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28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1-04 12:01:57

  【2-19】
  很多年后,常德城里上了年纪的人,只要一说起这一幕,就泪眼曚昽。
  他们说,日军在常德城外集结,对常德城渐渐形成了包围之态。57师面对数倍优势兵力的敌军,已无生还的希望。那天,寒风呼啸,彤云密布,57师集结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余程万宣布了蒋介石“誓与常德共存亡”的指令,8000将士齐声宣誓:“效忠党国,保卫常德。”声音如同暴风骤雨,四野回荡,山鸣谷应。接着,57师唱起了74军军歌:
  起来,
  弟兄们,是时候了,
  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它,强占我们国土,

  残杀妇女儿童。
  我们保卫过京沪,
  大战过开封,
  南浔线,显精忠,
  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
  抗日的先锋。
  人民的武力,
  抗日的先锋!
  歌声像风一样飘荡在常德城的每一个角落,教堂里的难民听到了歌声,他们站在屋外,望着广场的方向;城墙上的哨兵听到了歌声,他们全身挺立,神情肃穆。74军军歌的词作者是田汉,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后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的歌词雄壮有力,慷慨激昂,每一句话,每一个文字都是激越的鼓点,催人奋进,让人浑身的鲜血蓬勃燃烧。
  歌声停歇,57师的将士们高喊着“中华民国万岁!”,冲向了各自坚守的阵地。
  常德城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在常德保卫战中,每逢战情危急,日军突入城里,57师的将士们就高喊着“中华民国万岁!”,端着刺刀扑向敌人,将突入城门的鬼子又赶出去。
  “那场战争,比你想到的惨烈得多。”他们说。
  常德城有四门,东南西北,南门的战斗最先打响。这天是1943年11月25日。

  驻守南门的是国军171团,进攻的是日军第三师团。
  南门外就是沅江,这也是当时国军能够依靠的唯一天然屏障。57师因为没有舰艇和汽艇,整个沅江水面已经全被日军控制。日军在四架飞机和20多艘汽艇的帮助下,向南门发起密集攻击,连续激战四天,日军都没有跨入南门一步。
  南门城垣上有一座15米高的城楼,叫做水星楼。杨乾坤说,水星楼建造于宋朝,已经有了1000年的历史了。水星楼上有一口巨大的铜钟,这是用来报警的。因为这里位置最高,整个常德城都尽收眼底,如果城里什么地方发生火灾,水星楼上的铜钟就会敲响,4平方公里的常德城都能听到,火灾发生在什么地方,就用不同的钟声来表示。
  国军在水星楼上布置了两挺重机枪。重机枪居高临下,毙敌无数。

  整整四天,来犯的日军尸体在南门外层层叠叠,鬼子来不及收尸,空气中开始散发腐臭的气味。29日,日军调来几门大炮,对着水星楼一阵猛轰,水星楼倒塌了。杨乾坤说,当时,伴随着倒塌声的,是国军“中华民国万岁!”的呐喊声,声嘶力竭。后来,再没有了声息。
  然而,水星楼毁灭了,国军仍然死守南门。一直到日军进入常德城,南门是最后失手的一块阵地。
  171团团长叫杜鼎,出生于湖北大富豪之家,按照今天的说法叫“富二代”,然而那个时候的很多“富二代”丝毫没有骄奢淫逸,欺男霸女的劣迹,完全不像我们电影中演的那样作奸犯科,无法无天。相反,那时候的很多“富二代”在民族面临危难之际,都投笔从戎,报效国家。那时候的“富二代”和今天把街道当成F1赛车道的70码富二代和“我爸是XX”的富二代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云泥之别。

  杜鼎从军前,已经从武汉大学毕业了,有一天,他坐在山坡上看书,一支国军军队从山下走过,长官与杜鼎搭讪,杜鼎就跟着这支军队走了。后来,杜鼎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他同样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将军。
  抗战国军中,一时多少豪杰啊。
  杜鼎在常德保卫战后,写了一篇回忆录,他写道:“窜入之敌与我张照普第3营发生巷战,战况猛烈,情况万分紧张。鼎乃亲率第2连宋家和连长在大南门城楼前指挥,从水星楼西南侧实行勇敢逆袭,堵截突破口,用手榴弹组,火攻组攻入敌人占领房屋区域内(几全为木造房屋),实行爆炸,火攻与白刃扑剌。反复冲杀十余次。同时鼎令张营集中全力由东向西堵截敌人突破口,封锁巷道区域,占领坚固高大房屋,堵截敌人向外扩张,将窜入之敌压缩包围,拘限一隅,以猛烈逆袭而围歼之。此时第7连连长王剑强率所部编为敢死队,由东向西挺入敌人占领之房屋,火攻夹击,短兵相接。王连长右肩负伤,未稍后退。第9连连长宋维钧率本二排及第7连一部勇猛逆袭,以手榴弹急投爆炸,快速火攻,白刃冲杀,敌人逐渐退缩,攻势渐弱。张营长虽头部负伤,仍裹伤向敌投掷手榴弹……官兵莫不振臂挺胸,倍增奋勇,前扑后继,反覆冲杀,敌尸累累,我亦伤亡枕籍矣……”

日期:2011-01-04 17:13:27

  【2-20】
  从杜鼎的回忆录中,我们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战况有多惨烈。
  那时候的常德城南门外还有一些建筑物,57师171团的子弟兵们在这里与日军逐屋争夺,那时候的每个连都有手榴弹组、火攻组,还有敢死队,敌军攻占了常德城南门外的房屋,子弟兵们用手榴弹轰炸,用火焰攻击,让被日军占领的木制房屋燃烧,接着,敢死队就端着刺刀冲上去,在烈火中与日军厮杀争夺。这是一种多么壮烈的场景啊。从杜鼎团长的文字中,我们如同看到了当时的战场情景。只是,我不知道那时候57师有没有火焰喷射器,他们的火攻组是依靠什么喷火的工具来攻击的。

  双方在烈焰腾腾中拼杀,倒塌的房梁随时就会砸在他们的身上,但是他们谁也没有顾忌,都只想着把对方赶出去,用刺刀将对方捅倒。日军接到的是死命令,天皇说第11军拿不下常德,全体将军玉碎谢罪;将军玉碎了,士兵们岂能活命?国军接到的也是死命令,蒋介石要57师与常德共存亡,常德丢失了,将士们岂能独存?
  这同样是一场无比惨烈的白刃战,它的惨烈丝毫也不亚于石牌保卫战中的那场白刃战。不同的是,常德保卫战的白刃战长达一周,子弟兵们在鲜血飞溅与嘶声呐喊中让更多的敌人倒了下去;而石牌保卫战的白刃战只有三个小时,子弟兵们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刺刀赶走了日军,巍然挺立,他们的身后就是战时陪都重庆。
  日本不是一直叫嚣武士道厉害吗?国军的爱国意志总是能够战胜武士道。
  吴荣凯说,57师从来就没有怕过武士道,和日军面对面拼刺刀,没有人怵过,倒是日本人怵了。57师有个狠处,就是大家都不怕死。我们有个机枪连连长,在掩体里阻击日本人,他看着日本人成批成批地冲上来,搞得很不耐烦,手一挥,端上刺刀,就带着一个排去搞肉搏。日本鬼子很害怕跟我们拼刺刀,有时候,我们要拼刺刀,他们转身就跑,边跑边摇手,不拼了不拼了。
  吴荣凯所在的部队是57师169团,169团团长叫柴意新,这同样是一个文武兼修的将军。吴荣凯说,一般团长都不会是少将军衔,属于校官,但是柴意新是57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属于少将。

  柴意新属于黄埔四期,他有一个同班同学叫李明珂,李明珂是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柴意新也加入了共产党。
  黄埔四期真是人才济济啊,就连知名度没有胡琏林彪他们那么高的李明珂,也经历非凡。李明珂从黄埔四期毕业后,参加了叶挺独立团,誓师北伐,屡立战功。后,李明珂任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南昌起义失败后,李明珂奉命阻击,掩护澎湃进入海陆丰。再以后,李明珂在四川从事起义工作,被叛徒出卖而牺牲。
  我想,在那个时候,柴意新的共产党员身份可能不被别人所知。也可能柴意新有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两个身份,那时候具有两个信仰的人不在少数。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为了救国救民,本来可以相互补充,谁知道竟然会水火不容,兵戎相见。
  黄埔军校,真是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啊,北伐、东征、抗战,风云际会,一时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