世,于是会把你预先写好的书信寄出给到你指定的地址和人。
  这个服务引起了内部的一系列争议,反对的同事认为,这玩意儿和中国人普遍的认知背道而驰,简而言之,不吉利。
  而支持的同事认为,现在网上已经有人担心,自己老了以后QQ号码之类的要怎么留给子孙巴拉巴拉的,这种服务不是吉利不吉利的问题,而是非常浪漫,可以说是浪漫至死,一定会获得很好的反响,而且可以获得一大笔暂时用不到的资金,缓解网站的营运压力。
  最后大家经过多轮争吵,决定将这个功能在五年后推出;等互联网民普遍再老一点,再来谈生老病死这件事。
  总而言之,虽然我只在这个创业型的网站待了三个月;虽然那三个月的工资都是以现金的形式发给我们,而且还没有任何社保;虽然在我离开之后的半年内,网站宣告被另一个网站以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实则就是倒毙;虽然入职的时候曾经承诺给我的一个个位数的期权股份从没兑现过;但是我仍然认为,那是我人生中值得记取的美好一页。
  网站做不下去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是价格。一套信封信纸卖三十几块;指定邮戳服务八十块;一束九朵玫瑰花的指定日期花束一百七十块——对我们来说,是用这些东西来摊薄免费用户的成本;我们并没有太大的盈利;但是月入数万,天使投资达到百万元的创业者们并没有意识到对于普通小资用户群体来说,这样的价格意味的压力。
  也许一开始,我们就选择全部收费服务,这条路会不一样。只收十块八块,附赠看起来还不错的信纸;三十几块的好信封信纸降价一半,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心理平衡。错就错在一开始用免费服务来拉注册量,又用高额收费来冲成本,一来二去,一开始是满足了投资人规定的流量需求,但是后续却难以为继。
  创业的事情我本来不太懂,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历练,我倒暗自觉得,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振翅高飞,去做一个小小的自己的事业。但是不是现在,也不是短期之内的将来。创业所面对的用户的考研,消费者的考验,绝对远远苛刻于任何一个上级、老板对于雇员的考验。千累万累,自己生意最累。但是不要紧,每一个失败中都有闪光点,对我来说,我用最小的代价换来了宝贵的经验,这一课,值得。

  而我离开网站的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私人原因。
  她妈的。
  人生头次恋爱,头次跟人上床,头次那么温柔专注地对一个人,甚至于幻想将来白头到老。
  然后人就跟小G搞一块儿去了。
  这事儿怨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