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29节

作者: 规划员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3 17:40:40

  艳姑娘的年龄感偏老,在新红中不是个单一现象。新红筹备之初,李导就放出话来要尊重原著,尤其是在宝玉和诸钗的年龄上。
  这个说法乍听之下令人鼓舞。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失误连连、暗箱处处、莫名种种。
  失误连连,比如归亚蕾演王夫人。本是用老戏骨撑场面的意思(当然归亚蕾是李导的御用,也有暗箱成分在内),但是李导没搞清楚王夫人的岁数。结果镜头上王夫人的满脸沟壑,直接过渡成《鹿鼎记》里的归夫人(归辛树的老婆,傻蛋归钟他娘)。
  暗箱处处不用说了,宝、钗、湘、三春全部分少年组、青年组,唯独蒋妹妹独挑大梁,包办前后黛玉。弄得小黛玉一脸老气横秋把大宝玉都吃得笃笃定定,遑论和小宝玉对手戏时活像拐骗未成年儿童的情景了。
  莫名种种,比如元春的扮演者王彦,既不是有名气、有演技的大牌,又没听说她和投资方或李导有什么特殊瓜葛,就披挂上阵给了个元春的角色。要么李导“尊重原著”,听说元春对宝玉颇多教养之功,就直接找了个年龄足以当宝玉母亲的中年妇女?

日期:2010-08-13 17:45:00

  新红里这类角色与演员年龄错位的现象俯拾皆是。连个最简单的年龄搭配都搞不定,真不知道李导所谓的“认真执着”劲头用在了哪里。说起来现在的电视剧本,多数在第一页就有一张人物简介表。而人物姓名之后,第一所列的就是年龄,然后才会谈到身份、职业、经历等等。盖因年龄的设定,会影响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人物语言、肢体、衣着等多个方面。导演和制片方挑选演员时,年龄相符也是个首要因素。

  戏曲舞台以外的演出,最让观众产生不真实感的,就数各类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春哥、曾哥不在此列)和挂着粉、打着柔光镜的以老充少现象了。看到大妈和个小屁孩有板有眼地“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观众心里一别扭,哪里还有心思欣赏表演、了解剧情啊。
  不得不表扬一下日剧的制作。电视剧未播出之前,制作单位肯定会发布一张剧中人物关系图。而人物的年龄也标注得清清楚楚。且主演的四、五个演员,其真实年龄和角色年龄高度一致(跨年代的大河剧除外)。木村拓哉、织田裕二、唐泽寿明这种常青树级别的大牌,18岁的时候就演少年青涩的学生,28岁的时候就演风华正茂的白领,过了40岁就演有型有款的大叔。像咱们刘晓庆奶奶这种,非要60岁老茄子冒充16岁的小黄瓜,那得费多少绿油漆啊?

日期:2010-08-13 18:33:57

  艳姑娘本来就长得不少兴,偏偏李导这个“伯乐”还把她往马大姐的范上倒饬。能不糟践吗?
  新红中艳姑娘的打扮,很多时候都照着《红楼梦》原著中的“袭人标准相”来比划。也就是“穿着银红袄儿,青缎子背心,白绫细摺儿裙子”。
  “青缎子”这个标准件,大概是大观园里丫鬟们的“标准制服”。鸳鸯也是“水红绫子袄,青缎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明清时代,“青色”是卑贱下人的服色。所谓“青衣小帽”就是仆佣的代名词。因此丫鬟们罩着一件青缎子背心,以表明身份(至少不会像新红一样主奴不分)。
  但是贾府是什么人家?穿衣服得有多么的讲究?同样一件制服,寻常人家的如何能与袭人身上这件相比。就好像路边情趣内衣店30元一件的空姐制服和卡塔尔航空头等舱领班身上的套装相比,设计、做工、面料,差海了去了。
  那件“银红袄儿”也是点睛。青缎子罩在身上,甭管多么精致,总是显得“压”得慌。把个年轻姑娘的活泛劲都压没了。但是配上银红就不同了。银红是那种透着银光的浅红,浅红容易俗,但是一旦有了光泽就不会土气。“银红袄儿”衬在青缎子下面,才能把个“俊袭人”的好模样显出来。

日期:2010-08-14 02:12:56

  习惯性睡前回楼,看看门窗是否关好,有没有偷用小电炉的、点蜡烛看书的。
  大学里落下的病根,楼长阿姨每夜的例行功课,都瞧在眼里,活学活用。
  扶清风同学:
  “少兴”是形容人看着显年轻,相声里学来的词。具体勘误请副楼主把关。
  副楼主清风同学:
  同忙,同忙。我这段的工作也很密集。
  不过你先提出这个借口,是不是怕我叫你顶班啊?
  其心可诛,哼哼。
  ljforpb同学:
  您,您实在太让我无言以对了。
  其他同学猜我年龄,一直推算到60岁以上,本以为够离谱的了。
  您居然叫我“楼主姑娘”,直接昏倒。
  还是回答您的问题吧,好像之前也有两三个同学问过。
  《黛玉传》的片花没看过,但是看过不少演员的定妆照。
  在叶大师的无敌铜钱头和李导的超前审美观面前,一切古装剧想要把我们雷倒的企图都是痴心妄想。所以《黛玉传》的莺莺燕燕看过之后,我表示波澜不惊的淡定。
  马天宇的宝玉扮相无论如何比于宝玉强多了,至少不会让人担心他暴起咬人,而产生预种狂犬病疫苗的冲动。
  至于闵姑娘嘛,如果您是她的粉丝,请即可关闭本窗口。待翻页后再回来。
  没关页面?人还在?
  那我就大胆开八啦。
  当年红楼选秀的时候,八卦有人贴出了闵姑娘博客。一篇篇“红楼体”的文字,把天涯同学们的大牙酸倒了一片,门牙笑缺了数颗。其中也有我一个。认真来说,闵姑娘身上有黛玉的某些气质,尤其是那种清冷的表情,征服了不少粉丝。但是她演黛玉有两个致命伤:
  其一,闵姑娘自傲,但不见得自信。自傲、自尊、自怜、自卑,这些词往往是相互关联,纠缠难分的。其中区隔的关键,在于自信。真正的自信者,就会有非凡的气度。对于黛玉来说,这种自信是天生的。既源于她的各项天赋,也源于她的家世。
  但是闵姑娘身上看不出这种气度。她文章的字里行间反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小城市女性文艺青年特有的“过敏体征”。
  我不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沙文主义者,即使我奉为天人的陈晓旭其实也应当算小城市文艺女青年,可是她拥有与生俱来的清贵气度和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孤标。因为她是谪仙。
  其二,闵姑娘不漂亮,就算戴上美瞳、打上柔光镜,还是不漂亮。“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原谅我们的浅薄。但我们就是不能接受一个不漂亮的黛玉。
  闵姑娘的气质其实更像一个西方文学作品里的著名女性——简爱。当人们讨论美貌的时候,简爱会说:“花儿才是美的。”
  如果一定要在《红楼梦》中找一个适合闵姑娘出演的角色,我推荐邢岫烟。
  当然,比起老是爱用厚重的肉眼皮瞟媚眼的蒋妹妹,闵姑娘近来在我眼中可爱了许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