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41节作者:
李幺傻 两天后,焦头烂额的日本东条内阁被迫下台。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从塞班岛登陆,日本海军大将南云忠一剖腹自尽,南云忠一,是日本自山本五十六之后最有名的海军大将。而中国战场上,衡阳阻断了日军实施打通陆上交通线计划。日军两条线作战,两条线都不利。
东条英机下台后,“高丽之虎”小矶国昭接任首相。
衡阳城下,经过20多日的殊死拼杀,双方的体力消耗都达到了极限。
衡阳城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以前,衡阳南门外有一个池塘,打了二十多天仗了,又正值盛夏,每个人身上都臭气熏天。双方都打累了,日军攻不进国军的阵地,国军也赶不走日军,怎么办?双方就协商,先洗了澡再说,于是,就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日军洗澡的时候,国军不开枪;国军洗澡的时候,日军也不进攻。双方都洗完澡了,那就接着再打。
日军和国军一样,都是人,除了洗澡,还要吃饭,怎么办?双方也在商量,打累了,就先吃饭吧。吃晚饭再接着打。
可是打来打去,谁都占不到便宜,怎么办?双方就在士气上压倒对方。
日本人唱歌,中国人也唱歌,比赛看谁的歌声嘹亮,谁的嗓门大,谁唱得整齐,双方的阵地也就只相隔几十米,每天黄昏的时候,听不到枪声了,就只听见歌声。
进入了8月,战场上的战争更是变成了决斗,常常吃过晚饭后,鬼子就走出阵地,张牙舞爪地问国军:“敢不敢决斗?”国军也不含糊,会武术的就提着大刀出去了,双方互有死伤。
8月4日,日军十万援兵来到,开始了第三次攻击。
《日本战史》是这样记载的:“预期在一天之内,必下此城,但敌人之守将方先觉将军,为一号骁勇善战之虎将,其第十军三个师,皆以必死之决心,负隅顽抗,寸土必守,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我第一日之全力进攻,竟又被迫无效而终。亘四十余天之激战中,敌人尚无一兵一卒向我投降,实为中日战争以来之珍闻。”
日军将方先觉视为中国第一号虎将。衡阳保卫战激战40多天,第10军竟然没有一个人投降日军。
是一种什么力量让第10军成为了钢铁长城?
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的坚韧不屈。
我们这个民族平时看起来中庸包容,甚至有些懦弱,但是每到最危难的时刻,总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总能激溅出极强的凝聚力,挽狂澜以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就是中华民族,屹立5000年而不倒,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
十万日军围攻衡阳,而68师团和116师团也在进攻。68师团,此时已经所剩无几。
日本防卫厅对这天的战役有这样一段描述:“8月4日。步兵第120联队,让官兵奉拜军旗,要官兵们与军旗共存亡,做最后冲锋。但是各个中队连日作战,最多只有40到50名。还有的中队只有20到30名。右侧也一样,大队进攻正面,冲锋人数只有不足一个中队,白刃战只有一个小队。”
120联队,隶属于116师团,就是接连死亡了志摩源吉与和尔基隆两个联队长的那个联队。这个联队喜欢装神弄鬼,打仗前先祭拜军旗,而能够冲上去与国军白刃战的,只有一个小队的鬼子。一个小队是120人,也就是说,鬼子一个联队3000人,现在身体完好的,能够拼刺刀的,只有120人了。
第10军孤军奋战,援军在哪里?
其实,有限的援军一直在向衡阳靠拢,可惜一直无法冲入日军的包围圈。
《日军战史》记载“敌人之援军三个师,已于其间到衡阳附近,但经我第四十师团迎击之后,弃衡阳而掉头南下。”
这支援军是国军62军,从7月31日直到8月2日,62军一直与日军40师团激烈战斗,战况同样极为惨烈,甚至发生了白刃战和肉搏战,多位团长营长阵亡。后来,日军围攻,62军不得不退出战场。
日期:2011-01-14 12:23:01
【3-11】
除了62军,国军还有四个军参与了救援,分别是74军、79军、46军、100军,另外还有从广西全州高速开往的一个坦克团,可是,日军11军是当时中国战场上最强的一支部队,下辖8个师团,国军5支救援部队都无法冲破日军第11军的防线。
卢庆义说,军部设在中央银行里,中央银行有三层大楼,日军的飞机和炮弹将三层大楼都炸塌了,军部被迫搬到了中央银行的地下金库,那里炮弹打不着。
城里没有吃的,衡阳的地方官员就带着老百姓把舍不得吃的粮食捐献给国军,但是,当时衡阳城里片瓦无存,这些捐献来的粮食都被烧焦了,国军就把这些烧焦的大米熬成稀粥,放点盐巴来吃。因为吃不好,再加上那几天天降大雨,很多人都生病了,拉肚子。
有一天,卢庆义和一名通讯兵去中央银行外的废墟上解手,走出银行还没有十米,日军一颗炮弹飞过来,他们赶紧爬在地上。等到起身的时候,卢庆义看到通讯兵的脑袋没有了。
童纪统也说到了衡阳保卫战第三阶段日军的炮击。童纪统亲眼看到一发炮弹削去了一名战友半个脑壳。那名战友正在冲锋,没有了半个脑壳,他还向前跑了几米,才倒了下去。
第三阶段的日军炮火占有绝对优势。
我们的炮兵在哪里?
我们的炮兵已经没有了炮弹。
8月5日,炮兵营只剩下几门81毫米榴弹炮还没有损毁,而81毫米炮弹早就打光了,仓库里只有几百发82毫米炮弹。81毫米榴弹炮无法发射82毫米的炮弹,怎么办?
几百米开外,日军大炮停歇后,步兵蜂拥而上,国军用步枪和手榴弹顽强阻击,急需炮火支援。可是炮兵营的81毫米炮弹告罄。炮兵营长果断地命令炮兵们,赶快磨炮弹。
于是,士兵们一人抱起一颗82毫米的炮弹,用钢锉磨,没有钢锉的,就用铁片磨,没有铁片的,就用石头磨,每个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血泡破裂了,鲜血流淌在了炮弹上。
那时候,方先觉来到了炮兵阵地,他看到炮兵们这一幕,挺直身体,向炮兵们敬礼。炮兵们全都热泪盈眶,泪水和着血水,染红了炮弹。
炮弹发射完后,炮兵们将大炮全部掩埋,不留给敌人,然后操起大刀,加入了步兵的行列中,一起阻击日军。
8月6日黄昏,卢庆义在发报的间歇,登上了中央银行大厦的废墟,他看到一大群日军挺着刺刀,排着纵队向前冲,斜阳的余晖照在日军一排排的刺刀上,闪闪发光。日军都没有穿衣服,仅用一片布裹着裆部。卢庆义转过身去,看到远处还是日军,冲进城来的日军从四面八方开始围攻第10军军部所在地的中央银行大楼。
那天晚上,方先觉让卢庆义向统帅部发了一封电报:“本军部队已经伤亡殆尽,守城部队盖由杂役混编而成,两弹医药均缺,难以为继,衡阳危在旦夕。”
后来,在公布了的蒋介石日记中能够查到,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不料伤亡之大已至于此也……为之抑郁者久之。”
也就是这一天,日军攻进了衡阳城。
此时,衡阳保卫战已打了46天。
卢庆义说,当时抬进城里的伤员已有6000余人,均为重伤员,无法作战,轻伤员都没有走下火线,仍在前方与日军厮杀。
童纪统说,当时没有医药,甚至连绷带都用完了,卫生兵只能用布片包裹伤员的伤口。由于没有消炎药,很多人的伤口感染,都生了蛆。
然而,伤员们面临绝境死地,却毫不消沉气馁,他们坐在一起,臂膊挽着臂膊唱《中湘颂》,这是方先觉作词谱曲的歌曲,在衡阳保卫战众志成城严阵以待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在大战间歇与日军比拼士气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现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唱这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民族义旗飘衡阳,
志士起蒸湘。
孤军奋斗显身手,
视敌如犬羊。
精诚结团体,
万民共颂扬。
还我田园全骨肉,
携手上疆场。
反攻国军将接近,
复湘桂,下粤汉。
天空比铁翼,
寇兵心胆丧。
战舰如云会东海,
沸腾太平洋。
蒸湘诸将勇,
两卫好儿郎。
大家齐出动,
捐躯赴国难。
誓死如归,
为我中华民族争荣光!
方先觉真是一代英杰啊,被日军称为中国第一员虎将,而他的文采也如此出众,谱曲作词,风流倜傥,威风八面,文武全才。民国时期真是英雄汇聚、风云际会的时代啊。文士有铮铮铁骨,仗义执言,为民听命;武将有滚滚热血,效命疆场,马革裹尸,此乃我中华民族之幸啊!
《中湘颂》中的蒸湘是现在衡阳的一个区,也是民国时期衡阳的代称。而“两卫”,则指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