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气愤地说:“阚德山是政府招投标领导小组组长,按规定是不能与评标委员会的成员吃吃喝喝的,起码也得避嫌不是吗?”武庄劝道:“嗨,河津蛋大的地方,哪儿有你说的那么正规?领队跟吹哨的是一个人那很正常,不管怎么说,截标期已过,“鸿基”放弃了竞争资格,他就是想暗箱操作都没了机会了。”
王昆忧虑地说:“就怕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再往下又有好消息传来:那三家外地企业里没有“国”字头的大型建筑企业,不过都是市一级的普通民企。武庄兴奋说:“强龙难压地头蛇。这一局咱赢定了!
王昆说:“再怎么你也该给阚德山打个电话了,打小一块长大的同学,又是建筑行业的直接领导,同在一个槽子里吃食,好几年都没个联系,你觉得合适吗?正常吗?你这回稳操胜卷,跟人家联系正是绝好的机会。要不万一等将来一旦有事求人家,你不尴尬?”
武庄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其实这几年他一直想主动给阚德山打个电话的,只是总找不到个由头,或者是不知说些什么。这个念头一直折磨着他,却一直这么拖下来,时间越长越显得生分。去年春节,夏青也提醒说:“还是给阚德山他们拜个年吧,虽说是有这么多年的交情了,感情还是需要培养的。”
三十那天晚上,犹豫再三的武庄终于还是拨通了阚德山的手机:“哎,德山,过年好啊。你这是在哪儿呀,环境这么乱?”
他听见对方电话里有浓重的音乐声。与他热情四溢的语调与其相比,对方显然有些冷漠:“你谁呀?”
“我?武庄啊!真的听不出来了?”
对方沉默了一瞬:“奥——嗨!武大啊,我挺好、挺好,你呢,怎么样?”俩人你来我去的聊了几句,奔奔坎坎地老卡壳,武庄就主动结束了。电话里的阚德山好像很生疏,语调也很慢很散淡,也许是当领导的,过年接了太多的拜年电话,有点儿烦了吧。
打完这个兀突的电话,武庄从心理上好像是过了道坎儿,轻松了许多。他接着又拨通了马振水的电话,里面同样传来浓重的音乐声,武庄马上意识到阚德山一定是跟他在一起。果然马振水反应很快:“啊武庄是吧?好、好、好,你也好吧?谢谢、谢谢。”
武庄尴尬的放下电话。他猜想那俩人一定在某个地方正在谈论着自己。倒退回三年前,每年都是他俩主动打电话过来拜年的,现在则不同了。
现在又要给阚德山通话,说什么呢?
日期:2011-01-09 16:46:53
第三十三章 一场梦、梦一场
一个月后,市招投标领导小组的通知终于盼到了。
通知除了评审会时间、地点、程序、评审委员会名单以外,还有一个上缴评审工本费的通知。既所有已获得投标资格的企业均需另缴纳五万元,才能获得参评资格。
武庄指示王昆:“立即交,别含糊!”
评标那天,市委大会议室被人围的水泄不通。武庄和公司的中上层早早地占好了座位。其他十几个公司的代表也相继赶到。王昆挨着脑瓜点名,确实没有“鸿基”的代表,心理放松了许多。
按规定:唱标、评标和委员投票都要在投标企业代表的监督下,公开进行。还好,河津政府在程序上毫无纰漏。九点钟,在一片掌声中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徐徐入场。每一个桌位都是独立的,上面写着每一个人的名字。大家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表情肃穆,目不斜视。然后是公证人员入场。市领导们最后走进来落座的,到这时才算是真正开始。
主持人请市招投标领导小组负责人讲话。阚德山走上来,没拿讲稿。首先说了一些预祝成功之类的话,再反复强调了评审纪律,然后在掌声中结束。大会进入评审环节。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几百双眼睛一起盯着公证员现场给每一个申报企业的文件进行编号。
接下来专家评委们在众目睽睽下抽签决定本场的评审资格,抽中的概率是二选一。没获得资格的评委们则必须立即退场。
武庄小声说:“现场评委都是随机的,谁送礼都没用!”王昆说:“我要是把所有的评委都买通呢?”
项目代理人把将评分表和草稿纸送到每一个评委手里。有点像大学考场的样子,严肃而正规。所有细节都是按规定进行着。
屏幕上打出招标方的标的。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武庄一把攥住武昆的手,俩人迅速地对视了一眼,这种眼神只有他们彼此间才能明白:“让我们欢呼胜利吧!”俩人从心底里这样喊!
原来这是一个最关键的环节:标的比他们的报价整好高百分之七!这几乎就是一个神话的巧合!近乎摸奖券中大奖的概率!因为规定投标报价距离标的范围在+5%与-7%之间。换句话说,即使有比他们再低的报价,那也是废标!
武庄大松了一口气,退出会场时他拽了一下王昆。王昆迟疑了一下,跟着走出来。俩人要提前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王昆掩饰不兴奋说:“真他妈是一脚撅出个屁来,也忒寸了!不知道的得说咱们偷看了标的呢。”
武庄说:“偶然里透着必然,是咱们预算做得精确科学。”俩人越说越兴奋,憋不住讨论起下一步的工作,反正大局已定。
半个小时就这么在不知不觉的兴奋中悄悄的过去。
俩人聊得正欢,一个“蓝翔”的员工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不好了,中标的不是咱们!”
武庄和王昆大惊失色,双双奔回会场。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此时中标结果已经宣布完毕,主席台上阚德山在作总结发言。大屏幕上还显示着中标单位的名字——福建淮海建筑集团总公司。
武庄耐着性子等阚德山讲完,忽然起身大声喊道:“我是参与投标的企业代表,我高度质疑招标的结果,请评审委员会给与解释。”
“唰”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扫过来。会场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有亢奋。评审委员会显然对这样的现场的质疑有些意外。大家交头接耳一番,话筒被传到一个年纪稍长的委员面前。这人武庄认识,是建委预算处的,河津有名的工程预算专家焦昆。现在把他推选出来回答问题,显然是考虑到德高望重的因素。
焦老头咳嗽几声,透过镜片儿朝武庄看过来。慢慢地说:“提问这位是‘蓝翔’的武总吧?我知道你的疑问在那儿。不错,‘蓝翔’是咱们河津响当当的企业,还得过大奖,这次标价又是最低的,仅以一分之差败北,是很令人惋惜。但评标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在座的每一个委员都是独立的,因此我不可以代表其他委员回答你的问题。但可以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明一下:一,标价最低,不是唯一的参考依据。二,中标单位“福建淮海”曾经有过十几次大型工程的施工范例,其中有三次获国家级建筑大奖,四次省级优秀奖。三,“福建淮海”的报价虽然高于标的百分之五,恰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我们征询过业主意见,甲方同意‘淮海’的报价,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毕竟工程质量是第一位的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