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侦探路》
第53节

作者: 孟广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经过反复做工作,费了好大的周折,金晓东才简单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可就在金晓东要书写证实材料的时候,从砖厂冲出了*个人,他们把面包车团团围住,把车牌号也记了下去,特别是刚才的大胡子,站在车前怒气冲冲地问:“你们是哪儿的?找金晓东干什么?”同时还威胁说:“如果你敢把金晓东带走,我们就和你们拼了!”张国泰一看,忙小声对金晓东说:“你让他们先回去,随后我就让你走。”金晓东看了看张国泰,随后拉开窗探出头去说:“他们找我说几句话,没别的事儿,你们先回去吧。”几个人听金晓东一说,又看了看车里的人,便都有些不情愿地回去了。为稳住金晓东,张国泰以平和的语气对金晓东说:“你先回去上班,等晚上五点我们再到这里见面。”金晓东点了点头,跳下车去就回了砖厂。

  几个人离开砖厂之后,开车来到了彰武县招待所,安排了住处,又吃完了午饭,便在房间里研究晚上的行动方案。马正强分析说:“从白天的情况看,晚上金晓东也不会一个人来,我最担心的是出现意外情况。”于群沉思了一会儿说:“我们一定要往坏处想,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几个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张国泰决定:“为了保证已取得的证实材料和录音带的安全,晚上去三个人同金晓东见面,于群留下在招待所等候,如夜里11点三个人还没回来,也没消息,就马上用电话通知孟所长。”

  下午5点,张国泰、马正强、蒋楠三个人准时到达预定的地点。可等了一个半小时,金晓东也没出现。马正强说:“看来事情有变!”蒋楠说:“干脆,我们去金晓东家找他。”张国泰说:“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轻易地往他家里乱闯。如果金晓东不想见面,去他家也没有用。”等到了7点钟左右,就见金晓东骑着车子迎面而来。可他上车刚讲了几句话,就见一个老汉提着个大棒子怒冲冲地赶来说:“你们是哪儿来的敢抓我儿子?我儿子犯了什么法?”张国泰一见,马上迎过去说:“老人家,我们只是找你儿子了解一下去年耿三的拖拉机肇事的情况,并不是要抓你儿子,要是想抓你儿子,上午的时候不就带走了吗!”老汉一听,火气小了点,但仍余怒未消地问:“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通过地方政府就搞暗地查访?”张国泰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不给你儿子带来影响,在车上谈话不惊动任何人,如果考虑不周,我们走后会有人找你儿子麻烦的。”张国泰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老汉转变了态度,他告诉儿子实事求是讲真话,既不冤枉好人,也不放过恶人,并叮嘱儿子:“你就如实讲吧,爹在外边罩着。”

  由此,他们顺利地拿到了金晓东的证实材料。金晓东证实:
  “我于94年3月初的一天,跟耿三(耿六喜)的车去桃树沟等地收高粱。晚上7点多钟,在往回走的途中,路过老土河乡四家子村南小桥附近,车熄火了。我俩下车正在尿尿,就见一辆三轮车拉着铁东西,车上坐着三个人从北面开来,车灯挺亮,会车的时候,就听‘嘭’的一声,三轮车撞在了大拖车的后斗上。当时吓得我没敢看,耿三看了看说:‘出大事啦,咱们快走。’随后我上了车,他把车摇着开着就跑了。后来耿三把车(28型拖拉机)卖了,他卖到什么地方我不知道。”


车祸背后的冤屈(10)

  取完证,三个侦探急匆匆的开车赶回彰武县招待所,与留守的于群会合。到招待所几个人的紧张心理才开始放松。
  吃完晚饭,已是半夜12点了,几个人又研究了一阵子,夜里0时30分,张国泰拨通了我的电话,向我汇报了工作情况。我指示他们先不要正面接触耿三,因为张国泰在暗访时听有的群众反映说:“县交警大队办案人员曾对耿三说过,是你的车撞的吗?如果是你的车撞的你要负法律责任。你敢承认吗?还是不承认的好。谁问也不能承认是你撞的。懂吗?”由此分析,耿三不会轻易认这个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我们惊动了他,他不但不会承认,还会跑风出大问题。如果是以带走他的方式取证,我们又没有那个权力。那样事情就更复杂了。”但我要求张国泰应先从侧面掌握一下情况。

  第二天,张国泰和于群假扮成倒卖拖拉机的人,打听到了耿三家,见到了耿三的媳妇,张国泰说:“我们是彰武县农机局的,听说你爱人耿六喜想买二手拖拉机,我们想和老耿做笔生意。”耿六喜的媳妇上下打量打量张国泰和于群说:“他去外地买四轮拖拉机去了没回来。”
  “什么时候回来?”于群问了一句。
  耿三的媳妇说:“他总不着家,啥时候回来我也拿不准……”
  把耿三的家庭住址等情况摸清了,张国泰便决定当天返回沈阳。
  六、沉冤昭雪
  这次调查历时八昼夜,行程1780公里,共取回八份证实材料,六盘录音带。我满意他们的工作,我为我的侦探们自豪。
  肇事方这条线索搞清之后,我们又了解到,曾受张守业委托的某某市第一律师事务所的王学功律师,也对因被某某县交警大队刑讯逼供而出过假证的张凤岐、董刚及28型拖拉机肇事后的另一个目击者于德江及为张明辉妻子接生的姜桂荣助产师等人进行了调查取证。其中,张凤岐和董刚在证词中详细地讲述了自己被县交警大队的办案人员刑讯逼供,不得不做出伪证的全过程。

  望着这十多份极具证明力的证言证词和长达5小时的六盘证人录音带以及被害人被刑讯的图片资料。我觉得,按照委托调查合同,克顿调查事务所已完成了委托调查任务。
  但此时,依然难以平静的心潮又让我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过《大海作证》、《走向新岸》、《人鬼之战》等轰动一时的著名作家、辽宁日报高级记者李宏林,他是我的朋友,我想把材料提供给李宏林,希望他能写成文章将此案在报上曝光,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也许会对张守业的案子更有帮助。
  来到辽宁日报的专题部,寒暄了几句之后,我便简要地说明了来意并详细地介绍了案情。李宏林听我介绍完之后,又看了看我带去的材料,当时他非常震惊。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如果写成文章见报,当地的主要领导将十分被动,也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我看这样吧,恰好我和某某县的郭书记和罗县长也比较熟悉,我写封信,你们拿我的这封信再去和他们沟通沟通。”

  我觉得李宏林同志考虑得不无道理,便回答着说:“行。”于是李宏林挥笔写道:
  郭书记、罗县长:你们好!
  11月在蒙古贞开会,与罗县长见了面,错过与郭书记见面机会,很遗憾。
  今有一事拜托二位协助处理一下:你县交通丨警丨察大队错办了一起交通事故案,使张守业同志蒙冤一年多,工作、家庭损失惨重,在收审所关押一年多之后,近日取保候审放出,并强行让单位交款6万余元,诸多证据已认定收审张守业是错误的,就要认认真真地给人家*,并在一些问题上有一个说法。如果不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我希望此事迅速内部解决,如捅到报上就不好了,供你参考。

  拿到了李宏林的亲笔信后,我就带着张国泰、蒋楠等人,驱车直奔某某县,来到某某县委,恰逢县委郭书记在办公室,我便递上了李宏林的亲笔信。郭书记草草地看了之后,不冷不热地问:“你们是张守业什么人?”没等我说话,张国泰说了一句:“亲戚。”郭书记一听是亲戚,便用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不卑不亢地说:“郭书记,我们原本不想打扰您,但你们县交警大队办的这个案子,我们认为张冠李戴问题太大,这次来就是想请求您再派人重新认真调查一下。”

  郭书记用目光又扫了我们几个一眼接着说道:“我县交警大队曾多次受到过省、市的表彰,是全省公丨安丨交警一面旗帜,具体办案人员也是久经考验的同志。这个案子吗,我知道,交警队他们办这个案子是经过多次认真研究的,连省、市有关专家也都做过鉴定。”
  “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是一起错案。”我及时地插了一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