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33节作者:
规划员K 日期:2010-08-20 01:28:31
简述一段,略补今夜功课。
王熙凤为什么与秦可卿关系亲密?
在答上述问题前,不妨先看看另一个问题:王熙凤与哪些人关系亲密?男性排出在外、奴才排出在外,那就剩下了女性主子。女性主子中三位长辈:老祖宗疼爱王熙凤,王夫人信任王熙凤,邢夫人和王熙凤不怎么对付。尽管疼爱和信任,王熙凤究竟在贾母和王熙凤面前是要站规矩的(同学们请复习我之前的补充材料),谈不到“亲密”。
平辈之中:三春和她是姑嫂,黛玉和她也算姑嫂,李纨、尤氏和她是妯娌,宝钗是她表妹。姑嫂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虽然相恶的例子更多,也不乏未出门的小姑子与嫂嫂亲密的例子。但是迎春、惜春的脾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合上王熙凤。
探春的才干、气度某些方面和王熙凤相近。但是于探春来说,对于王熙凤有两层隔阂。其一,探春自视甚高,骨子里对于王熙凤的治家才能未必服帖、管家方法未必赞同。这个在第五十五、六回可以明显看出。其二,探春是庶出,王夫人是其嫡母,而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且又是荣府当家奶奶。探春的一字谥是个“敏”字,除了聪敏,也很敏感。微妙的身份、地位差异,使得探春在王熙凤面前格外地自重身份。这在第五十五回,探春驳回平儿“再添些”的话头中可以看出。更在抄检大观园一回中,探春面对王熙凤,特意作出的强硬态度上印证。
而王熙凤对于探春呢。一来是肯定其才干的,二来是避其锋芒且心存防忌的。避其锋芒的态度同样可以由上述两件事情看出。其理由还能回到我介绍的清代满族大家庭婆媳、姑嫂关系的梳理上。姑娘是须娇生惯养的,当家奶奶多对其采取隐忍的态度。更何况早晚出阁,不必争一时之长短。心存防忌则更属必然,以王熙凤包揽事权的脾气,怎么可能主动让权呢。哪怕仅仅是治家方略的建议权。
因此,王熙凤和探春就像两个政见相近,但党派各异的政治家。终于很难真正携手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林黛玉这个隔了一层的小姑子,与王熙凤更缺乏亲密的关系基础了。她和王熙凤具有截然不同的、两极的才干。黛玉就像政坛上的清流名士或政论家,对于王熙凤这种实干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轻视。她是不太愿意接近那些“柴米油盐酱醋柴”家务事的。
而王熙凤这类掌握实权的政治家对于黛玉这类地位高、名望重(《红楼梦》中就是贾母的宠爱)的清流,一贯采取很聪明的态度:敬而远之。虽然也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吃茶一节),生活待遇上也给予照顾。但决不会主动与对方倾心结交。更何况一旦宝黛成婚(这在王熙凤眼中不成问题),两人便由姑嫂变成了妯娌。而且宝二奶奶产生后,再无琏二奶奶于二房内管家的道理。潜在对手面前,王熙凤就更不可能放松了。
今夜先更这些,明日待续。
日期:2010-08-20 12:09:04
看到副楼主京剧写得好,相声编得妙,就想到了一个笑话。
我有一位前同事,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女性。
注:戏文系者,编剧专业也。
某次写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我草草完篇,独见她在走廊内一根一根的抽烟。
我问她:X姐,写完啦?出来透气?
她曰:哪有啊,这好多年没动笔了,一包烟都光了,字还一个都没码出来。
我说:不会吧,就千把字文章。您还戏文系的高材生呢。又不是生孩子,这么憋。
她摇头道:难啊,生孩子是肚子里有。这文章么,我是肚子里没有啊。
敢问副楼主不是戏文系毕业的吧?
日期:2010-08-20 22:55:03
宝钗与王熙凤,有的读者疏忽之下,以为他们的亲戚关系较疏远。那是从王夫人这里绕了一条远道来计算。其实王熙凤的父亲与薛姨妈就是同胞兄妹。王熙凤与宝钗是嫡亲的姑表姊妹。同理宝玉也是王熙凤的姑表弟,所以他管阿凤叫得是“凤姐姐”而不是“二嫂子”。姐姐听着可比嫂子亲热多了。而宝玉和阿凤可以腻在一辆轿车上不避嫌疑,也是因着姐弟的关系。
否则叔嫂之间,除非年龄相差很大,或者《铡包勉》中包拯和其代母的长嫂那样特殊,是不会这么放得开的。而有同学之前说焦大仅仅看到阿凤和宝玉同车,就随口说他们“偷小叔子”。这个假说也就较难成立了。
那个时代的亲疏关系,堂兄弟姐妹肯定要近过表兄弟姐妹,而姑表亲要近过姨表亲。因此,黛玉使小性,宝玉会说到他与黛玉的亲戚关系要近于宝钗。就是姑表胜于姨表的道理。而俗话说“一表三千里”,凡非同姓的血缘亲属都算表亲。因此,旧式的才子佳人小说,出现表兄、表妹就难免有些拉拉扯扯,说不清道不明了。
日期:2010-08-20 23:07:29
很多人觉得《红楼梦》读不下去,往往卡在了前五回,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呢,《红楼梦》开卷采取的是“逆锋起笔”的笔法。由甄士隐而贾雨村而林如海,再把视角转到荣宁二府来。这种笔法是符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规律的。就如大型府邸,进门即有照壁。古典园林,入园必是屏峰。都是为了避免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但是现代读者的性子急,云山雾罩地读了半天未入正题,不免费劲,就此丢开手了也未可知。
其实金庸小说,不少也是“逆锋起笔”,如《鹿鼎记》、《碧血剑》。最明显的属《笑傲江湖》,多少初读者被金庸骗过,以为林平之就是小说主人公。
其二呢,就是人物众多,尤其是贾、王、史、薛四家理不清的亲戚关系。自70后一代开始,多是独生子女,以小家庭为活动中心。对于“堂、姑表、姨表、姻亲”这些亲缘概念更是模糊。甚至为了便利读者,出版印刷了不少“《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即便如此,其中的“亲、疏、远、近”也难厘清。说到这里,出个小题目:贾琮与迎春是什么关系?同学们的答案能脱口而出吗?
新红搞了个“升级版”的“护官符”,甚至画蛇添足地详细列出每房男女的姓名。结果出现了“王夫人父”、“王熙凤父”这等文字堂而皇之出现在“护官符”上的超级笑话(李导所谓的没有“硬伤”)。女子的闺名外人不知者,也就罢了。而王子腾、王夫人父亲的名讳,原著中确实没有。李导大可以避而不谈,这个没有人会见怪。偏偏李导不信邪,要“高于原著”地去“补白”。
其实李导不聪明,即使补白,索性杜撰两个名字,连红学家都不好置喙。哪怕想不出高明的名字,便把王夫人的父亲叫做“王力宏”,王夫人的闺名叫做“王靖雯”,王熙凤的父亲叫做“王小毛”。读者目瞪口呆之余,倒也指不出这个“硬伤”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