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53节作者:
汤浩方 日期:2011-3-16 11:34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晋阳宫变
智取李渊,就只等鱼儿上钩,而智取的方案就是:借口太原干旱,要李渊以晋阳一把手的身份去晋祠求雨,再一把干掉。
中国古代,求雨是个大事情,一般在地方上的祠堂进行。作为一方行政长官,李渊自然不能推脱,而且按惯例,也不能带太多的兵去,只要他咬钩,到时候,在晋祠周围伏下一支人马,来一个突然袭击,那李渊岂不就。。。。。。
两人的如意算盘打得乒乒乱响,可又遇到难题,因为晋阳城内的兵,多是李渊手下,他们不能调动,没办法,只好去找晋阳乡长刘世龙,准备招集乡兵埋伏在晋祠,趁机刺杀李渊。
不想,这个美好计划还是落空了,刘世龙,也早是李渊的人了,他假装答应,暗地里却一溜烟的跑去向李渊告密。
李渊说,这些蠢才,是自取灭亡,他决定先发制人。
晋阳的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渊感到事态严重,只有抢先动手!当天晚上,他先通知王威、高君雅两人,明日一早到晋阳宫开会,又命李世民等人,在夜幕的掩护下,带兵埋伏在晋阳宫城东门左侧,随时起事。
这一幕,应该有点熟悉吧?清朝末年的光绪皇帝,也想借袁世凯的兵发动政变,袁世凯也是表面答应,私下里却向慈禧太后告密,不知袁大头是否也学了刘世龙的?
第二天一大早,王威和高君雅乐哉乐哉的开会来了。到了晋阳宫,没迟到,两人相视一笑,刚刚坐定,还在做着提李渊人头去江都报功的美梦,突然,刘文静领着开阳府司马刘政会闯了进来,声称有重大机密禀报。
李渊示意王威取状纸来看,刘政会却不给,大声说,告发的正是副留守,只有唐公可以看。
李渊故作惊讶:“有这种事情?”他装模作样的接过密状认真看过,猛地拍案而起:“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入寇!”
王高二人一下子蒙了,清醒了一下头脑,方才如梦初醒,原来,中了李渊的圈套!
高君雅挽起衣袖,大骂道:“这是造反的人要杀我啊!”还要再讲,早被刘文静等人逮住,丢进狱中——本想挖坑等别人来跳,不想自己先乖乖跳进别人的坑里,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李渊随后公开宣布起兵,这么多年的隐忍与等待,就是为了今天的一鸣惊人,他以自己的沉稳和坚毅,向世人证明,我是一个强者!
文武官员齐声响应,纷纷表示听从唐公调遣。裴寂更是积极,将晋阳宫里的500名宫女、9万斛大米、5万段杂彩(杂色丝绸),另有铠甲40万副,一件不留,全拿出来献给李渊,作为起兵之用。
这就像办公司,你出了钱,事成之后,肯定少不了出资人的好处,所以李渊建唐后,对裴寂,可以说是感激不尽。虽然他没什么大的才能,但与李渊是走得最近、关系最铁的一个;李渊甚至说过,能够当上皇帝,全是你裴寂的功劳,可见裴大人的投资,获得了巨大回报。不知是王高二人和突厥真有勾结,还是李渊事先安排与突厥故意唱的一出好戏,又或许纯粹巧合,在宣布起兵的两天后,5月17日,果然有数万突厥骑兵进击太原,来势汹汹,极为骄横,居然还有突厥兵从外城的北门进、东门出,大摇大摆的兜圈子。
日期:2011-3-16 11:34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空城计
对这起突发事件,李渊倒不慌张,马上差遣裴寂、刘文静等人准备迎敌,然后下令把所有城门全部打开,放突厥进来,难道也要玩一把诸葛亮的空城计?与诸葛亮所不同的是,突厥人不见李渊在城楼上弹琴、唱歌、开Party,见到的,只是黑洞洞的门大开着,城楼上不张旗帜,也不见人影,连说话的声音都听不见。
神秘莫测!
真是活见鬼,人死哪儿去了?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突厥人可没白景琦这样的豪气,谁敢保证黑洞洞的城门里面,没有妖魔鬼怪?
突厥人在城外扎营,没人胆敢闯进去看个究竟。
李渊命部将王康达与鹰扬郎将杨毛,率千余人出城抄掠马群,并做出诱敌深入的样子。王康达也是倒霉,被突厥前后夹击,掉进河里淹死了;其余部众几乎全部战死,只有杨毛命大,没死,带着一两百人逃了回来。
结果是,突厥人更加怀疑,以为李渊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着他们去钻,都不敢贸然进城,只好天天在城外瞎逛。
王康达战死的消息,很快传遍晋阳城,大家都对王高二人恨得咬牙切齿。狗汉奸,老子恨不得吃你的肉、扒你的皮!可是,李渊却依然神色自若,为了平民愤,下令将王高两人立即处斩,悬首示众,并安慰部下,说突厥小贼不必惊慌,我自会将他们赶走!
李渊一席话,大家才渐渐安心,只是害苦了王威、高君雅两个猪头,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其实,李渊说这番风凉话,无非是想安定一下民心,他怎会不清楚,如果与突厥人正面交锋,肯定是寡不敌众,后果不堪设想——战,不是对手;不战,又怕抢掠百姓。
左右为难,李渊使出一个妙计:疑兵计,讲明白点,就是夜里派城内的军队悄悄出城,一大早,又大张旗鼓的扮作援军,浩浩荡荡开进城来(当年董卓进洛阳也是这么干的)。
一连数日,突厥人就像看没有结局的电影一样,困惑不解,因为与李渊交过手,摸不清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在城外又逗留了两天,在周边大肆抢掠一番后,拍着屁股走人了。
这么一来,李渊在太原,便被吹得神乎其神,简直是神仙下凡,如何的厉害、如何的深不可测,简直和超人没啥区别了。
一场造神运动开始登场,这是李渊喜闻乐见的,这也为他日后创建大唐王朝,提供了民众的心理基础。
太原城内张灯结彩,庆祝胜利,而此时的李渊,却是忧心忡忡。
有什么好担心的?
日期:2011-3-16 11:35
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游说李世民真相 第一部 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游说
突厥人!
突厥老贼子,就如同天天惦记你家里的一个强盗,你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一下,稍不留神,就在你家后院放一把火,抢点东西就跑——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李渊的目标,是直取关中,占据长安,可如果前脚一走,突厥人后脚就来,到时候前有朝廷军队拦截,后有突厥人追击,一前一后,谁吃得消?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解决突厥问题,难道把突厥打败?根本不可能,既然不能打,那就哄!主动向突厥示好,换取他们的支持才是上策。
有时候,外交斡旋,远比军事行动来得实惠和有效。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他知道刘文静在太原混了这么多年,多多少少,与突厥人有些或明或暗的关系,正好派上用场,但这也成为日后刘文静被杀的一个原因。
李渊洋洋洒洒,给始毕可汗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自然是一番恭维,讲明利害,说自己起兵,对突厥大有好处,如果可汗能支持我,起兵后得到的美女财物,全部送给可汗。
写完信后,他在结尾处写下“李渊启”三字,对于这点,有书生提出抗议,说突厥人不识字,只要钱,不如多送些钱,改启字为书。
为何这种小问题都有人来斤斤计较?原来古人多有大夻汉族主义思想,总觉得对外族蛮夷,就应该用命令的口气发号施令,因为启,一般是以下对上,而书,则是以上对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