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到底给了我什么——个传统武术弟子的自白》
第9节作者:
欧阳乾乾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这条腿就这样了。天生的病,治不好。年轻的时候还强点,勉强能走,跑都不行,更别说剧烈一点的运动了。所以我从小就羡慕那些能够练武的人,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因为这个毛病,我也从小被别人嘲笑,看不起,一开始为了报复,我当了混子,靠着别人又去欺负别人。没办法,我的身体就是这样,我只能靠自己的脑子,使自己更加的成功一些,在这个社会的等级上爬的更高一些,这样我才能摆脱掉那些嘲笑和轻蔑。就这样一路走来,几十年来,唉……最终我掌控了一个帮派,却掌控不了自己的身体。”
我愣了半晌,才想出一句合适的话来:“有时候精神力比物质力更加强大。”
“哈哈,不愧是读过书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你不用安慰我,我还没脆弱到那个程度。要是像你想的那样,我也不会爬到今天的这个位置。”老者的口气又恢复了那种具有淡淡的掌控力的感觉:“其实,我是对你这个人挺感兴趣。我想听听你的故事。”
“我的故事?”
“对,你的故事。你的师兄,师弟,还有佛汉拳。我能够知道这个城市的所有地下信息,但武术界却是我无法插足的地方。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自己的体系,自己的风生水起,自生自灭,外部的势力无法干涉。一直以来……可以说是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那个世界充满了向往,可是却一直未能如愿。所以,我想听你说,你们那个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呵呵,您看小说太多了吧。现在的武林也都落魄了,哪有你说的那么神秘。我倒是觉得,练武的还不如在帮派里混的拽呢。”
日期:2011-03-15 19:28:52
“哈哈哈……”老者闻言大笑起来,依稀能见当年的风采。笑罢才说:“这真是应了一句话,老婆都是别人家的好啊。不管怎么样,你就实话实说的跟我讲一遍,就算不是我想的那个样子,起码也可以释然了。”
“真的想听?”我一挑眉毛。
“真的想听。”他一脸郑重。
“好,我给你讲。不过,让他们再给我倒一碗咖啡来。哦,倒两碗吧,先凉着。还有……干脆给我倒一瓷缸子端过来行了,省的来回跑。”
武林?从哪讲起呢?行,就从佛汉拳开始吧。
我不知道,现在的这个武术圈,还能不能被称作“武林”。
在中原地区三省交界之处,有一古城,唤作曹州。在曹州最西部有一边陲小县,历史悠久,拳风盛行,民风剽悍,历代皆出豪杰。此县自古便为拳乡,习武风气浓厚。而佛汉拳,便是属于曹州最西部这个偏远小县的独特拳种。
日期:2011-03-15 19:32:43
曹州西部,草莽县城。唐朝末年,席卷天下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便是此县中人。这个中原地区的百姓仿佛遗传了某种暴力的基因,历代响马、土匪、好汉层出不穷。北洋时期,外地客商白天不敢过县,于偏僻处杀人如同切菜。我爸曾经给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说是民国时期,我县中有一巨贼,平日里以乡内教拳为生,晚上便来回步行近百里到他县偷盗,半夜剪径,甚至杀人越货。后来其身份败露,被政府派来的人用枪顶住脑袋,抓了个正着。可是在押解途中,他竟然用身体肌肉的力量崩断了绳索,然后用一双肉掌砍断了脚镣上的铁链,在击昏了四个押解他的差人后逃逸。政府随后发行海捕文书,到处缉拿,可是始终未果。其人在遁去之后,改名换姓,再也没有显露过踪迹。
我问父亲这事可信度有多高?父亲说这事老一辈的拳师中尽人皆知,绝对真实。我不禁咋舌,问这人功夫竟然如此了得,他是练的哪派拳术?父亲摇摇头说此人平日里以教拳为身份掩饰,所学甚杂,不清楚他到底是何门何派。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他那一身崩断绳索砍断铁链的手段,却绝对有密传佛汉里面的功夫。
说起来这门功夫,还真是毁人不倦。
日期:2011-3-16 20:21:00
我从五岁开始,就被父亲逼着练习佛汉拳。说是逼着,是因为我小时候一点也不愿意练习那个玩意,感觉练拳真是世界上最折磨人的事情。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到了八岁才上了小学一年级,这都是因为练佛汉拳耽误的。
但也不能怪父亲,他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在中原地区武风盛行之时,我爸是佛汉拳传承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曹州城武风开始衰退,练武之人也一代跟着一代没落,一朵曾经盛开在中原地区的武术之花萎缩殆尽。
但我爸以一外姓之人,坚守着这最后的传统。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就记得他在本地县城的汽修厂上班,空余时间传授拳法,教授徒弟。汽修厂里面当年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还有一个“梅花帮”,参加这个帮派的每个人都用烟头在手腕上烫出一个梅花的形状,颇有些混世魔王的感觉。这个帮派的人在汽修厂里面很横,每天都要招惹些是非打架斗殴,厂里的职工都很怕他们,但他们见了我爸都很客气,一个个低头哈腰的叫着“哥”,从口袋里摸出“大鸡”烟敬上。我爸烟抽的少,都是摆摆手推回去,笑笑对他们说让他们老实上班,别天天搞那么多事出来。
我八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没事的时候还会经常跟着我爸去汽修厂玩。那里的小青年也都很喜欢我,老是喜欢逗弄我。当时我记得有一个叫“海涛”的小伙,二十多岁,胸口上还纹着一只下山虎,每次都要逗弄我。他手腕上也有烫痕,也是什么“梅花帮”的。有一次海涛拿着水果糖逗弄我,我想吃,他就是不给,气的我在后面直追他。我爸笑着说:“海涛,你小心点,乾子可是跟着我练了三年了。”
我爸的话刚说完,海涛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他也不敢逗弄我了,乖乖的把水果糖放到了我的手心里。当时他并不是害怕一个八岁的孩子,我还记得他那瞬间变化的表情,他是害怕这个流传了百年之久的杀人拳法——密传佛汉。
这四个字,对于了解它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深深的震慑。
日期:2011-03-16 20:22:08
父亲的拳术精湛,在县里小有些名气,圈里的人都认识他。
父亲教授拳术的地方就是在我家的院子里,还有空出来的一间很大的堂屋。我家住的是瓦房,房子大,院子大,院子后面就是护城河的大堤,上面载满了粗大的杨树。而这些坚硬的杨树,便是我那些师兄师弟们最好的天然攻击对象。有些粗壮的杨树就是被一双肉掌给活活的打死的。
现在这种景象已然不见,这样具有师徒传承关系的作坊式武馆已经无处可寻。
晏五就在那时住进了我家。他跟其他的师兄们不一样,他家住在乡下,离的很远,平时也不回去,就在我家里吃住,训练,也不上学。
每次我放学回到家,就见到无课一身轻的晏五正在满头大汗的训练。他入门比我晚,一切都是从基础开始训练。一开始,我觉得这个家伙虎头虎脑的,感觉挺笨。但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意识到我错了,这家伙看似愚笨,却是一个少有的拳术天才。这个呆头呆脑的家伙让我爸对他青眼有加。
没有练过佛汉拳的人,看到这种拳术训练的第一感觉就是“单调”。但这种单调,正是抛却了一切无用的外衣而展现出来的技击精髓,有效而直接。它虽为北派拳术,但却好像南派禅宗一样,爽快明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也许只有这样的拳法才是适合晏五的。说起来,晏五跟当年的六祖慧能大师有些相像。也许我这个比喻太过于夸张了一点,但他们是何其的相似,明性见心,直达灵性。慧能大师小时候的一句“世间诸理,非关文字”,简直是震得那些墨守成规抱死读书的人振聋发聩,最后终于开创了南派禅宗,成“顿悟”一脉。但晏五有了一个跟慧能相似的开始,却没有一个跟慧能相似的结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