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34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1-01-09 21:23:38
【第三章:衡阳保卫战】
【3-1】
余程万带着8000死士坚守常德的时候,有两支国军不顾一切地扑向常德营救,在所有救援的国军部队中,这两支国军最为凶猛,死伤也最惨烈,他们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前去营救余程万的57师。这两支军队,一支是57师所在的第74军,军长是抗日名将王耀武;另一支是驻扎在衡阳的第10军,军长是抗日名将方先觉。
常德会战中,第10军预10师全军覆没,师长孙明瑾壮烈殉国。
抗战老兵卢庆义说,预10师全军覆没和师长孙明瑾牺牲的消息传来衡阳的时候,第10军一片哭声,全军将士发誓要为死难弟兄报仇。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冤家就上门了,日军第11军围攻衡阳,日军68师团和116师团担任主攻。第10军击毙了当初围攻预10 师的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和68师团57旅团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一举报了一箭之仇。
卢庆义当时是第10军军部报务员。
1944年春天,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军占领了马绍尔群岛,这是美国首次攻占日本领地。接着,美国重型轰炸机开始对日本本土狂轰滥炸,日本只能被动挨打。到了这年夏天,美国开始进攻塞班岛和关岛,大日本帝国已经预感到了覆灭为期不远。
这年夏天,欧洲战场上,盟军也是一路高歌一路凯旋,诺曼底登陆开始了,法西斯轴心中最强悍的德国也被敲响了丧钟。
在中国战场,日军感到焦头烂额。
为了扭转战局,日本在中国发起新一轮攻势。当时,日军的太平洋航线已经被美军封锁,日军的舰队远远胜过中国,但不是美国的对手。狗急跳墙的日本人就决定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从满洲,也就是东北,一直到越南的河内,然后又从满洲北上,与朝鲜半岛、日本相连,这条铁路线可以保证日本的进出自由,进可攻,退可守。而打通陆上交通线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美国空军在大陆设置了很多空军基地,从这些基地起飞的飞机,可以直飞日本本土进行轰炸,日本打通这条交通线,也是为了摧毁这些空军基地。
这次战役,东方叫做“豫湘桂会战”,而西方则称之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
这次战役,孤注一掷的日军投入了50万兵力,这是自淞沪会战后,日军在单次会战中投入最多的一次会战。战争初期,确实按照日本人的预想在进行,日军仅用五天攻陷了郑州,三天后占领洛阳;接着,日军一路南下,占据了浏阳、长沙、株洲、醴陵,在衡阳被方先觉的第10军阻拦。
很长时间里,人们通过预想桂战役,质疑国军的作战能力,质疑在世界反法西战场上盟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国军为什么还丧地千里,一败涂地,国军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如此让国人失望?
甚至一直到现在,这场战役还被人们作为国军抗战不力的证据。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指责国军是片面的,是不应该的。
在日军发起“豫湘桂会战”的时候,国军大半精锐已经进入云南,准备发起滇缅会战,打通中缅公路,以便美国的军援物质能够顺利进入中国。这条运输线,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没有了美援物质,中国的抗战将会更为艰苦,牺牲更为惨烈,而且,胜利更会遥远。
所以,发动滇缅会战,打通滇缅公路,是抗战后期最为重要的事情。
日军在发起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国军也在发起打通滇缅交通线战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在这里胜利了,可我在那里也胜利了,你的胜利并不能掩盖我的胜利,而且我的胜利价值,远远大过你的胜利。
所以,责备国军豫湘桂会战丧地千里,确实是不应该的。
我们看看当时参加滇缅会战的中国远征军作战序列,就能知道对这场战役,国民政府有多么重视。
中国远征军是采用对攻的形势,击败处于滇西和缅甸的日军,滇西与缅甸相连,这里驻扎有日军15万人。国军作战部队40万人。
滇缅会战,又叫滇西缅北会战,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向缅北进发,这支军队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退到印度进行休整的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另一支中国军队从滇西向缅甸进发,这支军队有七个军,他们的指挥官分别有宋希濂、黄杰、方天、龙天武、何绍周、李弥……每一个都是与日军血海搏杀百炼成钢的名将。
而且,当时中国的五大主力中,就有三大主力参加了滇缅会战。
通过对比,就能知道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滇缅会战多么重视。
日期:2011-01-10 00:00:59
【3-2】
最精锐的部队去参加滇缅会战,所以,当日军从北向南发动豫湘桂会战的时候,与日军交战的,都是一些二三流部队和刚刚组建起来的新军。当日军一路南下时,国军只能节节抵抗,几无可增援之兵。
而就是这些抵抗之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刚刚组建,还没有训练就被迫走上战场的新兵,还有三分之一是地方维持治安的部队,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是抗战老兵。如果按照当时的国军人数来计算,能够与日军作战的抗战老兵还不足100万,而这100万中,就有最能征惯战的40万调入了云南准备收复滇西,其余的60万,要对抗日军的50万,谈何容易。
比如,守卫衡阳的第10军预10师就是一支在常德保卫战中全军覆没,后又组建起来的一支新军。
很多二战史学家都说过,抗战时期,日军一个师团的战斗力相当于国军三个军,而日军一个师团人数与国军一个军人数大致相等。那么,豫湘桂会战中,要抵挡住日军50万人的进攻,最少需要150万国军,而现在,60万国军老兵分次抵挡,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懂军事的人都知道,添油战术是兵家大忌,然而,日军50万人集于一点攻击,漫长的守卫线上,国军只能多线防御,类似于添油战术。
日军一路奔袭,势如破竹,甚至拿下了长沙。在漫长的抗战中,日军先后组织了三次长沙会战,都被抗日名将薛岳杀败,而这次,因为兵力捉襟见肘,长沙终于落入了敌手。
日军兵锋南指,顺风顺水,兵临常德城下,想当然地以为最多只用三天,就能拿下湘南重镇衡阳,没想到在这里碰了钉子。
守卫衡阳的,是国军第10军。
和我在《石牌保卫战》中介绍过的18军,在《常德保卫战》中介绍过的74军相比,第10军当时的名气远远不如他们。然而,衡阳保卫战结束后,第10军成为了国军中一等一的部队,战斗力绝对不输于五大主力。
第10军的历史其实并不光彩。它在组建之初,围剿贺龙的红二方面军,连战连败,致使贺胡子跑到了陕北;抗战之初,南京保卫战作战不力,武汉保卫战作战不力,致使番号一度被撤销。第二次长沙会战前夕,国军用人之际,第10军才再次组建,军长李玉堂。在名将李玉堂的调教和指挥下,第10军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表现出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