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27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途无可限量,但困难亦不可小觑,在当地,有多股势力需要对付,不但有山贼,有官军,还有地方豪强。
  孙策的办法是,一手拿大棒,一手拿甜枣,不听话,给你一棒,听话,给你个枣!
  对付山贼严白虎,他玩了一次狠招,发起进攻,严白虎派弟弟严舆来请和,孙策想给他个下马威。
  严舆要与他单独会谈,他应允,听说此人武功高强,还身怀绝技,但孙策不怕。
  两人刚落座,孙策突然抽刀,往席子上砍去,严舆吓一跳,身子动了一下,孙策笑道:

  “听说你会轻功,逗你玩玩!”
  严舆回答,说看到刀子就会这样,一句话露了马脚,原来不过如此。
  既然是纸老虎,那就撕了吧!
  孙策懒得跟他谈了,抓起一个手戟就向他甩去,这严舆还真是个纸老虎,一戟毙命!可在山贼那里,他早已声名在外,传得神乎其神,如今被孙策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不知这“小霸王”到底有多大能耐?
  就在他们胆战心惊的时候,孙策的大军开到,狂胜。

  严白虎不要说老虎,连猫都不如了,丢魂落魄的逃往余杭。
  对山贼狠,对当地士族豪强,孙策更狠。
  日期:2011-3-14 14:21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65

  当时的地方豪强,势力无比强大,朝廷都要畏惧三分,连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要“度田”,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核实户口,他们一反对,最后也只能作罢。这些地方豪强,相当于“地头蛇”,外人在他们眼里,都是敌人,没有和谐共处,只有刀兵相见。
  于是,各地士族豪强纷纷联合起来,剿杀孙策。
  孙策仗着民意支持,倒也不怕他们,利用其各霸一方的缺点,采取先弱后强的手段,集中优势兵力,发挥迅猛的作战风格,一一击破。史书记载他“引兵扑讨,皆攻破之”,可见是下了狠心的。
  孙策知道,这些“地头蛇”不压服,自己难以立足,即便站稳了,也难免被反咬一口;而且这些人不识时务,没有商量余地,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简单而残忍的手段——屠杀!
  诸多士族豪强的全家、全族都被杀尽。
  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多少人间惨剧由此酿成,杀戮,带来的,只有悲剧!

  血吅腥镇吅丨压的结果,只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发,仇恨也随之埋藏在心底,虽然表面看似平静,但只要时机一到,最后必定是血债血还!后来孙权改变策略,与之结好,但这个心结,始终未能解开,以至东吴灭亡,与此也有直接关系。
  对这两者狠,对朝廷命官,他就看人下菜,留了一手,这涉及到一个态度问题。
  攻下吴郡后,孙策进军会稽,会稽太守王朗①,自认为是朝廷命官,应该坚守岗位,不听功曹虞翻避其锋芒的建议,据守固陵迎战。
  孙策几次渡水攻击,成效不大,正当他进退维谷的时候,叔叔孙静献了个计策,劝他出其不意。
  ------------------

  ①《三国演义》中,他被诸葛亮骂死。
  孙策想了想,觉得有道理,王朗守着个铜墙铁壁,一时肯定打不下来,只有绕道偷袭后方,攻其不备,才有可能扭转战局。
  孙策迅速行动,放风说,士兵喝了不干净的雨水肚子疼,要做几百口瓦缸来盛水。
  晚上,他到处打起火把,吸引王朗的注意力,而实际上,他已亲率一支精兵,驰向南边几十里外的查渎。
  这里,正是王朗的后方。
  孙策进击高迁屯,在王朗的背后放了一枪,王朗大惊失色,赶紧派前丹杨太守周昕率军迎战。
  你弟弟都被我打得像兔子一样跑,还怕你不成?周昕够倒霉,不但吃败仗,连人头,都成了孙策的战利品。

  这下王朗吓得够呛,在虞翻的掩护下,垂头丧气的奔向大海——不是去钓鱼,而是坐船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一个梦。
  他逃到东冶,孙策就像夺命鬼一样,紧追不舍。
  余部被全歼。
  他惊魂未定,又要坐海船往交州跑,手下不干,还没完没了了?难道跑了交州跑非洲?

  他们逼着王朗投降,王朗无计可施,只好听从。
  孙策见他是个人才,又是朝廷命官,杀了对自己不利,于是接受投降,只是斥责一下;而王朗的表现不免有些遗憾,连说话都像奴才,根本不像个读书人。
  有人找麻烦来了!
  头脑发热,已经在寿春登基做了皇帝的袁术,自然不容许孙策这般“猖獗”,可自己又不敢单挑,只好拉拢山贼祖郎,授给官职,要他煽动山越人一起攻击孙策;而此时,太史慈也逃到芜湖的山里,自称丹杨太守,后进驻泾县,大受山越人欢迎。
  对于这两个人,孙策不想剿灭,只想收服。

  两人先后被逮到,而恰恰就是这两个人,曾经都是他的仇敌。
  日期:2011-3-15 12:48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66

  孙策带兵进攻陵阳,抓获祖郎后,要他不必害怕,说自己唯才是用。
  祖郎想到以前袭击孙策,刀子都砍到他马鞍上,如今成为阶下囚,还是心存恐惧,赶忙叩头谢罪。
  孙策丝毫不计较,立即打开他的枷锁,任命他为门下贼曹,专门抓贼。
  而在勇里捉到太史慈,孙策的表现就更为人称道,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还握住他的手,问了一个很囧的问题:
  “还记得在神亭相遇的情景吗?如果那时你抓到我,会怎么样?”

  太史慈可没王朗窝囊,毫不含糊的直言——没法想象。
  听他这么回答,孙策乐了,哈哈大笑,说我是你的知己,不如一同开创事业,随即让他担任门下督,负责大本营的警卫。
  就是这样的胸怀,让太史慈对孙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每当大军凯旋时,他和祖郎,总是走在最前面,在前边开道,在全军将士羡慕的目光中,面子十足的走向营地。
  荣耀,可以使人信赖。
  其实对于降将,孙策一直是充分信任,只要你是人才,他就不放过。
  王朗败后,当初劝他躲避的助手虞翻,回到会稽老家照顾老母亲。孙策知道后,亲自到他家里去请,其他诸如贺齐、全柔等人,也都是诚心任用,充分信任。
  江东丹杨全部到手,孙策的下一个目标:豫章郡!
  建安三年(198),刘繇在豫章病死,部下愿奉豫章太守华歆(音xīn)为主。

  不料华歆认为趁机夺权不是好同志,没有笑纳,虽然他们不罢休,坚持了几个月,但华歆十分顽固。
  于是乎,这群失去领导的孩子,变成了无头苍蝇。
  孙策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马上任命太史慈前去招抚,目的无非两个:
  一是招些人来。
  二是窥探一下华歆的实力。

  孙策告诉太史慈,要带多少兵马自己说,太史慈的回答很意外——几十个人就够了。
  太史慈(字子义)要走了,孙策部下很不放心,说他会逃走,孙策不以为意,信心满满,说子义舍我,当复从谁?
  你跑了,看你还跟谁?
  他在昌门设宴,为太史慈饯行,又握着他的手,珍重道别,问他几时能回。
  太史慈回答,不过六十天。

  孙策点点头,将他送走。
  等太史慈一走,部下又叽叽喳喳,说放虎归山,失策啊!
  孙策依然满怀信心,断言他一定会回来,他的理由是,太史慈一诺千金,对知己必生死不相负!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六十天过去了,太史慈又带着他那可爱的漂亮胡子出现在大家面前。
  他报告孙策,说华歆品德高尚,可没什么真本事,别人不听话,他只能干瞪眼。

  听到这样的利好消息,孙策明白,取豫章,小菜一碟!
  他拍掌大笑,吞并的想法油然而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