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很风情—历朝历代的花边新闻》
第16节作者:
娱乐圈秘史 也有必要重点提提,琴瑟能合奏,声调还灰常和谐。“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和鸣是老祖宗们向往的男女相恋的美好境界。瑟跟琴的形状大体相同,只不过比琴略长略宽。通常为25弦,一弦一音,只弹散音。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筝是汉代最火爆最受追捧的乐器,这种乐器究竟是国粹还是舶来品,没有定说。起源有很多,有污蔑秦朝人情冷淡,父子争瑟一分为二变成筝的;也有说秦朝大将蒙恬制造发明的。汉代最浪漫的古筝曲莫过于《凤求凰》,最有名的演奏家莫过于罗敷,《陌上桑》凡是有初中文化的肯定都学过。
琵琶也是重头戏,最早出现于秦长城沿线一带,是劳苦大众在修建长城时的业余发明创作,传来得到匈奴人的改进,在西域地区大为流行。等到汉武帝时,乌孙公主远嫁到昆弥,又让陪嫁的乐工们对它再次进行加工改良。后来出口转内销,在中原十分走俏,成为相和歌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日期:2010-5-31 14:37:00
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箫、笛、笳等联合演奏的音乐,有时有伴唱。这种音乐形式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马上音乐,带有浓烈的少数民族特色。进入中原后开始被用于军乐,后来被融合,开始风月起来,往爱情题材里插了一腿。代表作《有所思》是骂负心汉白眼狼的;《上邪》是歌颂对爱情死忠的女人的。《上邪》的歌词这么写: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为嘛姐觉得是抄袭了穷摇阿姨的某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鼓吹乐进入宫廷后,成为军方的仪仗、宴会专用乐。黄门鼓吹是皇家请客吃饭、出行旅游的专用乐;横吹多用于军方的正式活动场合。
这一时段最具特色的是外国音乐大量涌入,龟兹乐、天竺乐、高丽乐陆续传入。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弹性和改造能力,立即将这些艺术形式全部熔化进自己的气质里。
汉朝的音乐总体基调偏悲凉,喜欢杯具,“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欣赏的高亢苍凉的、大义凛然的、清峻明切的倾向,无论是《广陵散》《十五从军征》还是《孔雀东南飞》《悲愤诗》都是这个调调。
西汉是大一统时代,太平盛世,为嘛喜欢悲音?现在同样的和平时期,主旋律都是欢天喜地热热闹闹歌舞升平。这可能是因为经过天下经过长达500多年的纷争离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被浸泡在“悲”的情感里。伤春悲秋,感叹人生,连志得意满的刘邦衣锦还乡的关键光荣时刻,所赋的“大风歌”也是悲壮凄凉。
日期:2010-05-31 15:16: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搜集各地的民间乐舞,满足眼球需要。于是乎,八方乐舞齐聚咸阳,“后宫列女万余人,气冲于天”。这种舞蹈大汇演,舞者大集中的局面,推动秦汉时期的舞蹈事业像春天满地的小春笋,蓬勃发展天天向上。汉朝的娱乐业从业人员,基本都豢养在皇宫和贵族家里,宫里的是“黄门工倡”,贵族家的是“倡”或“歌舞者”。乐舞娱乐在这时还是高等享受,只有有钱人才能资格消费。
当时流行的舞蹈有楚舞、巴渝舞、公莫舞和交谊舞。楚舞在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经常闪现,舞伎穿着长袖花衣,小蛮细腰纤纤长裙,并排向右方折腰90度,这就是刘邦的小老婆戚懿(后面会详细讲这位命运悲惨的舞蹈艺术家)擅长的“翘袖折腰之舞”。
刘邦平定三秦的时候,任命巴郡渝水出生的少数民族同胞板楯蛮为前锋,板楯蛮是典型的能歌善舞,有智有谋的人才,每次打了胜仗,这位老兄都击起鼓唱起歌跳起舞大摇大摆高调庆祝。刘邦非常喜欢这个庆功舞,给它取名《巴渝舞》。这种舞蹈是武士舞,舞者手拿兵器,击鼓为节拍,类似现在的花样击剑表演。后来成为达官贵人们家里宴请宾客时助兴的节目。
日期:2010-05-31 19:41:07
公莫舞也就是巾舞(姐喜欢公莫舞,显得比较高深,比较有水平),舞者双手挥动长巾或长袖表演(参考京剧的水袖表演),据说,这么风雅的舞蹈来自于项庄与项伯的剑舞PK。话说在项庄在酒席上舞剑助兴,意在沛公。项伯在张良的授意下,也加入到舞剑的行列中,并用常常的袖子隔着刘邦,扰乱项庄的视线,而且偷偷滴对项庄说‘公莫’,balabalabala。因为两人剑舞实在太漂亮,这个鸿门宴的故事又太出名,竟然演化出了动人的舞蹈。从出土的画像看,有点类似现在的红绸舞,只是伴奏的乐器为鼓、瑟、笙、竽、埙伴奏等。
当时的交谊舞,跟现在的国标有类似的地方,也是请客吃饭的时候在宴席上跳,作为一种礼仪。一般是主人先自己海皮跳上一段,然后邀请客人一起舞,客人如果不跳那就是不给面子。大音乐家蔡邕被降职外调,五原太守王智好心好意地为他设宴饯行。酒足饭饱,王智起舞后邀请蔡邕一起来一段,哪想骄傲滴蔡邕不鸟他,打死不赏脸,气的王智内出血。两人反目成仇。
汉代的贵族们娱乐细胞超级发达,他们甚至还有假面舞会。“戏倡舞象”就是由优伶们戴着假面具舞蹈,豹子面具的舞罴,白虎面具的吹瑟,蛟龙面具的吹箎,女娥面具的负责歌唱,洪崖面具的穿着艳丽的羽毛衣服(真时髦!)负责指麾。分工明确,人兽云集,灰常和谐。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演出华丽丽滴舞台设计。
舞台布景是峻峭巍峨的华山,山上长满古木奇花,结满红果。表演结束时,舞台上还可以看到棉花糖一样的云彩飘飘忽忽地飞来,然后还下起皑皑白雪,响起轰隆雷声。十分逼真。
日期:2010-06-01 09:10:56
秦汉时期,杂技表演已经十分盛行,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西汉乐舞杂技俑盘上刻画有灰常生动的杂技俑。走钢丝,爬长杆、斗熊、车上倒立等表演看似已经非常成熟。这种叫角抵的表演本来是流行在河南、山西等地的蚩尤戏,传达的是皇帝对蚩尤的战争。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吸收了大宛国幻术表演,比如吞刀吐火等,发展成为包涵舞蹈、杂技、魔术、马戏、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文艺形式。
汉武帝曾在长安举行大型杂技汇演招待外国使节和少数民族首领。号称百戏,技术含量高,内容丰富,顶竿、跳剑、吞刀吐火、走钢丝、钻火圈、倒立、驯兽、马戏等等,中间还穿插有歌舞和侏儒表演。领袖们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场盛大演出目的跟奥运会、世博会是一样滴,显示国威,扬我天朝威名。
日期:2010-06-01 16:52:35
蹴鞠这项改造和塑造现代男人品质的时髦运动,在春秋战国已经出现,在民间十分流行。西汉建立后,蹴鞠被作为“治国习武”的手段,在部队中广泛推广,并且重新打入贵族圈,并渐渐又被贵族化的倾向。
话说刘邦他爹刘太公,十分幸运滴没有被项羽剁成肉羹。刘邦称帝后,把他接到长安城未央宫养老,好吃好喝好住,每天莺歌燕舞,所有那个时代能享受的高档消费都给老头尝试尝试。
但是老头却整天闷闷不乐,为嘛?这刘太公在乡下住惯了,像很多农村人一样,猛的进了城住了鸽子间,不习惯!他的文化娱乐活动本来是属于P民那个阶层的,贵族的高雅得调调他不喜欢。
刘邦知道后,在长安城以东百里的地方,仿照老家沛县丰邑的规模和风格,给老爹复制了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移民到新城居住陪着刘太公。老头又和老邻居、老伙伴开展起了斗鸡、蹴鞠等文体活动,脸上重见笑颜。
汉武帝经常在宫中举行斗鸡、蹴鞠比赛,汉哀帝的相好董贤的家里还专门养了踢球高手“鞠客”(就是现在的球星);体育专业书籍《蹴鞠二十五篇》还被列为军事训练的兵书(汉朝人真是高明,竟然知道用蹴鞠作为士兵拓展训练的工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实在是高)。汉武帝的爱将骠骑将军霍去病是合格的球迷,他带军攻打匈奴时,在孤军深入,粮草补给濒临断绝的情况下,还带着手下在草地上蹴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