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么谁是从事分配性努力的呢?大家想一下,自己回答(会场气氛活跃起来,下面有人喊:温州炒房团是不是?)答对了!加十分!”
“如果让经济学家讲,就是你是从事实体经济还是从事虚拟经济?如果让我说就简单了:你是愿意做蛋糕呢还是愿意分蛋糕呢?或着说,你是喜欢挣钱呢还是喜欢捡钱呢?”
(会场有人提问:可实体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哇,如果大家都投机取巧的话,中国经济能长久吗?)
“问得好!有水平!您问了一个本应该由温总理想的问题,您可以去国务院上班了(笑场)”
“我猜,您一定是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也许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素质,上忧其君下忧其民,您是一个好人,但未必是一个好商人。我要问大家:商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赚钱!场下有人喊。)
“对了!赚钱是商人的天职。那么商场的规则是什么?商场无父子!赚钱是硬道理!请不要把您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混为一谈。比如说您首先是一个商人,这是社会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您就应该认钱不认人,挣钱就是道德,发财就是责任!但从善良的本性来说,那是您的自然属性,与您的职业并不矛盾。您完全可以先发财,再去做慈善,就像比尔盖茨一样。”(全场掌声雷鸣)
“我还是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吧:第一,今天是财富论坛,主题是如何创造财富。说白了,就是学会怎么赚钱。第二,赚钱是有方法的。我把赚钱的捷径告诉你们,但前提是合法。第三,合法不一定合理,现在政策允许的,不等于将来还允许。所以赚钱的关键就是:学会方法、把握时机。”
那天马振水的讲演非常成功。上下互动,气氛热烈,没有人不渴望一夜暴富。只有可能的话,人们抢钱的欲望永远高于挣钱的欲望。那天听讲的人里面,还真地走出了一批富人,后来被戏称为河津“财富学校的黄埔一期学员。”
大伟从此再也不想开饭馆的事了。他先拿二十五万作首付,从银行贷款买了两套房,再用剩下的五万逐月还贷款。等手里的钱快还完了,再将手里的两套房卖掉,结果净赚二十万!于是如法炮制,两套变三套,三套变五套,几年下来,大伟轻轻松松,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不是发了,而是发大发了。
两口子有钱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原来的房子连同隔壁的一并买回来,然后打通它,把原来的四室一厅变八室两厅。在王英来说,这么做有点衣锦还乡、扬眉吐气的意思。但大伟的潜意识里,多一半是为了在夏青面前能挺起腰来。
他也崇拜夏青。
日期:2011-01-14 20:03:51
第四十三章 搅屎棍子
自打那天以后,武庄就成天闷闷不乐的。在家一躺就是半个月,偶尔叫夏青拽出门去遛弯,见到阳光连眼睛都睁不开。
不久马振水果真打来电话。“晚上我约阚德山、张广文一块过来坐坐,你和夏青也一块来吧。”武庄迟疑了一下说:“我……就算了吧!”马振水急了:“你不过来我请个屁客!敢情哭了半天你都不知道谁死了!我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吗?”武庄哼哧了一会儿,说:“……那行,要不我过去?”“看着办吧!”那头把电话掐了。
武庄一整天地发脾气、摔东西。夏青劝道:“你当初不是成天追着人家送礼吗?”武庄吼道:“那时我还以为他是个人!现在我才知道他是一条狼,吃人不吐骨头。背后捅了你刀子放你的血,还得要你千恩万谢。口服还得心服!”夏青说:“你要是真觉得勉强,那咱就不去,做事凭本心,没必要为别人活着。”
手机响了,号码显示是王昆,一准是为晚上的事儿做说客的。武庄干脆把手机关掉,夏青叹了口气说:“要不我帮你把他们回掉吧?”
武庄清楚,拒绝了阚德山他们,就等于堵死了将来在河津发展的路,这对自己来说不是一件小事。但他实在不情愿过那种脸上堆满笑、脚下使绊子的日子。拉帮结伙、蝇营狗苟那不是他的性格。他喜欢过简单的生活,高兴就是高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心里想的,就是脸上挂着的。对某些人来说,心口不一是天生的。但对武庄武庄来说,那比长了满身的虱子都别扭。
下午姜春阳、于海燕两口子来看他,武庄的心情才好转过来。这两口子那才是绝配,永远不用考虑别人在想什么,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作。
姜春阳现在已然成了河津炙手可热的名人。
再说姜春阳跟于海燕结婚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十分顾家。每天几乎是从宿舍到课堂,从课堂到教研室,三点一线,俩人过得简单而有乐趣。于海燕喜欢他的古怪性格,觉得他是众人皆醉他独醒,少有的侠之大者。姜春阳则认为她个性爽朗率真,典型的女中丈夫。谁也没想到这两只半路鸳鸯,倒真真是天造的一对,地就的一双。
女儿甄尼小学毕业那年,于海燕终于身怀有孕。她曾经一口气吃下二斤青杏。婆婆说“酸儿辣女”,保准是怀了个带把儿的小子。此时的姜春阳已扒四十的边了。结婚这么多年,盼孩子盼的眼睛都发蓝,就是枪枪打不准。
晚上临睡前,他习惯地抚摸着妻子的肚皮,感受到里面小生命的蠕动。于海燕双眼凝望着天花板,喃喃地说:“唉——!春阳,要是儿子降生在咱自己的房子里该多好啊!”
日期:2011-01-14 21:50:07
姜春阳听了这话就像过电一样难受。原来刚结婚那会儿,自己那点存款都付了武庄的装修费。于海燕本来是带着十几万块钱嫁过来的,那时河津最便宜的房子才八百多块一平米,买套房子满够了。可是姜春阳总觉得这钱是于海燕跟前夫攒下的,花着心里不是滋味,就一直拖着没买。没想到以后的房价一天贵似一天,与夫妻俩的购房梦渐行渐远,到了现在,连作个首付都不够了。
有了儿子以后,姜春阳买房的欲望愈加强烈,经常蹬着车子转悠楼盘。怎奈存款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到了本世纪的零四年,儿子都快上小学了。夫妻俩终于绝望地发现,买房将永远是个梦想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