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13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3-12 13:13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28

  就在他们劝降刘琮,而刘琮还想主战的时候,傅巽就深刻指出,曹操太强,和他对着干,无异于以卵击石!
  恐吓之后,傅巽又抬出刘备说事,还郑重其事的问刘琮:
  “你比得过刘备吗?”
  刘琮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的回答,我不如他!傅巽便拿这个大做文章,说刘备打不过曹操吅丨,我们完蛋;打得过,他也不服你,照样完蛋。
  傅巽的意思很明白,既然两样都完蛋,就只有投降一条路,趁着还没开战,赶紧跑去送个降书,这才是最佳选择。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首,文章写得好,口才也一流,开门见山,说曹操是人杰,要想过幸福生活,只有投降。
  刘琮本来就没什么能耐,被这么一忽悠,同意了,在曹操还在新野时,就迫不及待的举起白旗,可是这种懦夫行为,军中的将领却不大感冒。
  荆州大将文聘,统兵驻在别处,刘琮投降时,想要他一起弃暗投明。
  他拒绝了,直到曹操过了汉水,他知道大势已去,这才来投降。
  曹操问,怎么这么晚才来,他的回答让人感慨:

  “我想保全荆州,可无能为力,没脸来见啊!”
  说完,他痛哭流涕,搞得曹操都受了传染,为之怆然,连夸他是忠臣。
  更离谱的一位,是刘琮的部将王威,居然在投降后,还建议他袭击曹操,说什么带几千奇兵搞个埋伏,就可以捉住曹操,威震四海!
  刘琮当然不会威震四海,连刘备都不敢惹,还威震四海?虽然如此,但可以看出,刘琮投降,并未得到军队的全力支持。
  刘琮这么快就投降,是重大失误,就是要投,至少也要交一下手再说,让曹操不敢小看,这样就有求于他了,急不可耐,显得很没价值。
  没努力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
  所以刘琮只得了个青州刺史,比那些投降派的官位都低,后来更是做了没实权的谏议大夫;更可悲的是,几年后,他居然被曹操骂作猪狗,连人身都受到攻击,不知想起当初的决定,是不是要气得啃地板了。
  正因为投降不是什么光彩事,也得不到军方的支持,所以投降派始终是秘密行动,刘琮投降前,也没敢告诉刘备。
  刘备毫不知情,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时间一久,他终于知道实情了;而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离自己也就300余里。
  刘备惊骇不已,既紧张又愤怒,派人去问刘琮,刘琮遣本地大儒宋忠来传话,刘备叫苦不迭:
  “你们不早告诉我,如今大祸临头了才来,是不是太过分了?”

  事已至此,除了愤怒,还能怎样?
  刘备怒气没处发泄,恨不得一脚踹过去,他拔出刀指着宋忠:
  “我就是砍了你脑袋也不能解恨啊!”
  一想到杀了他也无济于事,更不想滥杀无辜坏了名声,窘迫至极的刘备,只好放过宋忠,立刻召集部下商议。
  实际上,这话只是说给外人听的,聊表自慰。刘表是个外貌儒雅、内心疑忌的人,他怎么可能把“国家”托付给刘备?要托,早就托了,还等到快死了才来这一手?
  许多事情,我们该有个清醒认识,不能只看表面,要分析背后的原因。

  这里面,其实很有猫腻,这不过是刘表玩的一个花招,想以此稳住刘备,帮助刘琮渡过眼前的困难,等难关一过,自然有人收拾他。
  刘备经得起诱惑,不接受刘表的美意,道理很简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最主要还是没这个实力,毕竟不是玩过家家,不说刘琮他们不答应,就是答应,坐在那个位子上,还不等于坐在火炉上烤?
  日期:2011-3-12 13:13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29
  有些事情,我们或许只能被动接受,怨天尤人,往往使事情更糟糕,唯一要做的,就是积极面对,想办法尽快解决。
  刘备也一样,他急需拿出一个应对方案,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经过一番头脑风暴,他决定争取民心,南下向江陵(今荆州)转移。刘备必须马上动身,赶在曹操之前占领江陵,因为那里不但是战略要地,还有丰富的战备物资,可长期坚守。
  由于一直受刘表歧视,他手上的军队,也不是什么精锐,多是些装备不精良的杂牌军。值得欣慰的是,幸好当初注意了水陆联合发展,不但有陆军,还有水军。
  水军由关羽带领,大大小小的船,加起来是有几百条,但实在寒碜,这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驱逐舰概念,估计多是一些小木筏子或竹排,大的战船少之又少。关羽的地盘在汉水,这里不是长江,一条小河而已,船大了都走不了,还是枯水季节,所以他的水军,也只是个山寨版,与刘琮的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军队不行,那就只能靠老百姓了。
  走群众路线,刘备轻车熟路,十分有经验,而此时的荆州,正是国破家亡之际,能号召人们的,就是打出坚决抵抗的旗号。

  只要揭穿刘琮一伙投降派的“丑恶嘴脸”,自己就能成为荆州的领袖,至少也是个精神领袖,到时振臂一呼,与曹操对着干,也能打打持久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备开始攻心战,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面对曹操,打出毫不畏惧的招牌(实际上还是怕的,不然就不会跑),于是非投降派纷纷向他靠拢。
  二是特意到刘表墓前拜辞,还为此大哭了一场。不要小看损失一些眼泪,可赢得不少民心,因为刘表的民意支持率,是相当高的。
  三是有人提出打进襄阳,抓住刘琮再撤往江陵。刘备知道,这不过是说着好玩,凭自己的实力,哪里是刘琮对手?就是打得下来,曹操一到,还不立马玩完?但为了收拢人心,他还是不辞劳苦,又开始了政治表演,并说了一句极为厚道的话:

  “干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刘荆州啊!”
  再后来,过襄阳时,他还特意下马,给刘琮打招呼,可刘琮不好意思见他,躲在城里做缩头乌龟。
  不得不服,仁义典范!这样的人,谁不信赖?
  刘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升,以至于刘琮左右很多人,都被他吸引过来,当然不是来喝酒,而是往南撤。
  打不过,那就走吧!
  刘备急趋南下,一路上的粉丝和归附的百姓,源源不断的加入到这个大部队,当走到当阳时,已有十几万人,辎重数千辆。
  人多,速度就慢,平常一天走三四十里(不骑马),可这个庞然大物,就一天只能走十多里了。
  虽然如此,刘备还是喜笑颜开,毕竟民心所向——这就是赢得民心的巨大成果,即使跟着自己受苦,也不愿离开。

  可是高兴得太早,他哪里知道,灭顶之灾,已经在等着他!
  日期:2011-3-12 13:14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30
  看着这样的行军速度,有人忧心忡忡,劝刘备应该火速赶往江陵,不然曹操来了,就不好办了!

  刘备不以为然,又说了句名言:
  “做大事必以人为本,我怎么忍心弃他们而去?”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关怀人的价值,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才能持续发展,这也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有人说,以人为本的发明权属于刘备,这不确实,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就曾经对齐桓公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可见古人的智慧不下今人,两三千年前就看透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有人不明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