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37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曾经听好几位抗战远征军老兵说过,他们在丛林中行军的时候,日军的狙击手就躲在大树上,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专门射杀树下走过的国军将官,由于日军使用的是三八大盖,打一枪,扣动一下扳机,国军那时候是美式装备,冲锋枪,卡宾枪,可以连发连射,所以,日军射出第一发子丨弹丨后,国军如果发现了日军躲藏的地方,卡宾枪冲锋枪就会对着树丛狂射,日军的火力就被压制住,或者中弹。如果没有把他们和树枝绑在一起,就会掉下来。而绑住后,即使负伤了,他们还能射击。

  我曾为日军狙击手的强硬而震撼,然而,当我听到第10军将士的故事后,才发现日军的狙击手和我们的子弟兵比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张家山朝南的一面已经被削平了,这种人工制造的悬崖足有七八米高,悬崖顶上是机枪阵地,几挺机枪一组,组成交叉火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攀援悬崖,都会置于机枪火力网中。每个机枪点是一个人,里面放置子丨弹丨、粮食和水。这名机枪手走进挖好的工事里,将机枪放置在两块砖头那么大的火力眼上,工事的上方用石板覆盖,浇注水泥沙子。这样,即使日军的炮弹落在工事顶上,工事也毫发无损。很多抗战老兵都说过,美国的水泥很好,炮弹打在这种工事上,只会砸出几星白色粉末。

  两块砖头大小的瞭望孔,是机枪手与外界唯一的联系窗口,也是射击孔。每个机枪手走进了这样的工事,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也不会活着离开。这道工事,就是他们的坟墓。
  张家山的机枪阵地让日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日军始终无法攀援七八米高的悬崖,只要他们接近悬崖,来自不同方位的机枪火力就会把日军撂倒。日军对这种机枪阵地也无可奈何。刚开始,日军还试图通过云梯来攀援,到了后来,不需要云梯了,因为悬崖前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堆满了悬崖前的空地。最上层的日军尸体阻挡了机枪的枪口,工事里的国军机枪手又无法出去搬挪,就只有把日军的尸体用机枪打碎,这样才能看清楚攻击的日军。

  后来,日军进攻的时候,就踩着铺了七八米十几米高的日军尸体,向上佯攻。一直到这时候,日军才会对机枪阵地构成威胁。
  日军占领了机枪阵地后,迎接他们的是散兵坑。散兵坑里的战士们站在一米多高的深坑里,手持步枪阻击,他们仍然没有想活着离开,散兵坑的四周都是地雷,无论谁踩上去都会炸开。
  王乐平说,衡阳保卫战太惨烈了,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杀红了眼,比电影上演的要惨烈得多。
日期:2011-01-11 18:28:22

  【3-7】
  很长时间里,我不能理解日本人这种二球精神,明知道前面有机枪扫射,还要扑上去送死。直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日本《步兵操典》,我才理解了。
  日本的《步兵操典》在二战时期,每个陆军士兵人手一册,里面对日军每个战术要领和战术动作都有机械而顽固的规定,它规定日军在发起冲锋的时候,不能匍匐前进,而必须端着步枪猫着腰冲锋,不能退缩。日军在拼刺刀的时候,也要手指离开扳机,关掉保险。这本机械的操典甚至连士兵在拼刺刀的时候,双手的位置也做了规定。
  日本的《步兵操典》强调的是精神战胜一切,它固执地认为只要精神压倒了对方,就能取得胜利。这本书更明确地指出:“决定战斗最终胜负的方式是刺刀突击。”现在让我们来看,实在是笑掉大牙。
  日本的攻击战术很单一,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冲。他们依靠这些简单的战术和当时在亚洲最先进的武器,占领了东亚和东南亚。
  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胜利,这是因为,日本遇到的都是武器远远不如他们的穷困国家。
  但是,在亚洲处于顶尖位置的日本武器,却与欧美武器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和亚洲比起来,欧美这些国家都很阔绰。日本这个土暴发户在欧美这些企业家面前,就是个叫花子。
  战争说到底,就是拼的综合国力。
  当时,德国有一个军事学家在观摩了日军操练后,断言说,日军的军事水准还停留在一战之前的野蛮厮杀中。德国一个装甲师,就能够击败日军三个师团。
  这位德国军事学家所言有一定道理。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当武器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时候,日军还在强调冷兵器时代的拼刺刀战术,所以,日军的三八大盖在与中国的汉阳造军队对决时,占有上风;而在太平洋战场上,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美军,把日军打得找不着北。

  当时一个让欧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是,日军各级指挥官上战场的时候,都要带上一把指挥刀,等待着能够手握指挥刀面对面地拼杀。时代发展到了坦克集团群作战,而日本还幻想着用决斗来重铸荣光。
  在日本与苏联的诺门坎战役中,德国观察家同样不能理解,日本的武器前面为什么要装上一把60厘米长的刺刀,这把刺刀在坦克面前究竟能有多大作用?为什么号称世界军事强国的日本,却只有一个坦克师?日本高级军官为什么要跟随步兵发起突袭冲锋?这简直是得不偿失的蛮干。
  诺门坎战役前,日军关东军最精锐的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狂妄叫嚣,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击败苏联三个师,而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是,23师团全军覆没,小松原英勇地剖腹自尽。
  德军毫无疑问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我也相信德国军事学家所说的德国一个师能够击败日本三个师团。抗战之初,国军与德军紧密配合,德国专家帮助国军装备部队,训练士兵,可惜全面抗战突然来临,国军仅仅装备了三个师,要不然,抗战就不是以后这种形势了。

  日军在攻打衡阳南郊的山丘时,就严格地按照步兵操典,机械地运用中国古代的攻城战术,士兵们抬着云梯像蚂蚁一样前赴后继,死再多的人也在情理之中。
  日军的聪明程度远远不如八路军。八路军攻打日军的炮楼时,用床板和湿棉被制作而成的“土坦克”抵挡日军的机枪扫射。而日军在衡阳城外的萧家山和张家山,面对第10军的机枪扫射,却只有二球精神。
  日军死不足惜。他们不是被国军打死的,而是笨死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