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50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十四年后,刘备又再次与孙权“碰面”了,不过这次不是联手,而是战争。
  因为关羽被杀,双方为了荆州,大动干戈,爆发了举世震惊的夷陵之战,最后心高气傲的刘备惨败,被“未有远名”的书生陆逊,一把火烧得大喊:
  “吾之败,天也!”
  巡游天地间,同是悲欢客。

  不知此时的刘备,想起十四年前赤壁江面上,曹操水军被烧得红透半边天的情景,是否亦有同命相怜之感?
  赤壁之战,虽说曹操遭遇重大挫折,但与他的传奇经历比起来,这点失败,不过是生命乐章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是一部人性与人生的“史诗大片”。那么,他是怎样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怎样去战胜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困境,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他最后的成功,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日期:2011-3-15 20:33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已完结
  wow吧939页,28826楼

  到这里,三国真相第一部东风破(赤壁),就全部告一段落了。这些日子,与大家一同走过,非常感谢诸位自始至终的支持与鼓励,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我都表示感谢,谢谢大伙了!(汤浩方)整理发现前面少了13章,不知道什么原因,发时应该顺着发的
  现在补上
  三国真相最后定稿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作者:汤浩方13  曹操是个好领导兵力十倍于曹操,居然大败,面子丢到家了。
  刘备小命保住,可“恐曹症”的病情加重,他再一次领略到了曹操的威力,神人一般的威力!
  颜良、文丑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双双被斩,对大家的心理震撼,不言而喻。

  大将被杀,军心涣散,袁绍士气大受影响,只好屯兵阳武,与驻守官渡的曹操相持。
  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跑回来的刘备,没多久,一个天大的喜讯传来。
  关羽回来了!
  回来不是蹭饭吃,而是继续两人的深厚友谊。
  这是刘备做梦都想不到的,听到关羽讲起自己的遭遇,他感慨万千。

  关羽投降后,曹操想收为心腹,想方设法进行笼络,拜他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这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会用人!只要是人才,不管是谁,也不管背景出身,只要能用,就必定不讲客气。唯才是举,他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
  他不但颁布《求贤令》,不拘一格降人才,甚至连写诗的时候,都发出求贤若渴的感叹: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求才心切的心情溢于言表,他希望网罗天下英才,成就霸业!
  正是拥有这样的心境,天下人才纷至沓来,曹操以礼相待,一一重用。

  其他不讲,单说两个人,就足以知晓曹操的为人。
  张绣打仗厉害,杀了他长子曹昂,后来投降,曹操拉着他的手一起吃饭,还与他对亲家,封扬武将军;“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有文才,给袁绍效力时,曾经写了《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曹操豺狼野心,把他贬得一钱不值,甚至连曹操的祖宗都不放过。可他投降后,曹操“爱其才而不咎”,让他做自己的贴身秘书。
  对陈琳、张绣尚且如此,对关羽,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曹操对自己诚心诚意,可关羽似乎并不领情,他心中只有“大哥”,到处打听刘备的消息。
  曹操看关羽不会久留,派张辽去探探他的想法。

  张辽表明来意,关羽叹了口气,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好,但与刘备誓同生死,我绝不能背弃诺言!我最终会走,但要立功报答曹公后再走。
  得到这样一个答案,张辽想告诉曹操,却拿不定主意,怕曹操杀了关羽。可是不说,又没有尽责,他有些无奈,叹道:
  “曹公是领导,关羽是兄弟啊!”
  他权衡再三,最后还是报告了曹操。
  不想曹操不但不怒,还称关羽是义士,他只关心什么时候会走。

  张辽说要立了功之后。
  终于机会来了。
  建安五年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渡河攻击白马城,将东郡太守刘延围在城内。
  曹操用荀攸计,声东击西,扬言进击延津,将敌军注意力引向西面,然后突然奔袭白马。
  日期:2011-3-16 11:30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
  历来在中国,除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条真理外,还有一句话很有道理——“得中原者得天下”。
  到了江都,宇文述本来就有病,这么老远一折腾,实在够呛,没两天就见上帝去了。反正也不知道是病死还是累死,但杨广感激他以前对自己的帮助,命他长子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次子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
  不想,这个举动,等于在自己身边安了一颗定时丨炸丨弹。
  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已不是洒点水就可以扑灭的了,全国大动乱,到处都是起义造反。其中也出了不少暴徒,有人趁机打夻丨砸抢,无恶不作,最出名的,就是一个自称迦楼罗王,号“可达寒贼”的朱粲,他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当歌唱:

  “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
  难道他吃人肉?
  没错,朱粲就是一个吃人魔王,把人抢来,直接杀了做军粮,被他吃掉的人不计其数,而且专门出去抓妇人小儿来吃,简直禽兽不如!
  起义军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也学乖了,他们逐渐认识到,各自为战,多是各个击破,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推夻丨翻隋朝的腐朽统治,团结就是力量!经过一番大鱼吃小鱼的市场竞争,终于在全国打响三个“名牌”:
  一个是河南的李密,一个是河北的窦建德,一个是江淮的杜伏威,其中,尤以李密的瓦岗军最为出名。

  李密不是杨玄感的点子大王吗?怎么一转眼,就成了瓦岗军的老大了?
  原来的瓦岗军,多是一些造反的渔夫和猎户,不过是一群梁山好汉一样窝在瓦岗寨的热血青年,可以说是落草为寇。激动的时候,他们也时不时跑出去抢点东西,与占山为王的强盗没啥两样。
  瓦岗寨最开始的头领,叫翟让,东都的法曹,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司法官,因为犯了罪,被关进牢里,要被处死。看守的狱卒黄君汉,认为翟让不简单,或许与他早有交情,在三更半夜的时候,悄悄的对他说:“你怎么可以关在这里等死呢?”
  翟让又惊又喜,叩头叹道:“兄弟,俺只是关在猪圈里的一头猪啊,死生就只有听你的了!”
  黄君汉二话不说,当即打开翟让的枷锁要放他走,翟让再次拜谢:“承蒙再生之恩,可是俺跑了,你咋办?”
  说完,他热泪盈眶,你瞧黄君汉多有志气,竟然怒道:“本以为你是个大丈夫,怎么像个女人?不用管我,自己逃走吧!”
  翟让磕头致谢,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他跑到瓦岗寨,拉起杆子,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没有做广告,全靠口碑效应,便有两个好老乡来捧场,一个是单雄信,带了一批愤青来投奔,还有一个,便是徐世绩。

  翟让也不笨,欣然采纳,高高兴兴的做起了“河盗”,有钱又有粮,自然有人来投军。
  翟让的部众,一下子发展到一万多人,这时,李密悄然出现了。
  日期:2011-3-16 11:32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
  牛角挂书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贵族出身,祖籍辽东襄平,后随家迁往长安。他老爸是隋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生在富贵人家,但他却是个志向远大、聪明能干而又礼遇贤才的人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