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权力——一个记者的暗访生涯》
第22节

作者: 辰光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6 10:33:45

  江天养是看到距离服务区还有两公里的指示标时才开始打电话的,那边响了好半天也没人接,这让他心底不由得一沉。他重新拨过去,电话还是没有人接听,直到他第三次拨出,才有人把电话接了起来。
  江天养冲着电话喂了好几声,对方却没有说话,正当他疑惑的时候,他的车已经到达服务区的入口。
  突然,电话听筒里传来一声怒吼:“你们想逼死我啊?我不活了!”
  紧接着,江天养看见就在服务区靠近洗手间一侧的一个电话亭边,几个男人正以半包围的形式围拢一个手拿电话的男子,包围圈越来越小,那男子正歇斯底里地冲着他们咆哮。
  “妈的!”江天养情不自禁地咒骂了一句,一把挂上高速档位,车轮与地面摩擦出白烟的同时也发出了刺耳的噪声。

  几个出来拦截的工作人员几乎就快要抓到张玉林的时候,他们同时听到了由远及近的发动机的声音和紧急刹车的声音,这使得他们惊呆在原地。一辆越野车飞一样地驶到电话亭边,副驾驶的车门砰地一下被打开,开车的中年男子冲着张玉林大喊了一声:“上车!”
  张玉林最先缓过神来,一把丢掉电话,一个箭步冲上江天养的车,随后江天养加足油门向服务区的出口冲去。
  一切就在几秒钟内完成,在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江天养的车驶上了高速公路,才有人回过神来,高声喊着:“赶紧开车追!”
  另一个人无奈地回应着:“咱们这破面包车能追得上VVT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吗?”

  “那怎么办?那人是谁?”
  “谁记下车号了吗?”
  “我看到那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好像有个新闻采访的标志牌!”
  “服务区有监控录像,赶紧去控制室……”

日期:2010-08-16 17:28:07

  以160公里的速度开出大约20多分钟后,江天养往后视镜里看了半天确定没有人追上来,这才放慢了车速。
  张玉林一直侧着身子向后张望着,从上车开始他的手就一直在颤抖。
  “那些抓你的人都是谁?”江天养问道。
  “有街道办和派出所的,还有几个我不认识,就是他们一直在监视着我。”
  “怕你出来告状?”
  “对,一旦我跑到省里或是北京,他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你怎么知道?”
  “街道办的人告诉我的,他们求我千万别外出告状,要是我跑了,上面要追究他们责任的。”
  江天养一边开车一边从口袋里拿出烟盒递到张玉林的面前,张玉林千恩万谢地从烟盒里拿出一支香烟,叼在嘴上后点燃,使劲儿地吸了一大口,这才长长地出了口气,情绪稍微平静下来。
  “和我详细说说你弟弟的事情吧!”江天养把天窗开了一丝缝隙,在烟雾被猛烈的气流吸到车外的同时,一股寒冷的空气也充斥了车内。
日期:2010-08-16 17:35:35

  张玉林的弟弟叫张金林,出生于1979年,中学毕业后没上高中,一直在家里务农。
  张家老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还有十几亩旱田和六亩水田,虽然不多,但是让已经结婚的张玉林和尚未婚配的张金林兄弟衣食无忧还是绰绰有余的。
  两年前,张家兄弟的耕地被乡里收了回去,不只他们一家,整个村子的耕地都被回收到乡里。两兄弟在拿到不足万元的补偿款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原本属于他们的耕地里像搭积木一样建设起来。
  失去了土地的张玉林用多年的积蓄和那笔为数不多的补偿款在城关镇里购买了一个小院,随后他又借了一些钱给弟弟也购买了一处临街的平房,准备让弟弟就在那座房子中结婚,也算是完成了已经去世父母最大的心愿。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徒后,张金林把自己的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家电维修铺,由于张金林为人勤奋,朴实本分,所以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金林准备把小店整修一下扩大经营门面的时候,一张由乡政府和区动迁办联合签发的动迁令被贴到了他家对面的一堵墙上。
  某个房地产开发商来到这里投资,而他看好的一片棚户区正好就包含了张金林的小店。这种事情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里屡见不鲜,但对于动迁办提出的每平方米500块钱的补偿方案,不止张金林,就连他周围的左邻右舍也都难以接受,毕竟这个补偿价格实在太低。
  “我在给我弟弟买那套房子的时候,还是每平方米一千八买的,拆迁却只给五百,这还叫不叫人活了!”张玉林讲述到这里时,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其实我打听了,开发商把补偿款定为每平米两千,但是余下那一千五百多被乡镇和区里以各种借口给克扣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