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黑幕,有点内幕,行走在央视调查报道背后的日子》
第4节作者:
南犬 “每次行洪,只要政府一说,我们都没有二话,我们的家没了,庄稼没了,现在连吃的也快没了,为什么就没人替我们想想呢?”
张大爷说得动容,我听得也一阵难受。一个50多岁的农村大爷,都能发出这样的质问,可见情况以及到了何等地步!
日期:2011-01-06 12:49:34
9
“那你们出来时也没带点粮食什么的?怎么会没有吃了呢?”
我有点奇怪,出租车上,我特地用手机上网查了下资料,发觉XX这两年并没有遇到什么灾害,去年粮食还大丰收了,既然这样,怎么突然没有粮食吃呢?
“带是带了点,但当时突然间就让走,而且催得急,靠人力也带不了多少粮食,到这大堤上后,不到半个月就吃没了。”
原来是这样,也是,当时情况急,任务重,人又多,人身安全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粮食什么的肯定都顾不上了。
“那除了没有粮食,其他的生活用品够用吗?比如衣服,被子啥的。”
“那些还好点,现在是夏天,洗洗就穿了,主要就是粮食,老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们为了国家大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小家,可到头来连肚子也吃不饱!”
张宝财越说越气愤,张宝财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肚子里有点墨水,在当地的农村中,也算是个有点文化的人,所以这次给中央电视台写信反映情况,就是他带着几个村子里的能人,一起起草的。
“这个大堤上,像您家这样的情况,多吗?”
我的话还没说完,张宝财马上就挺直了身子,神情激愤地说道:
“那可多了,这大堤上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这样,都不够吃,都快饿肚子了,否则我们也不会向你们反映情况的。”
这可真是大事!这大堤上少说也有一万多人,这要是都没有吃的了,闹起事来,可不是小事,我头皮都不禁一阵发麻。这么大的事,这么大的隐情,我们的相关部门怎么就看不到,想不到呢?
“我听说有救灾物资和资金,是吗?”
“快别说救灾物资了,都便宜了那些当官的了。”
一提起救灾物资,张宝财突然间就激动起来,手使劲地挥舞着,嘴唇也哆嗦着。
“每次救灾物资一来,他们当官的先检查一遍,好东西,留下,粮食啥的,先尽着他们,等到我们手里时,就剩下些残羹冷饭了。”
张宝财的话让我很是吃惊,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事,连灾民的救灾物资也敢动,我的心咚咚地跳了起来。
“那还有救灾资金呢?有钱可以买粮食吃呀?”
“救灾资金我们连一分钱都没见到过,都让那些当官的揣自己腰包了。”
还没等到张宝财搭话,旁边的一个中年人抢先回答了。我闻声转身一看,吓了一跳,自己的身后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经围满了人,一个个正眼巴巴地看着我们。
“这是你们自个儿猜的,还是有证据?”既然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来了,我也没必要隐瞒了,反正早晚他们也要知道的,于是我索性问身后刚才搭话的人。
日期:2011-01-06 15:23:09
10
“证据我没有,但有人有。”刚才的中年人又答道。
“谁有?”
“我知道!”坐在帐篷口的张宝财突然说道,“我可以带你们去找证据。”
我心里又一喜,没想到今天竟然这样的顺利,这对第一次单兵作战的我来说,真是一个好兆头。
“走吧!”
张宝财说着将旱烟袋在鞋底上再次磕了嗑,站了起来,转身就往外走,我和老董赶紧收拾好机器跟在后面。
围观的人见我们起身要走,也赶紧都跟在后面,一边走还一边唧唧喳喳:
“中央电视台你要为我们说话呀。”
“我们就回就全靠你们了。”
“这回好了,中央电视台的来了。”
……
人越聚越多,不一会,我们后面就跟上了一个不短的队伍。
我和老董就不是当地人,而且还拿着摄像机,走在大堤上本来就非常得扎眼,再加上后面又跟上了这么多村民,越发的惹人注意了。
我扭头一看,顿时一惊,不好,要坏事!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次调查采访,绝对会遇到很多阻力,所以我计划前期的调查都在暗地里进行的。以我以往的经验,如果动静太大了,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接下来的采访就不好进行了。可没想到,现在一不小心竟然闹起了这么大的动静。
必须得赶紧想办法,越快越好!
我迅速地转动着脑子,想着对策。
就在这时,摄像老董停了下来,转身冲着后面的人群摆了摆手:
“乡亲们,你们别跟着了,都回去吧!”
后面跟着的人群见状顿时都停了下来,大家都看着我们两人,没人说话。
“都快回去吧,你们再这样跟着,我们就没法工作了,你们不是想让我们帮忙解决你们的问题吗?要是相信我们,就请你们赶快回去,再这样跟着,工作就没法进行了。”
老董也有点急,他年龄比我大,在央视工作的时间比我长,经验更比我足,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如果不及早解决,会是什么后果,他可能比我更清楚。
可是,对着这些热心的老百姓,有些话不能明说,但是说的委婉了,他们又不明白其中奥妙。
所以,老董话虽然说了,但是跟在后面的人群就是不愿离开。也是,天天盼,好不容易盼到我们过来了,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的。只有他们亲眼看着我们,那才会放心。
算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日期:2011-01-06 15:30:30
11
见大家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我索性把心一横。都到这地步了,动静也都闹这么大了,说不定相关部门早已经知道我们的行踪了。不如先抓紧时间把证据拿到手,事情就好办了。
和张宝财一起,我们来了到了另一个帐篷外。
张宝财一边往帐篷里走,一边扯开嗓子就喊:
“老杨,老杨,老杨在家吗?”
刚喊了几声,一个比张宝财稍微年轻些的男人低头出了帐篷,一见张宝财,张口问道:
“老张呀,叫我啥事?”
老杨名叫杨根生,50来岁,衣着打扮都很干净,不太像是农村人的装扮。张宝财告诉我,杨根生是乡里的会计,是和张宝财一起写信给中央电视台反映情况的三人小组的成员之一,马上就要退休了。
张宝财指了指身边我和老董:
“我们不是写信给中央电视台了吗,现在他们派人来了,这2个记者就是。”
我和老董笑着冲杨根生点了点头。
“2个记者同志想看看我们的证据,你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张宝财吩咐老杨。
杨根生一听,脸上马上笑开了,连忙招呼我和老董:“记者同志快屋里坐,屋里坐,喝水!”
“不用客气,我们就不进屋了,你把东西拿出来吧,外面敞亮。”
我打断了杨根生,催促着他。我知道,必须得抓紧时间,把证据拿到手要紧,时间一长,任何变故都有可能发生。
“那也好。”
杨根生转身进了帐篷。
张宝财招呼我和老董在帐篷前的小凳子上坐了下来,等着。后面跟着看热闹的人,不一会就又围拢了过来,一下子就将我们围在了中间,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着。
我不由得皱了皱眉,就这场面,时间一长,不出事才怪呢。我在心里嘀咕着,可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让他们离开是不可能,硬赶也不是个办法。
不一会,杨根生就从帐篷里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叠纸,走到了我身边。老董迅速打开了摄像机,对准了我和老杨。
“记者同志你看看,分到我们乡的救灾物资和救灾资金这上面都有,多少数额,这上面都写的清清楚楚。”
“这是什么呀?”我指了指杨根生手中的纸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