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江湖-----------学易天涯》
第27节

作者: 浙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内心平静时,其实宗教对于这个人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当一个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前途或者命运,那他的内心就可以变得很平和安定。 这个其实我已经做到了。其实那是为了安慰我母亲的。
  浙易答:是的,因为既然平静,说明自己跟这个客观世界是比较一致的,没有什么引起内心的波动,自己的精神附着的这个世界是安稳的。何必用另外的地方来放置自己的灵魂,精神呢,比如佛教之类的。恩,孝道是应该的,按照母亲的意思去做事情,不在于母亲这个事情是对的,只在于做这个事情能让母亲高兴,就可以了。让人高兴,最重要的是让其心安。
  易友问:其实我真正的问题是:当出现吉兆时可以顺势而为,可如果凶兆出现时如何趋吉避凶呢?我还发现,好事近时,也还有那搅局的,这又如何尽量避免呢?
  浙易答:人生处于五行之中,对于改变不利的事情有很多方法,五行是变动不居的,五行简单理解就如同我们能感觉到的气候,春天木旺,夏天火旺,热,秋天金气重,肃杀,冬天寒冷。那么我们夏天用空调,吃凉性的东西,冬天穿暖衣服,用暖气,这些都是一种调整。同样命运也是这样,如果单纯从纯粹的理性去分析,无非就是找出现实问题中的不利,去掉就好,比如身体不好,亚健康,那么就多运动,增强免疫,这就是避免。比如觉得要发生车祸,那就少开车,谨慎开。但是如果从五行的角度讲,那就是对你周围的五行进行调整,比如你家如果从感觉凉,那么体制虚的当然就容易生病,感冒,比如你家不通风,那自然容易呼吸系统出毛病,五行上的凉就是水重了,那就增加家庭的暖色调配置,之类的。不通风,那就是五行流通不好,如果开一个窗户,就相当解决了空气的流通。这就是避免。其实与风水有关,风水就是你所在环境如居住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交往层次,活动地域的气候事宜与否,工作的压力大不大的问题,总体看就是个客观环境。风水只是客观环境中的一种而已。调整了居住环境,你住别墅,如果你整天还是不注意礼貌,不注意提高修养,不注意增加厚度,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 那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对于命运的改变,就在于内在气质与外在客观环境的共同改变。一在修心,提升层次,二在顺应环境。改变家具摆放,能对健康财运有帮助啊。但是这些都是跟你的习惯有关的,比如你家里乱摆放,习惯不好,就是不爱收拾,那么你工作中,也不见得会好好收拾,做事情也不会太有章法。你的性格,体现在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人生。你如果家庭摆放比较整洁,流通比较好,工作方面也会比较整洁,比较流通,性格心性的体现而已。

  易友问:听说祖坟的风水却关乎后代的命运。
  浙易答:这个问题更大。我也不可能一下给你说,请见谅。存在大多是“合理”的,合天地之理为一;合人情之理为二;合人之蒙昧之心为三;合世俗观念为四;
  易友:
  今日获益良多,让我大体认识了宗教和易经,您对易的解释让我认识到易经是科学的,几乎没有唯心的成份。非常感谢。
  浙易 :
  不客气。

2012-5-1 1:40:00
  浙易:天涯好友就处世与易学思维闲聊记录
  首先,在下也不是老师,也谈不上大师,只能说发表下自己个人的感悟,与各位共同提高。对于这个话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文化特性,每个民族也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模式,不同的国家民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氛围下,长期就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一个大多数公民都比较认可的价值观。传统社会,我们是伦理社会,道德与政治是不分离的,上层或者流行的人格模式就是道德君子,就是济世救民的公德心。

  对于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之后,西方近代社会形成,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自由民主博爱 人权自主的心态形成了西方独特的处世之道。而东方社会更多的是德行为先,崇尚一种集体主义,摈弃的是私心,个人利己之心。这说到底就是个文化问题,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不同的文化个体,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被这个社会的文化染缸所浸染。那么就要问,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处世之道?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谈文化,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性的认识,人性的看法。因为文化的载体是个人,个人的性格是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影子。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内心思维表现于外在的一种行为语言。

  西方谈人性的时候,说人性趋恶霍布斯将西方的国家比如成利维坦,巨兽一个,认为人性首先就是恶的,需要 防止人性的恶,国家也好比人一样,也是趋向恶,专制,独裁。东方谈人性,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东方的文化体系中,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强调大自然与个人的一致,个人的行为思想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规律去改变个人身上不适应客观大自然的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西方强调的是个人本体,东方强调的一种客观世界为本体的心态。西方的我们暂时不考虑。我们既然是东方人,就首先来考虑东方的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最好的,能塑造我们个人人性与大自然的规律最能对接 的思维。

  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儒佛道。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主线的东西 其中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发挥后,直接上升为国家理念,掌握了中国传统社会2000年多的话语权。 历代的儒家士人们,在经历现实社会、现实政治的打击之后,大多选择归隐,隐士心态立显,所以有李白的狂放,有杜甫的无奈,有范仲淹的幽怨,有文天祥的飘零,也有诸葛亮早期的归隐,也有很多名人的归隐。道家的心态就开始显现出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个明显的写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