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48节作者:
汤浩方 蒋干明白了,周瑜是神仙也说服不了了,其个人魅力,已然征服了他。
他微微一笑,终无所言,始终没说一句劝降的话。他的笑容,已给出了答案,心有灵犀一点通,毋需多言,早已了然于心。
虽然没有完成使命,空手而归,但蒋干一点都不后悔,更不怨恨,相反回来后,还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语所能间也!
由此事可知,蒋干并非一个小丑和蠢材,他是个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洞悉人心,雍容得体。
赤壁之战后,鲁肃先行归来,孙权把诸位将军都请来,大张旗鼓,隆重迎接这位大功臣。
鲁肃进殿拜见孙权,孙权赶紧起身回礼,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且问道:
“子敬,我持鞍下马相迎,很给你面子吧?”
大伙正笑眯眯的等待鲁肃致感谢辞,只见他走前两步,摇了摇头,说了两个字:没有!
什么,这还不够?贪心不足啊!
大家无不愕然,都觉得鲁肃这小子,怎么打了个胜仗,就这么狂了?
鲁肃不理会,不紧不慢的就座后,这才徐徐举起手中的马鞭,说等主公一统天下,做了皇帝后,派专车来接我,那才算有面子!
孙权明白了,原来这是他欲擒故纵,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要记住更高的目标,足见其心中抱负!当然预祝自己当皇帝,谁都高兴,孙权也很高兴,拍手大笑。
周瑜去世后,孙权遵其遗愿,让他接替周瑜的工作,继续处理荆州事务。
若干年后,孙权真的当上了皇帝,刚要登坛拜祭天地时,突然转过身来,对臣下感慨道,我有今天,子敬早就说过了呀!
只是这时候,鲁肃再也看不到了,他已经去世十二年了。
美丽的夜空,我看到一颗绚烂的流星。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她真假难辨,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有太多的疑问,赤壁之战的历史真相,果真如此简单吗?
日期:2011-3-15 20:25
115
前述是为史书记载的赤壁之战全过程,有些细节非常节省墨水,或讳莫如深,或寥寥数语,或干脆不提,这可害苦了现在的专家,为了研究某句话的深刻含义,有时都要写上好几万字的论文。即便如此,赤壁之战的诸多问题,今天学术界依然争论不休,原因就在于,古人写史,太追求言简意赅了,并且记载不一。
单说赤壁这个地名,后人就提出七种说法①,就是说有七个不同的地方,虽然现在很多人认为就在今天的赤壁市,即所谓的蒲圻赤壁,但疑问,还是颇多的。最致命的一个缺陷,就是蒲圻这儿,在赤壁之战时不叫赤壁,而叫石头口,南宋赵彦卫的《云麓漫钞》,明确记载了这个事实,直到唐朝的时候,那里还叫石头口,而不叫赤壁。
这就很明白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蒲圻赤壁,居然连地名都是后来改的,真正的交战地点在哪里呢?
曹操在赤壁,被公瑾兄当头一棒,打得晕头转向,赶紧躲到江北。在江南的周瑜,采用黄盖的火攻计,又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败退至乌林,就是现在赤壁市对岸这个地方;周瑜追到乌林,再次大败曹军,曹操只好夺路而逃,败走华容道。
这里说的赤壁,即是江夏赤壁,在今天武昌江夏区金口镇赤矶山一带,这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所以,赤壁之战,绝不仅仅只发生在赤壁一个地方,前在赤壁,后在乌林,而年代久远,诸事已不可考,史书记载也各相矛盾,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诸多争论。
赤壁之战的疑团太多,如果全部研究透,估计一辈子都够了,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必须依据史料与客观事实,进行合理推论,如果拿《三国演义》中的材料来论证历史,那就贻笑大方了。
赤壁之战前,曹操很强大,无论在兵力、声势还是所谓的道义上,他都明显占优,但最后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曹操失败的原因,历来受人关注,但我想,这应该从敌我双方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探讨。
孙权方面,主要是他早有准备,虽然有投降派的干扰,但他意志坚定,誓死对敌!周瑜更是展现出一个统帅应有的品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还能团结一心,善于捕捉敌人的弱点,出其不意,大胆运用诈降与火攻这样的非常规手段,一举破敌。
而曹操,则是狂妄自大,被先期的胜利冲晕了头脑,一错再错,自毁前程。他贻误战机,没有乘胜彻底消灭刘备;他错估孙权,没有想到他会主动来战;他虑事不密,没有全面分析战场态势,既不主动出击,也不战略后撤,等着敌人来攻击;他做事冲动,不听贾诩劝告,并且只想到铁链锁船的好处,没想到它的坏处——水火无情,他却坐在水上等火来烧,两样全占,双保险!他太自负,总以为无人能敌,不但在战前就骄傲自满,甚至连黄盖的诈降都看不出来,就是因为想当然。
骄兵必败,他用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无比正确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曹操不熟悉长江一带的地理,判断失误;并且坚持用水军与周瑜PK,以短击长,跟自己过不去。
以己之短,对敌所长,焉能不败?
------------------
① 分别是蒲圻赤壁、嘉鱼赤壁、江夏赤壁、黄州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钟祥赤壁七种说法。
日期:2011-3-15 20:25
116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缘由。
这些因素一齐发酵,曹操不想败都难,一句话:曹操想错了,孙权想对了!
那么,客观原因有哪些?
主要有两个:瘟疫,刮风。
因为水土不服,曹操大军到达巴丘时,军中就有人陆陆续续病倒,但问题并不严重,所以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等到了赤壁,瘟疫全面爆发,导致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
这个问题很可怕!
让病人与好人打擂台,级别都不一样,结果可想而知;这也是造成后来受周瑜攻击,曹操毫无还手之力的重要原因得了什么病呢?“非典”还是“禽流感”?
对此,学术界意见很多,主要有三种观点:血吸虫病、疟疾和伤寒。
血吸虫病在长江沿岸一直肆虐,比如洞庭湖一带,得血吸虫,司空见惯,不得才奇怪。连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体内,都检出了血吸虫卵,看来这个病是多发常见病,所以曹操的军队一到,很快就“幸运中奖”。
不过这有一个破绽,那就是忽视了血吸虫病爆发的成因与特点。
血吸虫不会像“非典”一样人际传播,必须要有钉螺出现,而钉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15℃-25℃;可赤壁之战时,已经天寒地冻,钉螺都在快乐的冬眠,虽然发病有30天左右的潜伏期,但大规模爆发,不可能。
那血吸虫不是,疟疾是不是呢?
疟疾,古称瘴气,也就是打摆子,时冷时热,得了这个病,一会到南极,一会到赤道,折腾死了。在荆州一带,古代多次爆发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北方军队不请自来的时候;而且疟疾靠雌性按蚊传播,长江一带蚊子多,是意料中事。
看来,曹军中这个“奖”,很有可能。
但这也有一个破绽,同样忽视了蚊子也要“冬眠”。
处在越冬期的蚊子,怕冷,不会飞出来咬人,并且这个病的潜伏期更短,14天左右,所以也不具备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
那不是打摆子,是不是伤寒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