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13 08:25:42
餐馆的营业时间是周一到周六。这样一来,A一家就不能去那位D阿姨家,跟有几年交情的老朋友聚会了。于是有段时间,每周日A娘就带着A到附近的国人教堂一个一个跑,想挑一个合意的加入。楼主跟着去过两个教堂。
第一次,大人跟小孩分开。A娘去听教了,几个小孩就聚在楼上。当时周围的孩子好像都比A和咱小一点,所以也没认识什么人。能明显看出A不是很开心,因为她很喜欢D阿姨家的聚会和那里的朋友。
接着来了一个大MM,好像当时在上大学。她开车把我们带到附近的星巴克,给我们每人买了饮料,然后大家坐下来说话。其实也没说什么,大概就是聊聊学校里怎样啊,该怎么为申请大学做准备啊,巨纯洁的话题,给楼主印象不深。
第二次,我们去晚了些,当时大家都吃完午饭了,于是楼主饿着肚子坐在教堂里听教。周围的教徒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包括牧师。
记得当时有个白人GG拿着一碟小小的圆薄片走上来,给大家吃。当时年幼无知的楼主不知道那是啥,只记得11岁那年跟娘一起去葡萄牙参加朋友的天主教婚礼时吃过一片,不好吃。于是脑残的楼主对着白人GG说,不用了,谢谢。
……人家有点愣愣地走了。
后来才知道,那是圣餐礼的一部分,无酵饼就象征着基督的身体,能够含下这个,是神的恩典。
楼主当时连这种常识都没有,你说咱是不是NC,是不是NC!
牧师用英文说教,可能是考虑到当时在座的有些美籍华裔、听不懂中文的孩子,他们是跟家长一起上教堂的。
具体的布道内容咱记不清了,只知道牧师演讲时的口才和条理真的不怎么样,同一句话要不然就是一字不变地重复好几遍,要不然就是变着法重复好几遍。咱记的最清楚的一条就是,“我们的使命就是把一切奉献给上帝,上帝创造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全心全意为他奉献。”
当时也没什么太具体的想法,就觉得有点不太对,觉得教义不太适合我。说句大实话,当时年幼无知的楼主不明白这是怎样的一个神,不明白他为什么备受尊敬(打住,耶稣的牺牲等等咱清楚,其他的咱想接着说明),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他奉献。
A妈妈曾经在电话里跟我娘说过,如果不信上帝的话,死了以后会没有归宿的,要下地狱的!
俺娘听着怎么觉得不太舒服呢。
日期:2010-08-13 08:32:46
现在回忆起来,听教和A娘说的话实在让我想到美国历史和美国文学时俩C校老师都讲过的一篇《落在愤怒的上帝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是第一次大觉醒期间美国神学家Johnathan Edwards在美国康州的一个布道。中心思想是啥呢──神是愤怒的;人是有罪的;执迷不悟的罪人是会下地狱;执迷不悟的罪人现在(!)就在地狱里倍受煎熬;如果上帝因为愤怒而放开合着的手掌,罪人就会被撒旦扯下地狱,被扔到狱火中。总之,不愿忏悔的罪人将不会通过恩典之约得到神的救赎。
如今的主流教堂里可能没有这么激进的布道了。但我总是想,如果我真的加入基督教,那么我自愿奉献上帝的原因应该是我爱祂,而不是因为牧师说,这是你的职责,是你活在世界上的唯一使命,更不是因为我怕下地狱,所以要自私地用自我奉献去换来上帝的救赎。
后来咱再也没去听教了。
有关基督教,C校历史老头教的欧洲历史里讲到了很多。但当时咱大多把这个宗教当作政府机构和patron of the arts(文化资助者?)来学习。老师只大致介绍过基督教各派的教义,没有深入讲解过,怕冒犯不同信仰的同学们嘛。
C校有两位历史老头,一位是曾在普林斯顿教过书的美国历史学家和作者(W),楼主最喜欢的那位是教世界历史和欧洲历史的(M)。他们好像一人是长老教徒,一人是加尔文教徒。
如果他们都信基督教,那么楼主还真想去研究研究,到底是俺错过了啥。
咱承认,现在俺对基督教的了解不深,啥地方说错了,请大家教教我,好让咱更正。
讲到16-17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时,M老头花了好长时间讨论马丁路德的一生。楼主印象比较深的是笔记本上的一句拉丁语,sola scriptura,“唯独圣经”,是新教最基本的教条原则之一──唯有圣经才是权威、是真理的最终准则,其他的教堂啊牧师啊全部居次要地位。当时的穷苦人民不是没有能力捐钱给教堂吗,不是买不起赎罪券吗。路德说了,那些东西你不需要,你学读书就好。想聆听上帝的声音吗?一本圣经足矣。
这是M老头教给咱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不管讨论啥,都要先去查最原始的资料,读原著。不是说要讨论医改法案吗,友好浅谈可以啊,不过如果上了眼红脖子粗的程度,咱就先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资格跟他人争论。有关医改,咱所听的报道所读的总结都来自有偏见的各国媒体。
最原始的资料是啥?
是那部1017页的法案。
读了吗?
没有。
那咱还是闭嘴好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