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也是人》
第2节

作者: wangxh5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年学院的职称评审,要求十分严格。评委是由学院人事处的处长,在学院的教授专家人才库里抽出来的。说是这样说,到底抽着谁,没抽着谁,谁也搞不清楚,反正都是在背后操作的。最后评委的名单还是要报给院长审批的,看着那个不顺眼不顺心,大笔一勾,再换一个,那也是经常的事情。院长说换人,那人事处长就得老老实实地换人,直换到院长满意了为止。这也没有什么,作为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的处长,他绝对是在院长的领导下工作的,说一不二。听领导的话是他的最高原则,对不对则是次要的。

  王教授没有想到,今年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当了那么多年教授了,还是第一次被学院人事处的领导一手抽中,当这个专家评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院长没有把他从名单上一笔勾掉。这就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坐在评委的主席台上,庄严地评审别人的机会,或者是庄严地做了一回教授的机会。机会一到,人的地位威信马上都变了,人的腰杆也硬了许多。对于普通的教授来说,当高级职称评委的机会不多。用老百姓的话说,从半空中掉下来个大肉馅饼,一下子砸在王教授的头上。用王教授的话说,叫多年不遇,开了一次洋荤,终于体现了一回自己的价值。所以,他觉得自己非常荣幸,也非常自豪。

  王教授是社会学的教授,可是今天参加评审的人员,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只有一人。其实那也没什么。专业相同不相同,只是论文内容的问题。作为评审专家,主要是评他的科研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方法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论证是否严谨,结论是否正确。把好这些主要的关口就行了。这些话不是王教授说的,是专家组组长马教授说的。

  马教授说,到了教授这个层面,对学院的所有专业都可以评审。教授吗!马教授还认真交代了评审工作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马教授是工业统计学专业,一辈子对统计数字敏锐而认真。六十八岁退休。新院长上任后,又把他清出了山,做了督导组组长。马教授素以举止庄重,教书认真、不善言笑为著名。好为人师了一辈子,完全是老夫子的一套传统做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院长一上台,就任命马教授为全院教学工作的督导组组长。虽然权力不大,可处于他和院长的这种特殊关系,具有建议和汇报的权力,让所有人不敢小视,也不敢怠慢。

  上午九点,在学院的小报告厅论文答辩正式开始。主席台上坐了七个评委,书记院长、教务处长、科研处长、计算机系主任、督导组长马教授,另一个就是王教授。后来才知道,王教授是作为教师的代表参加评委的,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方面。虽位卑言轻,权力有限,但意义深远。
  答辩开始前,王教授刚刚在主席台的边上落座,人事处的张副处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沓A4白纸说,评委组里就你最年轻,还是你来作个评审记录吧!
  对于一个教授来说,学院职能部门的一个副处长的话总是很有分量的,王教授不能不听。心里的那个忧虑明显地摆在那里,这样的好事你下次还想不想干了?权力是握在处长们手里的魔杖,教授们却两手空空。人家处处都卡在教授的命门上,两者处在一个不对等的地位上,无法交手,只有唯命是从。这是高校里的一个基本状况。
  王教授看了看主席台上,七个评委中,也就只有自己来做这个重要而又烦琐的工作了,不敢劳动书记院长、处长主任的大驾。
  一共有十二个人进行论文答辩,每个人的论文的要点、突出的特色、创新的观点要记录下来,每个评委提出的问题都要记录下来,答辩人回答的问题也要记录下来,为了是在职称评审会上有根有据。王教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能把每个答辩人最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有可能给他们造成致命地损害。王教授马虎不得,否则,这几乎就是草菅人命。王教授从自己评审教授的艰辛经历中,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同病相怜的那股感情油然而生,认真记录并做到最好,是自己对教师们的一个良心,一份感情,一份支持。他从来还没有这样一丝不苟地连续不断地听、记、写,连头也没抬起来一下,更别说是张口提出一个问题了,把这到手的权力又拱手相让。本来他是有提问的权力的。

  直到最后一个答辩人走上来,王教授才抬起昏沉的脑袋,看了一眼。他想看看到底这是谁呀?自己认识不认识?至少也应该有个目光交流也好。认识的人就更好说了,评上教授了,他得请一场酒喝;不认识的人,如果在这里认识了,相识的起点就很高,在校道里再碰面时,就会赢得一种由衷地尊敬和热情,至少是这样。
  这是位女教师,王教授不认识。答辩主席是王院长,他看看已经站在那里做好准备的她,说:可以开始了,答辩时间十分钟。
  我叫李顺英,学院生物系教师,今年五十七岁,任副教授十五年,教龄三十一年。我的论文代表作是关于男性老年人的骨骼钙化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王教授迅速记下这些,抬头看的一瞬间,他发现李老师在发抖,站在那里全身都在发抖,连声音都在颤抖。一个有着三十一年教龄的老教师,上台讲课应该是她练就的拿手本事,为什么发抖?王教授感到惊奇。可能是今天这个场合,对她来说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是人,都会身不由己地紧张。是这环境、这场合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压抑感觉,叫她太紧张了,连头上都开始出汗了,也顾不上抹一把。她讲得有点乱,把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都没有说清楚。这是王教授当时的感觉。

  时间到了,王院长说。他严格地把握着时间,一丝不苟。
  台上的评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看谁先发言,提问题。由于谦让,一时有些冷场。冷场是更让当事人揪心的事。
  还是科研处长先说话:李老师,我很佩服你的毅力和勇气。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你这是第三次申报教授职称了,是吧?
  是、是。李老师表情窘迫、尴尬,像是庭审时的罪犯,面对着确凿证据而无法狡辩一样。王教授看着她的脸色,感觉到她的表情是一种苦笑不得、而又卑微无助的神色,还包涵着哀求大人高抬贵手的那种意识。
  王教授的心里紧缩了一下,有种不舒服的感觉。那感觉来自于自己的一种想象。此时此刻,好像自己站在法庭上受审一样。

  科研处长继续说:你的这篇论文,还是上次评审过的论文,上次你没有通过,就是因为这篇论文的数据不太严谨,论述得也不太清晰,显得逻辑上有些混乱。还有啊,论文的结论还是不行。没有画龙点睛的结论性语言,显得罗嗦。哎,李老师,你今年应该提交新的研究论文给评委的,为什么还是这个老的论文呢?
  李老师神色慌乱地说:有、有一篇新的,三千元的版面费都交了,说是能出来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发出来。
  王教授看到,几位评委的神色上开始出现不屑一顾的表情。这大概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当评委们都心不在焉时,你也就走到了被淘汰的边沿上。
  李老师站在那里,抖得更厉害了。一个辛辛苦苦教了三十一年的女教师呀!
  (待续)
  日期:2009-02-26 10:27:16

  2
  答辩完成之后,参加评审的教师们自己出钱,请各位评委吃饭。那还是在教师们的一再盛情邀请下,才定下来的。如今的高校里,请评委吃饭,这是个普遍的规矩。
  你邀请时,他们还会婉言推辞:都是同事,还搞这一套干啥?这是冠冕堂皇的当面话。你若是信了,真不请客了,那你就犯了一个天真不成熟的毛病,坏了你的大事。还有一个问题是,你有事求到人家,不是你请不请吃饭的问题,而是人家来不来吃你的饭的问题。能来,就是给足你面子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