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52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别人都以为李密是个吹牛大王,不以为然,可能心里还在暗暗发笑:这人脑子有毛病吧,莫非疯人院的门打坏了,自己跑出来的?就在这关键时刻,徐世绩站了出来,力挺李密,有他的支持,终于一锤定音!
  翟让不得已,便将这场战役的指挥大棒交给李密。

  舞台已经搭好,就看怎么唱戏了,张须陀带两万精兵,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
  李密成竹在胸,亲率骑兵千余,藏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树丛,然后命王伯当、徐世绩各领精兵埋伏在相应位置。而此时的翟让,却成了瓦岗军钓鱼的诱饵——口袋已经打开,就只等你了!
  按常理,张须陀是不会来钻这个口袋的,可他素来瞧不起翟让,刚刚交战,打了一下,就看到翟让如惊弓之鸟狼狈逃窜。他心中一阵兴奋,竟然来不及细想,撒开手脚去追,追了十余里,不想在大海寺附近,被李密的伏兵包了饺子。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血肉横飞。
  张须陀武功高强,终于冲出包围圈,可他舍不得自己的部下,见左右不能尽出,于是再次跃马返回,冲进包围圈,前去营救他们,如此“来往数四,遂战死”。
  在他死后,死里逃生的将士昼夜痛哭。
  中国人有句俗话,事不过三,而他却“来往数四”,每每看到这里,我都感慨万千,不知如何形容他的这个举动,只能说,他是无私的;或许,这也是舍生忘死最好的回答。
  张须陀一死,隋朝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就基本上失控了。

  此役,打出了瓦岗军的威风。李密一夜爆得大名,众粉丝建议,让他另行组建“分公司”,翟让也够意思,命他建立自己的营署,单独统帅自己的部众,号蒲山公营(其实就是自立门户,只不过仍旧挂着翟让的牌子)。
  李密治军很有一套,如同巴顿将军一样,以严著称。他不贪财,凡缴获的战利品,全部赏给部下,大家都争先恐后为他卖命。
  日期:2011-3-16 11:33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狂胜
  当时,翟让的手下有些人不服气,经常耍点小聪明欺侮他部下,但李密有令在先,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也就没人胆敢报复。
  翟让到底还是小家子气,有了点小成就,就总想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竟然又要跑回瓦岗寨,李密只好与他分手。不想分手后,他的事业越做越大,竟然接连打下几座城池,还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粮食,另外得了不少财宝。

  翟让本来就是个贪财的人,听到这些消息,后悔了,又红着脸吃回头草,厚着脸皮与李密复合。
  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一齐捅向隋王朝的心脏,隋朝的灭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群雄逐鹿的中原大战就要开始了,最先动手的,又是李密。
  他开始筹划,见东都空虚,准备先攻下洛阳,再号令天下,无奈侦察连回来报告,说洛阳守军已侦查出瓦岗军的意图,做好了周密准备,李密只好先取洛口仓。
  他开始筹划,见东都空虚,准备先攻下洛阳,再号令天下,无奈侦察连回来报告,说洛阳守军已侦查出瓦岗军的意图,做好了周密准备,李密只好先取洛口仓。
  趁热打铁!

  李密又接连击败前来镇丨压的刘长恭隋军主力与其他一些抵抗力量,由此,李密的地位更加奠定。
  瓦岗军如日中天,翟让也有自知之明,把老大的位子让出来,并推举李密为魏公。
  李密正式建立政权,向下颁发的公文书信,都署名行军元帅府,并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东郡府的设置,也只比魏公府少一半,其余一帮好兄弟,都升官晋爵,热闹得很。
  李密正式建立政权,向下颁发的公文书信,都署名行军元帅府,并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东郡府的设置,也只比魏公府少一半,其余一帮好兄弟,都升官晋爵,热闹得很。
  刘长恭当时是约好与接替张须陀位置的裴仁基一起来夹击李密的,无奈他想抢头功,结果惨败。裴仁基日子也不好过,屯兵百花谷,固垒自守,守东都的杨侗头脑发热,下诏斥责。
  李密何等精明,早看出其中的道道,迅速派人去劝降。他找到张须陀副将贾务本的儿子贾闰甫,派他前去劝降裴仁基,裴仁基已有这个心思,只是担心监军萧怀静,便问道:“萧监军怎么办?”

  李密何等精明,早看出其中的道道,迅速派人去劝降。他找到张须陀副将贾务本的儿子贾闰甫,派他前去劝降裴仁基,裴仁基已有这个心思,只是担心监军萧怀静,便问道:“萧监军怎么办?”
  贾闰甫笑了笑:“那小子还不是一只躲在树上的鸡?如果不一起干,一刀宰了!”
  裴仁基接受了,表示愿意投降,萧怀静不识趣,上表秘奏此事,真的像一只鸡被宰掉了。裴仁基率部众投降瓦岗军,李密封他为上柱国、河东公,而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秦叔宝。
  恰在此时,济州人程咬金来投。程咬金,史书记载他有两个名字,还有个“网名”叫程知节,恐怕很少人知道,我们还是按习惯叫他程咬金,他是个打仗不怕死的猛汉,只是似乎没有《隋唐演义》里面那么搞笑而已。
  日期:2011-3-16 11:33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罄竹难书
  李密挑选8000骁勇善战的士兵,组建了一支近卫军,号称“内军”,由四骠骑统领,分左右两队,主要任务就是保护自己,可以说是他的保安部队。秦叔宝与程咬金都是四骠骑之一,李密时常引以为傲:

  “老子这8000人,足以抵挡百万大军啊!”
  这时的李密,豪气冲天,他终于有了实现自己抱负的资本,于是决定正式攻取洛阳。
  他先派裴仁基、孟让率2万人攻破隋朝第二大粮仓回洛仓东仓,纵兵大肆抢掠,直逼洛阳,并把天津桥一把火烧了。不过此时,洛阳城内还有20多万隋军,全副武装、不分昼夜的在洛阳城上巡逻。
  此时的东都洛阳,那可叫苦啊!城里的布匹绢帛堆积如山,却没有饭吃,以至于用帛来做汲水的绳子,用布来做柴火烧火做饭。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兵击败裴仁基,趁李密失利撤回洛口时,把回洛仓剩余的粮食全部运入城内,并派5000人驻守丰都市、5000人驻守上春门、5000人驻守北邙山,分成九营,首尾呼应,随时防备李密的袭击。

  李密又带3万人重新占领回洛仓,为消灭这颗眼中钉,段达率7万隋军出城抵抗,双方在回洛仓北展开激战。
  段达被打得惨败,只好退回城内,做了一只缩头小乌龟。随后,李密叫祖君彦写了一篇讨杨广的檄文,历数杨广十大罪状,其中“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成了千古名句,罄竹难书的成语,也就是从这儿来的。
  而此时的杨广,在江都仍是醉生梦死,他已经心灰意冷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现实面前,都已化作泡影,但他不肯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只好用消极的方式来逃避。
  而此时的杨广,在江都仍是醉生梦死,他已经心灰意冷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现实面前,都已化作泡影,但他不肯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只好用消极的方式来逃避。
  30404楼

  虞世基心里清楚,怎么可以回洛阳去送死?于是接过话,说陛下不要听他的,这家伙只会胡说八道,如果真如他所说,那他又怎么能跑到这里来呢?
  杨广想来也有道理,勃然大怒,骂道:
  “元善达小人,竟敢在朝堂上侮辱朕,赶出去!”
  就这样,可怜的元善达,被赶到贼人出没的东阳去催运粮草,在路上,被一伙恐怖分子斩首。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向杨广报告敌情了,他完全成了聋子和瞎子,只有在江都等死。
  而此时的李渊,却已野心勃勃,在晋阳准备起兵造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