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回忆移民留美生活6年》
第27节

作者: thefellinibu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4 00:47:52

  有关“愤怒的上帝”,那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事了,现在的基督教派很多,肯定对这个著名的布道有不同的看法。
  后来楼主搬到C校区去了,住在公寓楼里。虽然跟A不能常常见面,但偶尔打一下电话还是有的,不缺话说。
  跟A妈妈这件事发生在12年级时,也就是几个月以前。
  那时已经是高三后半年了。美国的大学申请书一般要在1月前递交,那么4月才能收到通知书。楼主选择了在10月就提前递交申请书,这样一来12月份就收到大学通知书了。当时蛋定啊,以为后半年可以懒了。

  A妈妈打电话说恭喜,还说,呀你可以来我家玩啦!周末跟我们去教堂嘛。
  哪知道后半年楼主也没闲着。其实咱本来就挺懒,但要说因为被录取了就开始完完全全地偷懒,咱还是做不到的,脸皮拉不下来啊,大学也盯着咱的成绩啊。所以懒是稍微懒了点,但还是算比较忙的。所以俺就跟A娘说了,阿姨我学校功课重啊。
  A娘说,不是都被录取了嘛,你忙什么忙,A就不忙。
  咱不说话了。A选的课不如我难,而且她在M校。
  说句大实话,我当时是有想找借口的想法。我对听教不感兴趣。如果想找A玩,我可以约她去逛街;如果想去拜访A娘,我可以去餐馆找她。这实在不需要跟教堂有关系。
  然后呢,咱喜欢宅着,出去玩是被朋友拖着去的,又常常被骂说不接电话。于是A妈妈就打给俺娘,俩娘褒一两次电话粥。那段时间家里烦心事和争执比较多,俺娘就跟A娘说了:楼主这段时间不听话!
  A娘说那怎么行,你让她跟我去教堂,我跟她说说!
  ……

日期:2010-08-14 06:21:42

  大概4月时,A娘带着A来咱家吃饭了。
  阿姨记得咱以前喜欢吃酸辣鸡,还专门带了一饭盒,可是她不知道咱成了吃素的兔子……
  俺娘:给点面子嘛,这可是阿姨专门做给你吃的。
  阿姨:女孩子不要老想着减肥!
  于是楼主吃了……饭后是真不舒服,好久没吃荤了,竟然有想吐的感觉。

  做饭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我和继父起了冲突,楼主当时闷得很。阿姨把俺叫出去,说了一通话,楼主马上哗啦哗啦了。
  阿姨说什么呢。说要学会包容。她还提到了自己的丈夫──A也跟我提过她爸爸。这位A叔叔可能因为工作太忙,压力太大,在家里脾气很不好,有时候甚至有些不可理喻。A妈妈说了,以前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后来才知道该怎样去包容。
  安慰和劝告的话讲了很多,当时公寓楼梯口就我们两个,咱觉得这阿姨真好。
  阿姨又说了很多,楼主大致讲了一下跟继父的关系,最后变成聊天了。
  不过阿姨有句很能够概括主题的话。

  “以前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后来跟了上帝……”
  当时觉得,要学作人之道,不急于一时,四下里还是有东西值得研究研究的嘛。
  后来才看到一句:“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只取其长,其他都唯心而已,爱咋样咋样了。
日期:2010-08-14 14:46:59

  后来A娘一直叫我们去教堂。楼主娘就说了,好吧,人家既然这么热情,那咱就去一次。
  然后就去了。

  那天已经是晚上8点了,我们一家人刚去办事又买菜回来,很累,本来打算去教堂看一眼打个招呼就好。但去到了,发现一屋子人都在听教唱歌,拉着拉着就把咱爹娘拉进去了。
  然后A娘出来了,对着楼主笑着说哎呀哎呀你来啦!把俺拉到屋外去说话了。
  说什么呢,大致就两个主题。
  第一件事:楼主跟俺娘的关系不能这样!因为娘都是为了娃好,所以一定不能把娘看低,一定要好好沟通。
  其实她要是只给我说教也罢了,但照这个法说咱母女的关系,就实在让咱觉得很悲催。楼主从小跟娘相依为命,没啥话不能说,没事情互相瞒过,沟通从来不是问题。要说为什么吵,确实是楼主不懂事,但也是家常拌嘴而已,没有本质上的问题。我娘之前A妈提过的争执源于国内和美国俩家的烦心事,家里气氛不好,一时烦躁,就吵起来了。这种事,我和我娘从来都是自行解决的。
  可是A娘把楼主当成了那种(因为文化代沟和语言问题)不愿跟父母沟通的ABC小孩。她甚至用A的某朋友举例,说那个ABC女孩子老是往外跑,有问题只愿去找朋友,从来不听娘的话/不理解娘的好意,认为她娘很土很丢人,她娘都拿她没办法,只好哭着来找A娘。
  A娘严肃地说了,小孩子不能这样的!
  楼主一听,不知道该咋回答。她的好意咱明白,可帮忙也得对症下药才有用啊。俺跟俺娘从来一起疯一起傻,从小关系和谐无比,这样的ABC案例不适合用来解决咱的问题嘛。后来俺问了俺娘,娘说当初拉家常说的不是这么回事,A阿姨理解错了。
  当时楼主没话说,有点不满意,觉得A妈把我看低了,但明白她的好意,就闭嘴低头,但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人家以为咱忙着暗自忏悔呢,于是继续了。
  A娘说,上帝就是我们的领导者,只要跟着他,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你看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前面有个洞,你要是不拉着他,他肯定会摔下去的啊!所以上帝就像是我们的父母,牵着手带我们避开危险。换句话说,我们都是瞎子,看不清的,如果没有上帝带路,就会走错路的。上帝是怎么照顾我们的,这些都是预想不到的。当初A娘的餐馆地点怎么来的,玄得很,按常理来说是肯定不可能租到的,所以都是主在照顾啊。那次A晚上开车回家,一不小心没看清路,跟一个人撞上了,那个人的车都撞坏了,可是A好好的,所以都是主在照顾着啊!

  讲啊讲啊,楼主当时累得很,出去一天了,当时只想趴在床上睡觉。她大概这么讲了30-40分钟,楼主一句话没说,感觉就像过了几个小时。慢慢地情绪就涌上来了。
  人活在世界上有个脑子,有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思考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人起码要能够正视这一点,然后努力去锻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坚强、更宽容、更坦荡的人,从而发展到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靠意志力熬过去。
  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一个瞎子是为了什么?也许从本质上我就无法赞同基督教的理念──难道人就真的这么卑微这么无能?走到哪都要被人牵着?当时我就在想,这种生活态度真是要多被动有多被动啊!如果自身没有锻炼好,那么再怎样从外界寻找慰藉,也只是石头压草;假若某天周遭情况变化、生活压力大到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时候,又该如何?(当然楼主爱基督山伯爵,因此受影响颇深……)

  不过当时也想过,也许是因为我年龄阅历太小,所以才会有这么热血的想法……
  但接着我又想起去教堂听教的经历,牧师是如何告诉我们,人生下来不为别的,就是要为上帝服务!
  当时通过一位朋友我对佛教有了很浅的了解,但即使是这么浅的了解,我也记得佛给我的印象是学问深时意气平;拜佛只因那句“因我礼汝”而已。金刚经上强调佛教是不著相的,“佛无定法”,何况还有那句“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这种对学佛者的信任、对身心的宽容让人十分向往。我至今不完全赞同佛教的所有教义,也不是佛教徒,但当时在心中拿这俩一对比,马上较出了高下。

  于是咱一直一声不吭。A娘想啊,楼主这一低头,肯定内心正巨浪滔滔,已经准备好大步迈向通往皈依主的道路上了!于是她继续说,继续说,继续说!
  直到俺娘出来,说今晚太晚了,明天还上学呢,回家吧。
  好哇,一上车楼主气得很,没来由地气!当时也不能说是因为烦躁而感到厌恶或气恼,只是知道气,眼泪都差点啪啪往下掉。对A娘来说,她是在做好事,是在跟我分享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从她的出发点考虑,所以是说什么也怪不到她头上的,只能说文化和思想差异太大,导致咱承受不了这种恩情罢了。但当时觉得很难受,明明应该对A妈妈很感激,但确实又因为她说的话而感到非常烦躁,还因为自己生了气而有点瞧不起自己。

  后来也没什么事了,在facebook上我跟A还有联系。至于A妈妈,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她了,不过以后还是会去看她的,只是她的教堂我却再也不会去了。如果哪一天我真想去研究基督教,我就自己做调查读圣经找教堂,这样无论出什么烦心事都我自己负责。
  基督教教徒说过,一个门外汉没有资格发表意见──楼主既然没有皈依主,那么主自然没有把恩典赋予与我,所以我自然也没有机会学习基督教的真理、领略到这个宗教的美好。所以楼主怎么好意思评论基督教!
  确实,咱没啥资格的。有关基督教的教义,如果说错了还请大家原谅。
  只可惜,佛经上陈述的一部分理念让楼主这个门外汉不用入教就领略到了佛教的好。不过我不是佛教徒,讲错的地方也请大家原谅。

  不需要宗教的人应该大多是快乐的,要不然就是已经看透了的牛X人,不知道这样的结论对不对。这种东西当作文化来学习应该挺有意思,只取其长就好了嘛。照俺娘的话来说,楼主这是吃饱了撑的,所以大家理解,年幼无知嘛。就宗教这个问题,要咱客观,咱还做不到。咱码这篇的信心不大,大家友好纠正。
  ──
  咱家里来了客人,今天出去跑了一天,明天还要出去跑。所以现在特码长篇,为明天请假,谢谢同学们来看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