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18节作者:
汤浩方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到太后寝宫(长乐宫),请求妹妹杀了张让一伙,张让窃听到他们的谈话,决定伏杀何进。
张让带党羽数十人,手执兵器,从侧门偷偷出去,埋伏在嘉德殿内,只等何进进来。
何进来了,没有丝毫防备的来了。
他从长乐宫出来,太后的“懿旨”到,说还有事要见他。这次不是谈什么私事,没理由还去寝宫,商议国家大事,自然要去嘉德殿。
他哪里想到,这是个骗局,当他再次返回时,一脚踏进了鬼门关。
张让杀死何进,宣称他谋反,何进部下吴匡、张璋听说大将军被杀,想率军入宫,但宫门已然紧闭。
袁术也赶来协同吴匡进攻皇宫,他们用刀劈砍宫门,可门太厚,砍不开。天要黑了,袁术只好用火烧南宫嘉德殿的青琐门,威胁交出张让。
张让等人怕了,跑去后宫告诉太后,说大将军部下谋反,纵火烧宫,快跑!当然,何进死了不会说。
他们挟持太后、皇帝,还有刘协与一部分官员,逃往北宫德阳殿。
袁术攻进皇宫,到处放火,烧了东宫烧西宫。袁绍与何苗听说何进光荣牺牲,首先抓住赵忠,将其处斩,而后带兵杀进宫来,见太监就杀,无论老少,只要没长胡子的,全部一刀咔嚓。
两千多没胡子的人,一概毙命,其中还有些没胡子的“非太监”,也成了替罪羊。
皇宫内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血腥味。
之前段珪看到尚书卢植手执长戈,威风凛凛的站在窗户下,吓得要命,一下没了主意,让机灵的太后跳窗子跑了。他只好和张让带着小皇帝,与刘协等数十人步行出谷门,逃到黄河边的小平津。
此时,天色已黑,耳边,只有黄河水的奔流声。因为走得太急,连皇帝的玉玺都丢了,面对这样的局面,张让欲哭无泪。
尚书卢植与河南中部掾闵(音mǐn)贡赶来,闵贡一看到张让这些死太监还没死,怒火中烧,痛骂道:
“还不快死,我来杀了你们!”
他拔出剑,砍死数名太监。
日期:2011-3-13 13:27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42
张让清楚,不死是不行了。他叉手再拜,请求皇帝自己保重,而后纵身跳入黄河,其余太监也纷纷效仿,跟着跳进黄河。
一切的荒谬,一切的黑白颠倒,都化作滚滚波涛,作恶多端的张让,给黄河里的鱼送去了最后一顿美餐,算是他做的唯一一件好事。
太监死光了,闵贡带着小皇帝,又想回宫中。
天上,没有星星,没有月亮,他们只能追着萤火虫的微光,静静的往南走。走了几里,总算捡到一辆百姓的板车,就这样,小皇帝和弟弟刘协,无助的坐在板车上,像个叫花子一样,到了雒舍①,他太累了,停下来休息。
这是一个没有光明的黑夜。
董卓率军到达显阳苑,远远望见洛阳城内一片火海,他知道,出事了!为了抢时间,他领兵急速前进。
天还没亮,他来到城西,终于听说小皇帝在北边,于是赶往北芒阪下奉迎皇帝。
还是慢了一步。
朝中的公卿百官先接到皇帝,太尉崔烈在前边引路,董卓带着他的大部队气势汹汹的赶来了。
这下,何太后怕了,为了保护宦官,将中常侍、小黄门全部ba免回家。 张让意识到风暴来了,于是以退为进,带着大小公公们,低眉顺眼的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都听您的! 何进自鸣得意,袁绍劝他赶快动手,再三申明,何进就是不听。可他哪里知道,正在他得意之时,张让已经在加紧谋划了。 张让有一个儿媳,是太后的妹妹,他跪在媳妇面前,恳求进宫服侍太后最后一次。
小皇帝没见过这阵势,吓得哭鼻子,崔烈好歹也是个“国防部长”,自然不把董卓放在眼里,呵斥他让路。
董卓火冒三丈,骂道:
“让什么路,我就不能砍你脑袋吗?”
其余大臣见他这么放肆,也过来帮腔,说皇帝有诏,要你军队后撤!
董卓根本不理这套,反而讥笑他们,说你们这帮饭桶,搞得皇帝都在外面流浪,我撤什么撤?
董卓大摇大摆的过来参见小皇帝刘辩。
刘辩眼泪还没干,看到这个“灰太狼”,早没了主意,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这也不能怪他,他还是个14岁的孩子,不是机智勇敢的“喜羊羊”。
董卓又看着旁边的陈留王刘协,问他事变缘由,刘协却回答得相当精彩,毫无遗漏,虽然还只是个9岁的孩子(应该是太小不明白,反而不怕)。
董卓很高兴,看着眼前的这个宝贝,心中涌现出一个想法,他笑眯眯的说:“我是董卓,我来抱!”而后从闵贡怀里抱过陈留王。
当天,他就带着小皇帝回到宫中,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昭宁,而“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这句戏谑的童谣,依然在民间传唱。
董卓的时代来临了。
进了洛阳,他就开始折腾,主要做了三件事:控制军权、废立皇帝、拉拢人才。
来到洛阳,他心中一直有块心病,就是自己手上的兵带少了,当初没想到会有这么大个桃子可以摘,所以只带了三千人来。想来想去,他想到一个好主意,每隔个四五天,就派军队在夜里悄悄出城,到第二天一早,又大张旗鼓的进城,让人以为是从自己根据地凉州派援军来了。
洛阳城里的人都蒙在鼓里,搞不清董卓到底有多少军队,也就不敢说话。
日期:2011-3-13 13:28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43
丁原的手下,有一个叫吕布的人,武功高强,号称“飞将”,但为人轻去就,也就是见谁好就跟谁。董卓正是抓住他唯利是图的弱点,许以更大的好处,勾引吕布杀掉丁原,兼并了他的并州军。当然,吕布也成为自己的心腹,领骑都尉,还是贴身保镖,对他非常信任,誓同父子。 这看似是一桩一本万利的买卖,可到最后,却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兵权到手后,董卓着手进行人事安排——而当事人,是皇帝。 在从闵贡怀中抱过陈留王的那一刹那,他就有了废辩立协的想法,不是真的看到刘协说话利落,而是想借此树立威望,并且刘协年幼,好控制。
因为,他也是霍光的粉丝,霍大将军当年就是玩这一手,让人不得不服。
权倾朝野、为所欲为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召唤他!
权力,可以使人忘乎所以,董卓也不例外。
可是要换人,也要征询一下其他人的意见。
他首先找到袁绍,说想改立刘协,袁绍不赞成,董卓脾气一下就来了,手按剑柄,骂道:
“臭小子,你敢这么放肆?天下的事,还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你以为董卓的刀不快吗?”
袁绍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勃然大怒,回敬一句:
“天下豪杰,难道就只你董公一人么?”
袁绍不再多言,引刀、横揖、径出,甩头就走。
看袁绍这么牛,董卓也没办法,谁叫他是“四世五公”?威望太大,不好下手,所以一直没敢动他。
袁绍也精明,知道董卓是个武夫,迟早要坏事,于是逃奔冀州;与此同时,他弟弟袁术,好兄弟曹操,也相继逃出洛阳。
为了安抚袁绍,董卓拜他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而袁绍并不领这个情,到了勃海,就公开起兵,举起了讨伐董卓的旗帜。
袁绍跑了,炸(河蟹)弹排除,九月一日,董卓正式废黜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是为汉献帝。
汉少帝刘辩,做了五个月皇帝,连个年号都不被承认,就这样带着巨大的失落与绝望下台了,而他,还仅仅是个14岁的孩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