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遇》
第46节

作者: 西山看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武庄大声说:“现在我明白了, 这个‘淮海’公司之所以以高出我们百分之十二的报价中标,完全是因为他们头顶上的那么多骄人的成绩。那么作为建筑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我问在座的各位:凭你们的经验和常识,你们真的相信这家企业头顶上的光环吗?我想问的是,咱们这次看上去毫无瑕疵的招投标过程,有没有资格预审环节?如果有,是那个部门把关?是谁去的千里之外的企业所在地调查核实的?结果是什么?”

  会场骚动起来。王昆拼命地拽武庄的衣袖,心说你这么一闹,等于公开跟河津建筑界所有的实力挑战,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评审委员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一阵,好像没有结果。焦昆也没再说话,他不想为这事儿辩解,他觉得心安理得。很显然评委们是根据申报材料做评估的,至于材料的真实如何,第一他们没有鉴别的能力,第二也没有鉴别的义务。正如同某明星给某个产品做代言广告,假如该产品依然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那再有质量问题,不该是代言明星的责任。

  会场就这么尴尬地僵持了几分钟。阚德山招手示意主持人过来,耳语了几句。那主持人走向主席台,大声说;“对于我们来说,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还新生事物,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懈地去努力完善。大家有争议是好现象,它说明我们的工作过程是透明公开的。好,下面我宣布本次招投标大会到此结束,有意见的同志下来请按照有关规定已书面形式向市招投标办公室反应。”

  日期:2011-01-10 11:44:41
  第三十四章 投诉
  一场游戏一场梦。
  武庄无法接受既定事实,事后在王昆等人的坚决反对下,还是固执地以文字形式,向市招投标办公室进行投诉。
  后来其他未中标的企业都陆续领到了退回的保证金。只有“蓝翔”未领,因为武庄不承认这个结果。他不信纸能包住火。

  两个多月过去了,市招办那头还没有反应。武庄打电话询问,对方说调查正在进行中。武庄对着话筒大喊:“还在调查?人家把地基都快打好了,是不是要等工程结束了,你们才能有调查结果?”对方的回答很专业:“对不起,我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员。我所能告诉您的是,原招投标结果符合法定程序,具备法律效力。在没有确切的调查结论之前,任何人无权停止中标企业开展工作。”

  武庄摔了电话!他准备向省建设厅继续投诉。王昆这回真急了,当着众属下的面跟武庄大吵:“你省省吧!你这叫越级上告知道吗?你真想把河津人都得罪干净吗?你这么固执任性,你考虑过后果吗?你考虑过我们吗?还有这帮跟了你这么多年的弟兄?”
  又过了一个月,河津市招投办的调查结论终于出炉。通知“蓝翔地产”的程序走的很正规:监察局通知武庄到局会议室面谈。在场的除监察局的人员以外,还有市纪委、市政府督察办的成员。招投办副主任宣布的调查结论:经调查无证据显示福建淮海建筑集团总公司,在我市电力大厦工程投标过程中,存在作假舞弊行为。原招投标结果合法有效。

  武庄回公司后就向省里寄出投诉材料。自此王昆就再也没走进他办公室半步。加之几千万资金沉淀在电力公司,“蓝翔”的工作几乎进入停顿状态。
  两个月后,武庄接到省建设厅下属的稽查大队与省招标办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查无实据,维持原招标结果。”
  晚饭的时候,武庄提着两瓶白酒,去敲王昆的家门。俩人坐在餐桌前,僵持了好一会儿。武庄低头说:“是我错了!”
  王昆知道一定是省里有结果了,叹气道:“省里的结论傻子都能猜出来,就你猜不出来!这件事不必想了。应该想的是这件事的后果,以及“蓝翔”即将要付出的代价!”
  尴尬的沉默。
  王昆的老婆在厨房喊:“上菜了——!快倒酒啊。”
  武庄没回头就猜:“是一盘炸花生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那女人正好端着俩个菜盘子上来,“咯咯”笑个不停。王昆不好意思地说:“农村娘门儿,丈母娘扛房檩,就顶这儿了。”

  尴尬的气氛开始缓和。王昆打开武庄拿来的酒斟上,递过来说:“老武啊,你说你八几年分配到上川的时候,咱俩就在一个锅里抡马勺了,这二十年我是看着你一步步走过来的。头来河津之前,你说你那时候多顺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让别人嫉妒得都流鼻血!那阵子是阚德山也好,马振水也罢,哪个见了你不屁颠屁颠的?甭往远处说,就说你刚回河津那会儿,你还‘杠杠的’呢!起码是河津首富吧?可现在呢,前一百名都排不上了吧?唉!都说人有十年旺,是不是运气到头了?要不明儿我陪你回老家祖坟看看?”

  武庄摇头道:“哪里是什么命啊!是我掉队了。我跟你说,别看咱们一直在市场上打拼,其实未必是站在潮头上。为什么来河津后就走下坡路呢?是因为大气候变了,而我的思想没变。其实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片树叶,大部分人奋斗终身都未必能改变命运。一个人偶尔成功了,个人努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还是碰巧契合了大的时代脉搏。”

  “可这是个以成功论英雄的时代啊。”王昆道。
  “是啊,我现在就天天反思我自己,当年的成功单单只是你个人奋斗的结果吗?不是!改革初期那会儿官民都很贫穷,社会基本上没有分化。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就是开放搞活,发展经济,‘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我们这些底层人来说,那是一段唯一的黄金发展时期——市场环境相对公平放开。只要你肯干,机会到处有,你开个小卖部也好,摆摊儿卖菜也罢,一不小心就发财了。你还记得不?那时候打拼出来的第一代大款,甚至有好多曾经是刑满释放的。所以说咱们那时候成事,是赶上了。”

  武庄仰头望天,叹了口气道:“你现在细细地想,其实中国开放后的第一桶金是谁淘出来的?首先是农民。邓小平的分田到户的政策解放他们,中国从此才不再挨饿。然后是农民工,没有廉价的劳动力又哪来的珠三角、长三角的工厂和带动内地经济的特区?最后是内地最早那批个体户、万元户们。是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找到了通往财富之门的路径,不幸的是,其他原本躺着睡觉的人现在也都明白了。”

  “还真是的,那时候我就是老想,咱们这一代人,是赶上好时候了!”王昆说。
  武庄继续着他的思绪:“九四年以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市场秩序需要规范,国家法制化的进程也带来了权力向经济领域里的渗透,垄断局面逐渐形成和扩散,市场慢慢丧失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低层向上发展的通道一点点被堵死,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不顺的原因。我掉队了……”
  “没错!”王昆接茬说:“我这阵子一直研究招投标问题。咱们河津还算是好的呢!据说在外地,投一个标花费几万甚至十几万是很平常的事儿。投十个标能中一两个就不错了!有的保证金都达到百分之三十多;有的被要求订“阴阳合同”;有的则必须通过中介才能拿到标书;有的‘明招暗定’ 。至于投标环节的花活就更多了:你知道什么叫陪标、串标、联合保标和哄抬标吗?不懂吧?我感觉咱真是落后了,现在已不是实干的社会,是巧干的社会,投机的社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