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很风情—历朝历代的花边新闻》
第29节作者:
娱乐圈秘史 阮籍很擅长青白眼,他要是看谁不顺眼,就翻白眼看人家;要是喜欢谁,就正正经经地看人家,用青眼。后来说青睐、垂青就是他阁下发明的。为嘛要这样?你得知道,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阮籍不爱说话,不想说话,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睛说话。
魏晋时期最讲究孝,父母死后儿子的服丧三年,素食、寡欲,甚至还得在墓旁搭个茅棚守墓。阮籍很反感这种仪式的东西。他娘死时,阮籍正在下围棋。噩耗传来,对手不好意思继续下,阮籍却不肯罢手。他坚持下完整盘棋,然后饮酒两斗,放声大哭,口吐鲜血。
其实他是个大孝子,老娘安葬后,他因为伤心瘦的不成人形。
日期:2010-06-12 22:16:38
阮大名流的娘死了,很多人来吊孝。嵇康的哥哥嵇喜,是个政府高官,也来吊孝。阮籍觉得他是司马家的一条狗,翻着白眼看嵇喜。嵇喜在灵堂哭拜,阮籍也不陪哭,就披散着头发坐着装死。惹得嵇喜十分难看。
嵇喜是个倒霉蛋,就因为他弟弟嵇康太清流。某次吕安去他家找嵇康完,嵇喜出来接待。没想到吕安在门上写了个鳯飘然离去。嵇喜一看听开心,他说自己是人中之鳯。其实吕安是骂他,凡鸟一个。
嵇康知道哥哥的遭遇后,买了壶美酒,带上宝琴去吊孝。阮籍马上迎了上去,“青眼相看”。嵇康啥也不说了,摆好琴弹奏了一曲,阮籍抚节高歌,两人乐呵了一阵子,嵇康然后飘飘然走了。(这件事也是司马昭杀嵇康的罪证之一,对死人不敬;但阮籍同样不敬,都是人,差别咋这么大涅?)
阮籍最本质的特点,其实就是反礼教,反世俗,但是还能反了天?反出地球去?他无奈地骂,“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骂也是枉然,谁叫他乱投胎。于是,他装着好色,装着无礼,装着疯癫。
他嫂子回娘家,阮籍作为小叔子,按礼法是不能跟嫂子打交道滴。但阮籍偏要去送嫂子,还要亲亲热热地送。他家附近有个酒吧,阮籍经常约王戎一块去喝酒。老板娘是个美艳少丨妇丨,阮籍喝醉了就耍酒疯,躺在老板娘脚边睡觉。隔壁有个女孩是军属,才女加美女,可惜没出嫁就死了。阮籍跟人家素不相识,甚至根本没见过面,听说女孩死了屁颠屁颠去吊孝,在灵堂上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哭完收拾收拾,自顾自地旁若无人地走了。-
日期:2010-06-13 15:15:04
阮籍写了一首琴曲《酒狂》,说实在的,比嵇康的四弄差远了。他也知道自己没有特长,所以剑走偏锋,他喜欢啸(就是吹口哨)。
魏晋的人比较怪异,啸是一件很流行很时髦的事情。就好像高三的学生喜欢在夜里学狼叫,爬山的人喜欢在山腰学猴叫。当时还有一件事十分时尚,就是学驴叫。建安七子的王粲生前就十分喜欢学驴叫。他死后,曹丕带着大臣去吊孝,说,这个王粲生前喜欢驴叫,咱们就以驴叫来沉痛怀念他吧。于是,皇帝带着大臣,都站在王粲的灵堂里学驴叫。(姐,这个汗流浃背~~~)
阮籍的啸很有水准,有众多粉丝,是公认的一代啸星。某天,阮籍去苏门山里寻访著名的隐士孙登,想跟他切磋切磋。
没想到孙登一言不发,就好像当初对待嵇康一样。阮籍碰了一鼻子灰,满怀失落下了山,在半山腰觉得胸里一口闷气,就忍不住长啸几声。过了一会儿,听到山上传来啸声,好像唱歌一样,又好像管乐合奏,高亢飘逸,好像天籁。把阮籍震撼得不行,那是孙登跟他应答。
阮籍对孙登的啸崇拜得五体投地,回家后写了一本追星回忆录《大人先生传》,详细记述自己的发烧友过程。从那以后吹口哨成为了贵族子弟的时尚选择。
日期:2010-06-13 21:30:42
魏晋南北朝笛子大师之桓伊
东晋也有个四大家族—王、谢、庚、桓。
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陈郡谢氏、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走马观花一样相继执掌东晋政府大权。琅邪王氏的代表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父子。整个六朝时代,琅邪王氏出品了161个五品以上官员;15个一品大员。
排在第二位的谢氏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谢道韫。王导之后掌权的是庾氏的庾亮、庾冰。这个庾氏家族就是湾湾那边的庾澄庆那家子。谯国桓氏的代表任务是赫赫有名的桓温、桓冲、桓伊。
桓伊是魏晋著名战役淝水之战的主要将领之一,在符坚率领80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时,桓伊与谢玄、谢石带领北府兵8万人迎战,结果把符坚打得屁滚尿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桓伊战后被封为永修县侯、右军将军。他应该是左右脑都异常发达的异类,不仅文韬武略,政治工作做得好,军事才能卓越,音乐功底也甚为了得,被称为笛圣。知道梅花三弄吗?我知道你肯定知道的。介么著名的曲子就是他写滴。
话说他吹笛子算是当时一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王羲之的儿子书法家王徽之,对桓伊的吹笛功夫一直向往,但两个人一直无缘见面。
某天,王徽之进京办事,停船在青溪侧。桓伊从岸上经过,下人赶紧提醒王徽之,岸上溜达的那个人就是桓野王。
王徽之赶紧追上去,很无礼地要求桓伊为他吹上一曲。当时王徽之只是个黄门侍郎,桓伊已经是诸侯,官比他大多了去了。让领导给自己表演那是很没礼貌的举动。
桓伊听说过王家父子的大名,丝毫不端架子,即兴吹奏了一曲《三弄》。吹完也不搭理王徽之,飘飘然自己走了。王徽之十分满足地开船进京去了。两人自始至终都没对句话。古人的行为艺术实在是让人着迷。
后来,这个曲子被古琴演奏家们不断加工丰满,一首千古绝唱《梅花三弄》诞生了。传说桓伊使用的竹笛,就是蔡邕亲手制作的柯亭笛。
桓伊比较牛叉的事迹是敢于用自己的笛子来劝谏皇帝。要知道,老大的屁股摸不得,否则随时会被砍头。
话说某天,孝武帝司马昌明开派对,当时任豫州刺史的桓伊应邀出席。孝武帝让桓伊吹笛助兴。
日期:2010-06-15 09:32:42
桓伊吹完一首裙子,意犹未尽,主动要求自弹(筝)自唱一曲,搞搞新意思。孝武帝安排宫里一个擅长吹笛的歌伎来为他伴奏。桓伊要求用自己家的女乐伎张硕伴奏。
在张硕清脆的笛声伴奏下,桓伊边抚筝边歌唱。他为啥要唱?他唱了一首针砭时弊的指桑骂槐的歌。
说这个,当皇上的难,做臣子的也难。皇上看不到忠臣的心,就会猜忌。就好像周公旦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周王不仅不升官加工资,反而听信管叔与蔡叔的诬陷收拾他。
桓伊唱得慷慨激昂,自己把自己感动得不行。这首歌是含沙射影。
当时的时政是这样滴:淝水之战后,主要功臣谢安受到小人陷害,使孝武帝猜忌谢安。孝武帝让自己的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政,谢安的女婿、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高干出身,不学无术,一直不受谢安待见,对老丈人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道子和孝武帝面前说谢安坏话。
谢安被迫离京,在广陵修了一座简陋的别墅住下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桓伊这是在替当时还在政府任职的谢安鸣不平。谢安当然听出是在为他说话,激动得眼泪哗哗,忍不住离开座位跑到桓伊眼前,闪着泪花称赞他唱得好。孝武帝也听出了味儿,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只是不好意思而已。
桓伊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儿,深得P民们欢心。他的人格和他的曲子一样,清冷坚贞。梅花三弄优美流畅,把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魏晋名士风流里,桓伊算是比较纯粹比较干净的一个。
谢安也是名流,但明显有作秀的痕迹。淝水之战中,大兵压境,他故作镇定,无论谁来问策,他都避而不答。主帅谢玄问计,他不仅不给答案,反而邀他下棋,还趁机剥削了谢玄一幢别墅。
战争胜利后,快马报捷,谢安还在和人下棋,装作若无其事的说小儿辈已破贼。好像云淡风清,一切全在掌握之中,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结果回家的时候,实在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跟头流水一路狂奔,把脚底的屐齿跌断了都不知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