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8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屡败屡战,这种超强的抗打击能力,非常人可比,也正是拥有这等素质,让他屡屡起死回生,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运气不好,然勇气可嘉!
  成功,不在于你失败了多少次,而在于你是否坚持。
  就在短短两三个月后,天下形势突变,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袁绍从此一蹶不振,曹操北方几乎再无敌手。

  刘备看到袁绍这颗大树倒了,庆幸自己先知先觉,不然,也跟着倒了。
  他准备另傍一颗大树,这人便是刘表。
  刘表,字景升,身长八尺有余(比赵云还高),是个温文尔雅的大帅哥。他是刘姓鲁恭王之后,正宗的皇室后裔,党锢之祸时,他还年轻,是个小有名气的党人,号为“八顾”。
  初平元年(190),长沙太守孙坚,灭了荆州刺史王睿,朝廷诏令他代荆州刺史。
  时值乱世,去荆州上任,路都不通。刘表虽然是个书生,但还是有胆量,既从容又冷静,单骑一人跑到宜城,与当地的两大家族代表南郡人蒯(音kuǎi)越与襄阳人蔡瑁,一同谋划怎么安荆州的大计。

  终于在蒯越等人的帮助下,他平定江南,有地数千里,拥兵十余万。
  刘表善于治理,境内沃野千里,经济丰盈,生活稳定,与其他地方可谓天壤之别,可以说,这里是东汉末年的最后一方乐土。有人说他虚有其表,是个庸才,有些诬蔑他;而郭嘉说他只是个夸夸其谈的坐谈客,就更是涉嫌毁谤了。
  其实,他是个很有能力的实干家,说是一代能臣,亦不为过。当时的荆州,正因为富裕,也是战略要地,故而成为各路军阀垂涎的美餐,都想来分一杯羹;也正因为是“桃花源”(相对而言),许多北方逃难的人都涌进荆州,客观上吸纳了众多人才。
  刘表是个儒生,懂经济,不懂军事,所以没什么野心,只想守着荆州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在别人家里打得热火朝天时,他既不劝架,也不帮忙,最多在一旁看看热闹。就在曹操袁绍打得火热时,他也是作壁上观,对双方的拉拢一概不理,在荆州坐看天下风云。
  可当刘备来找他时,他坐不住了。
  日期:2011-3-12 13:05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6
  搞定袁绍后,曹操的注意力,又转移至荆州。
  早在建安六年(201)春,他就打算进攻刘表,心腹荀彧(音yù)制止,认为时机不成熟。
  刘表可以先不动,可刘备,不动都不行。

  九月间,曹操亲自出马,进击汝南。
  刘备听说曹操本人来了,兑现了先前的诺言——自己跑!
  他赶紧派麋竺、孙乾来找刘表,表示愿意投奔;而龚都等人听说曹操来了,也树倒猢狲散,四散而逃。
  既然刘备跑刘表那儿去了,鞭长莫及,所以曹操也没再追,更重要的是,袁绍虽然被打败,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另外他还有三个儿子,随时可能反扑,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曹操不得不回去铲草除根。
  刘备暂时逃过追杀。
  见刘备来了,说起来还是亲戚,怎么安排?如果只是来旅旅游看看风景,带他玩两天就是了,可刘备是个野心勃勃的“野心家”,处理不好,有可能惹火烧身。
  杀了他,怕失名声,不杀他,又不好办。

  刘表毕竟是道上混的,处理这些事情,得心应手,对待刘备,就两个字:限制!
  既然要限制,当然不能冷处理,所以当刘备来了,他亲自“郊迎”(以示隆重),待以上宾礼(以示尊敬),还给他补充了一些军队,让他屯驻新野。
  不要以为这是看得起他,实际上是阴奉阳违,给你点甜头,但要你办事。因为新野处在与曹操接壤的前线,让“刘皇叔”去那里,真实的目的,就再明白不过了。
  刘备带着一伙人来到新野,虽然事业无成,但能有个地方住下来,比什么都强,最令他开心的是,身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兄弟。关羽张飞自不必说,还有赵云、麋竺、孙乾
  这些人,他们的不离不弃,除了让自己不寂寞外,同时也看到了事业的希望。
  虽然希望还不大,但总比没有好。
  一个最困苦、最微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可无所畏惧。
    ——莎士比亚
  有希望,才有未来!

  刘备憧憬着未来,这一年,他41岁。
  在新野,刘备又开始了默默耕耘,他是一粒顽强的种子,只要哪里能生长,随时都能生根发芽。
  只有发展,才能生存。
  要发展,首先要人才,刘备手下虽然有几个人才,可仅仅是几个,开个小公司还凑合,但要做集团、打天下,那就是笑话了。
  所以,他也亮出了曹操的人才战略。
  荆州的豪杰,很快就知道了,在新野,有个爱才如渴的刘豫州,他们都纷纷跑来投靠。

  刘备每天面见的新面孔日益增多,他都一一接纳。
  这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招聘活动,是关于一个奇人,一个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奇人!
  日期:2011-3-12 13:06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7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而关于诸葛氏的来历,还有点小故事。
  诸葛亮祖先姓葛,本是琅邪诸县人,后来搬家到阳都,因为那里早就有姓葛的,又来一家,故而大家称之为诸葛,于是改为双姓,以诸葛示人。
  诸葛亮的老爸,做过泰山郡丞,只是不幸的是,在他幼年时,去世了,留下还未成年的诸葛亮。幼小的他,只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是袁术所署的豫章太守,带着诸葛亮和他弟弟诸葛均,在南昌(豫章治所)为官。
  自此以后,诸葛亮与大哥诸葛瑾分开了,因为大哥要照顾继母,为躲避战火,后前往江东避难,从此,兄弟俩天各一方。

  过了几天好日子,生活又突遭变故。
  朝廷为了争夺豫章控制权,不承认袁术的任命,另派朱皓前来代替,叔父就这样被罢官,只好无奈的寻求安身立命之所。
  由于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他们又一同辗转来到荆州,投靠刘表。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带着弟弟诸葛均,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安家,开始独立生活。
  为了生存,他们下地劳动,成为一个勤劳的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葛亮和他弟弟忙碌的身影。

  他们就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兄弟俩相依为命。
  虽然辛苦,但身体健康(有运动,还吃绿色食品),这是最大的安慰。身体是**的本钱,但诸葛亮不**,而是过起了小资生活。
  农民也玩小资?其实诸葛亮哪里是真正的农民,他不过是以退为进,躲在这个小山村里参加一下义务劳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玩酷,实际上,他以国士自居,心怀天下!因为出身士大夫家庭,从小就读了不少书,是个文人,在隆中的日子,他除了下地劳动,就是广交朋友,尤其是一些社会名流,更是倾心交结。
  他们时常在一起钻研学问、吟诗作赋,好不逍遥自在,他自己也爱好广泛,尤其喜爱唱歌,一曲慷慨悲凉的《梁父吟》,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因为战乱,当时荆州交通便利,从北方赶来众多避难的人,光关中地区就流入十多万家,其中不乏一些非同凡响的人物,称为海内俊杰。而这些人,也渐渐形成一些小圈子,最为著名的,就是诸葛亮的这个“青年才俊圈”。这里边,有太尉崔烈之子,冀州博陵的崔州平;有豫州颍川的徐庶(字元直)、石韬(字广元);有汝南的孟建(字公威)等人,他们都是名士,经常在一块议论时事,抒怀抱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