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可以很风情—历朝历代的花边新闻》
第46节

作者: 娱乐圈秘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然能赚钱,按照商品社会的规律,那肯定会有潜规则。从清末和民国流传下来的老照片看,那些当年被吹成西施转世的美女们,似乎都很路人很油菜花。谁说我们没有完全的商品经济,市场运作的头脑和潜规则的影子无处不在。这些路人级的状元红估计就是青楼老板潜规则运作的结果。

  《游戏报》的评花榜创意非常好,带动了新一轮的美女经济,简直是多赢。美女们生意兴隆,写荐书的文人们润笔费增加,报纸销路打开,就连服装、化妆、住宿等行业都尝到了甜头。
  评花榜在一定意义上,把原本的皮肉生意提高到了美女经济的层次。商品经济本来就是无师自通的,西方的民主选举,到了田朝,最先受益的竟然是烟花一群。
  日期:2010-10-24 19:40:28
  娱乐事件之洛丽塔
  说起老牛吃嫩草,西方人说,“洛丽塔”,我朝用什么形容,苏东坡说,“一树梨花压海棠。”。
  话说北宋早期写词的高手张先,一辈子桃花不断。40岁才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中进士,词与柳永齐名。柳永擅长慢词,他擅长小令。“柳词”和“张词”一样,写的都是男欢女爱、相思离别的情感。
  张先的名气比不上苏东坡、欧阳修、柳永,但是留下来有不少名句。比如被穷摇阿姨用烂的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的词离不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时人送他一个外号“张三中”。张先知道后不大满意,应该叫 ‘张三影嘛,他平生最得意的三个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都有影字。
  传说因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名声大作。某天,尚书宋祁去他家拜访,走到门口就半开玩笑,让门童通报“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肯乎?”因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很震撼,张先出来的时候,边走边喊,难道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到了?
  北宋当真是风流,难怪连外国的汉学家都想穿越到北宋去生活。
  张先的一生值得羡慕,虽说不是核心要员,但也富贵安乐。全程京官,没收到过降脂或罢免。性格豪放,言语幽默,桃花不断,诗酒伴随。他可不是那种总是哭穷、哭怀才不遇的牢骚文人,他的一生及时行乐,该吃吃,该喝喝,该乐乐,没留下啥遗憾。
  某天,张先去玉仙观游玩,路上遇到京城花魁谢媚卿。两个人一打照面就对上了眼,立刻眉来眼去,龙颠凤倒。事后张先还写了一首《谢池春慢》作为六年。

  他颇有一点元稹的风范。传说年轻时,曾经疯狂地爱上一个小尼姑,每天晚上翻墙头跑到尼姑庵里约会。但是,庵里的老尼姑知道后像个严母一样,把小尼姑关在湖中小岛的阁楼上,让他们见不到。
  日期:2010-11-08 20:43:34
  这算什么难题!哪里难得到张先。小尼姑放了个梯子在墙头下,张先半夜偷偷划着小船游过幽会,天亮前再偷偷溜掉。这样竟然骗过了所有人。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没过多久,张先对这高难度的约会带来的刺激厌倦了。他跑到别处招蜂引蝶,把她忘到了九霄云外。可怜的小尼姑还在望穿秋水地等着他。
  善良是善良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作为名人,负面炒作也是提升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就好像某某故意泄露艳照一样。张先以跟小尼姑偷情的题材写了一首词,结果让自己更加受欢迎。
  甚至连大文豪欧阳修都想巴结他,但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张先不知道为嘛主动去拜访他,可把欧阳修激动坏了。在里屋顾不上穿好鞋子,倒穿了一双拖鞋就跑出来迎接,边跑还边笑,高兴得想中了大奖一样,原来是‘桃李嫁东风郎中’到了,快请!

  张先的一生,用花花公子总结太肤浅了,起码应该说是个情圣。他不仅年轻的时候吃得开,老了照样是香饽饽。退休后的张先在江南游玩享乐,流连在烟花巷里。这个年纪,他仍然能让歌女们争风吃醋。据说一个叫“靓靓”的歌妓,看到张先给姐妹们都写了词,偏偏没写自己,就发牢骚说,自己就好像一朵鼓子花,无人能懂无人欣赏。

  苏轼算是张先的半个弟子,两人虽然年纪相差46岁,但关系十分融洽,经常互相打趣。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跟退休在家的张先来往密切。某天,两人在西湖上游玩,突然飘过来一个画舫。只见上面一个美艳少丨妇丨怀抱古筝求见。
  张先以为艳遇又来了,哪知道是苏轼的粉丝,要弹一曲古筝换一首词。张先很失望但是并不生气,他热情指点苏轼创作了一首《江城子》。
  张先80岁时,耳不聋眼不花,身体倍儿棒,还新娶了一房18岁的小妾。
  这对风流才子来说可以算是很张脸的事情了,于是他开派对办酒席,请朋友们都来贺一贺。宾客们采访了一下张先,问他娶了小妾,作何感想。张先张嘴就来,“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反应也很快,立即打趣了啊,“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80岁娶老婆按说已经创纪录了,但是新的记录很快被张先创造了。85岁那年,他又娶了一房小妾,按照惯例又一次开派对。可把苏东坡给羡慕坏了,哈喇子直流,赞叹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活着有莺莺侍候,死了还有关盼盼一类的美女怀念着。太牛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