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26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并非就他孤家寡人,好兄弟周瑜来了,带着部队,带着军费和粮草,此时他伯父周尚是丹杨太守,自然有这个能力。

  孙策看到周瑜,心里一阵激动,大喜道:
  “有你的帮助,我一定成功!”
  他的眼中,透着自信与坚强,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积极的心态,能够决定很多事情,有时候,成功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要不要!
  兴平二年(195),孙策抢先攻占刘繇设在牛渚山的营地,缴获全部武器粮草。

  当时彭城相薛礼,驻守秣陵城,下邳相笮(音zé)融,屯军秣陵县南,两人共推刘繇为带头大哥,一同迎战孙策。
  孙策先攻笮融,笮融出战,五百多人成为刀下之鬼,吓得他赶紧躲起来,闭门不战。
  打趴一个,孙策渡江再战薛礼,打得他狼狈逃窜。
  这时,敌人的反击开始了,樊能于麋纠集大部队袭击牛渚屯,想重新夺回阵地。
  孙策接到战报,立即回师击败敌军,粉碎了他们的阴谋,获得俘敌万余的优良战绩。

  他信心百倍,又转回来攻击笮融,只是谁也想不到,他中箭了!
  战斗中,他的大腿被流矢射中,连马都不能骑,只好坐着车子回来。
  回来后,他玩了一个花招。
  一个投降的人,走进笮融的军营,告诉他,孙郎已经被箭射死了。
  笮融一听,大喜过望,马上派部将于兹出战。

  前面,是孙策的几百步骑,趾高气扬的前来挑战,哪知道还没交手,就吓得像老鼠一样四处乱窜。
  于兹开心得很,这些小毛贼,果然不堪一击,他火速追击,务必全歼。
  可还没跑多远,就感觉不对劲,怎么四面都被围了?
  他明白了,进了口袋阵!
  孙策击破敌军,斩首千余级,乘胜追击至笮融营下,令左右大声呼喊。
  笮融一瞧,大事不好,被忽悠了!

  他知道中了孙策的诡计,吓得几乎肝胆俱裂,赶在晚上天黑,逃!等定了定神后,确定孙策还活着,他又赶紧挖沟、筑垒,随时防备袭击。
  孙策看笮融的建筑技术不一般,把他当老虎防了,懒得再跟他纠缠,舍他而去,在梅陵攻破刘繇别将,继而转战湖孰、江乘,所向皆靡。
  命运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他倾斜。
  下一个目标,就是曲阿的“大老鬼”——刘繇。
  刘繇虽然是皇帝远亲,年轻时也有过惊人之举,但爱名胜过爱才。
  老乡太史慈来看他,正好赶上孙策进攻曲阿,因为太史慈是猛将,骁勇善战,有人劝他用为大将。

  刘繇却说,我如果用太史慈,许劭不会笑话我吗?
  许劭是“天下名嘴”,看人一看一个准,堪称当时最有名的“人才评论家”,谁被他弄个好评,立刻身价倍增。曹操就因为他的一句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就此定论(注意,不是事后诸葛亮,是曹操年少时说的)。
  因为太史慈许劭没看出什么特别来,对他评价不高,所以刘繇才说出这么一句雷人的话。
  既然不重用,那就轻用,轻到什么程度呢?
  侦察员!

  猛将太史慈当起了侦察员,但是这一次侦察,意义非比寻常——遇到了孙策,并且是突然遭遇。
  太史慈带了一个小喽啰去侦察,在神亭,遇到孙策带的十三骑,都是韩当、黄盖这些老将。
  太史慈倒不怕,毫不畏惧,冲上去就砍,还与孙策玩起了单挑。
  孙策见一个长着漂亮胡子的人朝自己冲来,也没时间欣赏胡子,匆忙应战,一枪刺中对方战马。
  日期:2011-3-14 14:20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63
  太史慈胡子漂亮,功夫也漂亮,乘势攻击孙策,两人一起滚到地上。
  孙策抢到太史慈脖子后面插的手戟,太史慈毫不示弱,孙策的“元帅头盔”,成了他的战利品。
  正当两人要大干一架的时候,双方骑兵赶到,于是各自散开。
  这个太史慈,后来投降孙策,孙策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刘繇去世后,手下还有一万多人没有归附,孙策便派他去执行这个任务。部下都说,这次太史慈是不会回来了,孙策却充满信心,亲自为他送行,还拉着他的手,问何时能回,太史慈说顶多两个月,果然时间一到,他如约而至。
  这就是信任,一诺值千金。

  太史慈箭术了得,有百步穿杨的功力,史书说他“猿臂善射,弦不虚发”,这个本领,在三国,也是要排前三的。
  不单会射箭,他还会忽悠。
  当年大名人孔融,在都昌被黄巾军围困,他主动请缨,请求突围向刘备搬救兵,孔融答应了。
  虽然城外已经围得像铁桶一般,但他毅然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怎么出城,难道长翅膀飞出去?

  这天,太史慈吃饱喝足,整顿好行装,等天一亮,便手执弓箭上马,带着两骑准备出城,两人手中各拿一个箭靶。
  看样子,是要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城门大开,太史慈跃马而出,城外的黄巾军大为惊骇,兵马出动,严加戒备。没想到太史慈是故意逗他们玩的,只见他不慌不忙,引马至城外护城壕内,叫随从把箭靶竖起来,在那里若无其事的射起箭来,射完,转身返回城内,根本就不搭理一头雾水的黄巾军。
  第二天一早,他又来了,依然如故,射完就走。
  围城的士兵,看他又来搞“射箭比赛”,没什么兴趣,有的懒洋洋站起来看看,有的干脆睡大觉。

  第三天,这神经病又来了,还照样背着两个大箭靶子,看着都要烦死,谁有工夫天天看你射箭?
  他们看都不想看了,连站起来瞧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大意失荆州。
  就在他们不在意的时候,太史慈突然策马扬鞭,朝敌军阵营直冲而来!
  等反应过来时,太史慈已风驰电掣,绝尘而去。有几个追赶的,也没好果子吃,被他弯弓射杀,皆应弦而倒,谁都怕死,没人再敢玩命了。
  太史慈,就这样冲出重围。

  这是真实的故事,18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沉着,他的勇敢和机智。
  《三国演义》中,太史慈临死前的那一声长啸:“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无限伤感与不甘,英雄落泪、壮士扼腕,悲怆之言似乎犹在耳际回荡。
  没有太史慈这类猛将做左膀右臂,刘繇只有落魄的下场,被打得败逃丹徒,其后逃往豫章。
  可是笮融比他先知先觉,提前到了,杀太守朱皓,于是这两个失败者又开始火并,后来一个被杀,一个病死;而孙策,很快就在当地站稳脚跟,十天左右的时间,便拥兵二万余,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日期:2011-3-14 14:20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64
  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三个原因:
  一是军纪好。
  二是政策好。
  三是为人好。

  在孙策之前,很少能看到军纪好的军队,当兵的把打劫百姓看做是正常,老百姓一看到他们来了,就如同看到狼来了,都往深山野林里跑。当初孙策要来的消息,也让他们恐慌不已,可是孙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要说抢掠,连一只鸡、一条狗、一棵大白菜都不能动。
  一支能得到老百姓衷心拥护的军队,必定无往而不胜!
  孙策着手进行事业规划,他比别人看得更远,他有更远大的目标。
  打败敌人,并非一定要赶尽杀绝,收为己用,才是最佳选择。
  他发布命令,通告各县,凡投降的,既往不咎;愿当兵的,全家免税,不愿当的,也不勉强。
  这么好的政策,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短短时间,报名参军的从四面八方涌来,孙策势力大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