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
第23节

作者: 西山看我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眼镜罗”拽着他的手,拉到沙发那头坐下来,严肃地说:“阚德山同志,现在我向你宣布一项组织决定: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你被正式任命为市政府秘书科副科长了……”
  “我?”阚德山觉得好像是在做梦。
  局长说:“就是、就是。任命书和调令我都看了,刚叫人事科拿走入档。小阚啊,你这一猛子可扎到市长们身边去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相府的衙役三品官,今后有什么事还得找你呃!”
  阚德山傻愣愣地不知怎么回答。他迷迷糊糊地从楼里走出来,不知刚才发生的事是玩笑还是真的,他甚至怀疑那个姓罗的是个骗子,出门时也没跟“眼镜罗”同志打声招呼。

  阚德山在马路上瞎逛,琢磨着一会儿怎么回答武庄,说实在的,他体验过做领导的感觉,他留恋官的位置和做官的感觉。管不需要多大,哪怕很小,只要与普通干部不同就足可以了。下海毕竟是有风险的,钱再多,可不踏实。但是一旦把武庄回了,退路就没有了。走着走着他忽然想起了许茹芸,找她验证一下不就行了?
  此时已是下班后好一会儿了,他蹬车就向许茹芸家驶去。快到她家门口的时候,正好碰见她下班回来。许茹芸见他站在马路牙子上等她,小嘴一噘说:“呦——!这一当了科长了,就有胆儿来见我了?不等着叫了?”
  看来这事儿还真是真的,阚德山心里一块石头落地。阚德山急切地问:“到底怎么回事呀?你快跟我说说。”
  许茹芸说:“我也纳闷呢,听说是吴市长提意的,市长们一致通过,组织部只是下文办手续,具体的也不大清楚。”
  吴双全在副市长的位置上已经蹲了好几年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一直认为官场上的人要是窝在某个位置上三年不动,那就基本上判死刑了。所以他有点焦虑,他清楚这种感觉不是太好,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镇定。
  在河津副市长有十多个,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现在提倡自主权下放,实权都在主管局那里。如果说下边局里一把手都算一方“土皇帝”的话,那他就算是“太上皇”了。“太上”就意味着架空。受人尊重,但不痛快,以前做事一想就干了,现在就得通过下属去办,有时天高皇帝远,他不主动汇报,你就不踏实,多少有点尴尬、窝囊。

  那几年河津的经济死水一潭,死水就是不流动的水,不流动就不发展;不流动就没机会;没机会就没成绩,大家都是和平年代的将军,只能论资排辈地熬年头。
  有些人把“忍”子挂在墙上,他把“忍”字挂在心里。忍耐是一种素质。
  终于有一天,市委老书记姚占远到站了。一切都是那么的按部就班——市长升书记,常务副市长做市长。这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常务副市长的位子有三个人竞争,相较之下,因为有上川的经历,吴双全略占上风。但他想有所动作,他需要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这个机会他等了三年,必须万无一失才行。机会稍纵即逝,忍不等于不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该出手时就出手。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阚德山!
  他与阚德山并不相识。但一个好的导演一定也是一个好的“星探”,他必须时时刻刻留心每一个可用的演员,像大海捞针一样。他对河津每一个科级以上的干部都了如指掌,包括对方的出身、背景、历史、特长、脾气、秉性等等。
  在他的耳闻里,阚德山的口碑似乎不大好,但这不重要。“鸡鸣狗盗”之徒也有他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正在“走背字”的一般干部,阚德山被他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也还是源于一个偶发事件。原来,表面沉寂的吴双全一直在研究着河津乃至全省、全国的政治、经济走势。深圳特区成立后,“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深入人心。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消息传开,全国上下民意沸腾。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时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期盼改革的热情,就像一股压抑了很久的巨大岩浆,左冲右突,到处寻找突破的窗口。河津死水一潭的表象下边,同样孕育着大变革的涌动。

  改革的窗口在深圳!发展的方向在南方!这是他的基本判断。
  尽管河津的官方还在昏昏沉沉之中。但刚刚从大锅饭的梦境里醒过来的人们,仿佛一夜之间就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迅速地涌入全民皆商的疯狂的逐金时代里去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广东耳熟能详的话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官方与民间共同认可的方向标。
  那时候深圳在特区热火朝天地建设发展之中,海南特区则刚刚起步。两地就像是一个被挷死的人刚刚挣开的两只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茅塞初开的北方人眼里,南方就是一扇窗,那里有思想、有信息、有商机、更有花花世界。
  北方各种各样参观考察团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深圳和海南。从南边回来的人们犹如出国回来一般的荣光。能攀上一个会说广东话的朋友等同于傍上大款。大家吃南方菜,看香港电影,学粤语歌儿,唱完还不忘弯腰说一声:西西啦——!
  民间大批的有志之士早已穿梭往来于河津与深圳之间,带回大量的商机和新思想新理念。

  吴双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与经常跑深圳的商界人士的交谈中,他了解到深圳有一个叫阚红的女人,祖籍河津,在广东宝安县当兵十几年。深圳特区成立之初,需要大批人才,她随丈夫就地转业留在了深圳。由于地头熟络,又对内地了解甚深,所以迅速崛起为一个商界新星,被北方人尊称为“深圳一姐”,为南下深圳的河津老乡没少铺路搭桥,口碑甚佳。

  就这样,在吴双全酝酿的下一场大戏中,“女一号”的人选被迅速锁定下来。接着他着手了解阚红在河津的社会关系,于是他发现了阚红的堂弟阚德山。
  阚德山在报到后的第一时间就被吴副市长叫去。两个小时的交谈后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知道今后自己的命运将与失去联系的堂姐阚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阚红是他大伯的二女儿,比他大两岁,大伯在农村老家。记得上小学的那会儿,老家经常闹灾,生活十分困难。大伯家里一揭不开锅,大妈就带着小阚红到城里来。儿时的阚红脏兮兮的总是挂着两条流不完的鼻涕,还经常往嘴里吸溜,特讨人嫌。娘俩每次过来小住,妈妈都会准备一些挂面、干粮什么的叫她带回去。爸爸还经常偷着塞几斤粮票和钱给她们。

  大伯有四个女儿,唯独阚红天生丽质,聪慧灵巧。从小学到初中,门门功课数第一。大伯让另三个女娃辍学,全家集中财力供养二女儿读书。阚红在河津读高中时就住在阚德山家里,毕业后阚副专员安排她参了军,后来被分到了广东军区,一晃就是十七年。
  阚德山用吴副市长给他的号码给阚红拨电话时,内心局促不安。许多年不见,他不知堂姐变成什么样子了,也不知当年那份尘封的亲情是否还在。
  电话那头阚红的声音很陌生,好久才问明白他是谁。这让他更加的不自信。他结结巴巴地讲完了他的全部问题,堂姐似乎不大明白,又重复地问了一遍:“你是不是说:河津有一个叫吴双全的副市长,准备带一个考察团来深圳参观,要我接待一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