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阚红的计划,马振水要以“鸿基地产”公司老总的名义在酒店请客。阚德山这时已做了市长助理,借助阚红的影响力,搬吴双全约出来吃饭只是举手之劳。此时酒桌上的三个人已经不分你我。吴书记与马振水细聊了一番,马振水不慌不忙地慢慢道来:那年上学、那年毕业、那年下海、那年经商……细如流水,与报给市里的履历表丝毫不差,就像是真的一般。大家心照不宣,吴市长表态说:“这事问题不大,小阚你就看着安排吧!弄一个详细的文字方案出来,让你姐给把把舵。然后在市长办公会上通一下。”
通过这次深谈,吴双全对马振水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年轻人思维缜密,反应敏捷,精于政治,逻辑性极强。说小了是个人才,说大了是个天才!吴双全自信阅人无数,对于马振水的评价,他认为只要稍加点拨,除阚红之外,将无人能与之匹敌。
酒足饭饱之余,马振水又毕恭毕敬地递了一个信封过来说:“一个小小的工作建议,请领导百忙之中过过目,并给予指示,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吴书记欣赏地说:“年轻人爱动脑子是好事。如果咱们河津市有百分之一的人能成为你们这样的精英,那经济发展早就超过美国了。”
不过吴双全不傻,他一看那信封超薄,便捏开抻出一张支票出来,那要叫一扫,开玩笑说:“呵,大手笔啊”
他把支票塞回信封,给阚德山推过去,诚恳地说:“小阚啊,跟我干这个,有点见外了吧。说心里话,要是没有你姐,我哪里走得到今天?所以你想想,这张支票我捡得起来吗?”
这几年河津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吴双全又从市长坐到了书记的位置。他心里明白,这一帆风顺地走过下来,阚氏姐弟是功不可没的。
阚德山当然明白吴书记说的是真心话,但这话看起来是说给他听,其实是说给阚红听的。
送吴书记走后,俩人兴奋地在外环上飙车。马振水好奇地问:刚才那张支票是多少?阚德山把头伸出窗外,任风“嗖嗖”地吹散他的头发,大声地朝着黑暗的旷野嘶喊着:“那是二百万呐——!”
“啊?”马振水惊的下巴差点么掉下来,由衷地说:“山子,你够狠!”
阚德山说:“拿二百万卖我一句传话,真狠的是老吴!”
阚德山减慢车速,跟马振水说:“做生意跟打仗一个道理,你用一个班去打一个排,结果被人家消灭;你用一个排去打一个排,结果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你用两个排去打一个排,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要用一个营去打一个排呢?”
马振水接茬道:“对方就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其实阚德山是故意卖弄。昨晚他打电话给阚红,阚红问他打算给多大的红包?他说五十个足够了。阚红说不行,起码二百个!阚德山说用不着,其实有二十个我就能把他搞定!阚红急了:“你挤牙膏呢?你当这是一锤子买卖呀!这叫投资你懂吗?你这时候下本越大,将来得的越多。你要是连二百个都舍不得,将来就别理我了!”
阚德山立即把吴双全拒收支票的事以及那句饱满深情的话一字不落地在电话里跟阚红说了,阚红半天不语。
七月底,阚德山的改组方案通过,“鸿基地产”正式挂牌。企业性质私营,马振水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政府这边派阚德山直接负责。为了避免将来会出麻烦,鸿基地产与市政府的合作没签正式合同。但在备忘录里大致是这样规定的:市政府负责寻找项目、资金,鸿基地产负责开发运作,利润各占五成。这给“鸿基地产”将来顺利地过渡到私人手里埋下了伏笔。
“鸿基地产”成立那天,武庄和王昆都接到了请柬。酒会前有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没请记者,只是圈内人通报一下。会上阚德山代表政府发言,表示对新型民企的支持;吴市长亲自跟马振水握手表示祝贺。这一切都向外界暗示着“鸿基”的与众不同和官方背景。
酒会结束后,王昆在车里就跟武庄吵了起来。武庄说了句很有哲理的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
王昆也回了一句同样有哲理的话:“你别小看阚德山和马振水,有文凭的傻子要比没文凭的傻子多得多得多!”
一句话噎得武庄半天喘不过气来。这是有史以来,两人第一次吵架。
果然在半年之内,“鸿基地产”就在河津的地产界显示出了卓尔不凡的本色。
鸿基地产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重建市委招待处:一栋主楼四栋附楼。大楼还在打地基的时候,又接下了建行大厦工程和公路收费站大楼工程。
马振水忙的焦头烂额,请示阚德山。他在电话回答说:“开饭馆的还怕大肚汉?你多找几个公司分包下去不就行了?”
招待处建到一半时要增加标准和预算,据说完成后改叫河津宾馆,最低按三星级的标准装修。马振水请示阚德山要不要再成立个装饰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他说可以,但没必要现招兵买马,找个最好的装饰公司把它买断了就是了。
鸿基地产成立的第一年,马振水当选为河津人大代表。第二年他在香港注册了华泰公司用来给鸿基洗钱。第三年他又以港商独资的名义建成河津最豪华的皇家大酒店。酒店的建成使他有条件结交各路朋友权贵。这让“鸿基地产”更加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日期:2011-01-08 17:25:34
第三十一章鸿基崛起
“鸿基”成立之初,“蓝翔”就感觉到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王昆对武庄说:“‘一山不能存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咱还是及早认‘怂’的好!”
武庄当然知道两强难以并立。但在当下的建筑市场里,“蓝翔”兵强马壮,无论是施工能力、工程质量还是工地管理都是最一流的。这也是他懒得与阚德山搅和的原因。他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他没必要靠别人活着。
武庄说:“咱‘蓝翔’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自古些不压正,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那一套长不了!”
那时的河津就像是一个永远完不了工的大工地,天天有新楼剪彩、新楼开工。武庄一天跑四五个工地是常事儿。“鸿基”和“蓝翔”还一直难分伯仲。特别是“蓝翔”在实际施工能力上更是高出一筹。但随着时间的展开,两个公司的财富积累速度却有了巨大的不同。慢慢地武庄的优势变劣势,长板变短板。
先说“鸿基地产”近水楼台,靠的是能拿项目。这使他首先具备了别人所没有的先天优势——可以空手套白狼!一个工程拿下后,便把它分包出去,先收了提成款,剩下的只是竣工时参加验收和剪彩就万事大吉了。碰到较大的工程,就多找几个公司来分包,雁过拔毛,经手三分肥,仅此而已。按阚德山的说法,就是跟抢钱差不多!
一些实力较差的公司,自己接的活儿吃不饱,就乐的仰人鼻息,靠在“鸿基”这棵大树底下乘凉。只要是“鸿基”的工程,就一定先抢下来,自己能干则干,干不过来时再把它分包出去,这样一个工程下来,往往层层转包,越到最后,公司越小,利润越薄,只好靠偷工减料,克扣民工工资获利。
“鸿基地产”轻而易举地把除“蓝翔”以外的众多建筑企业收归门下。靠旁门左道,大小通吃,逐渐垄断了建筑市场,资产也迅速膨胀。而“蓝翔地产”的正规军打法则逐渐转入下风,零零星星的接点私企的小活,养家不挣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