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也是人》
第52节

作者: wangxh5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教授说:问题的实质不在这里,问题的实质是高校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大学的自主性,独立性,大学精神的张扬,教师们的人格独立与思想自由,学生们的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这些东西是要比硬件建设不知重要多少倍的问题。高校的权力者们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从自己的政治前途考量,以自己的政绩工程说话。他们以为,建设了一流的大楼,世界一流大学就指日可待。这是当前中国高校发展的一大误区。

  姚副教授说:其实,政府并没有给高校更多的经费,中国的高校都在贷款搞建设搞发展。有资料说,全国的高校贷款超过2500亿,这样计算的话,绝大部分的高校濒临破产的边缘。高校的超常规发展之后,政府的投资并没有跟上,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政府是有责任的。
  马副教授说:高校是国家的高校,国家不会看着高校负债累累而不管不问,学院的领导不是一再讲话说,贷款,大胆地贷款,早晚国家都会埋单的。我们也相信,国家一定会解决这样的问题的。
  姚副教授说:痴人说梦。国家要是能解决,早就把教育的经费给提高了,何必还等到今天?国家的投资,就是一块蛋糕,给你切大点,别人就得切小点。国家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基础建设等等,哪一样不是嗷嗷待哺?你教育算老几?老九吧?这么多年没给你多少钱,你不是也熬过来了?
  李冰说:中国最虚伪的一个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看看我们的教育,再看看我们的孩子,现状令人心酸。有一个比喻说得好,雷声大,雨点稀呀!
  王教授说:还有一个比喻更形象,光抹桌,不上菜。

  张教授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我没理解,你解释一下。
  王教授说:就像待客一样,人太多,你又不是重要客人,桌子抹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上菜。你只能坐那里傻等,急也没用。
  大家听之后,都鼓掌叫好:形象!形象!
  来,干一杯!
  姚副教授放下杯子,对马副教授说道:我说马副处,这人哪,在哪个位置上,就会有哪样的思维。这就是身不由己呀!我可不是讽刺你,人一旦到了处座的位置上,受到的灌输和约束都是和普通的教师不一样的。
  马副教授坦然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要为教学评估唱赞歌。我是想对任何一个事情的评价,都应该是客观的,一分为二的。
  张教授说:不管他的初衷有多么好,事情走向了它的反面,产生了不好的效果,就应该引起反省,就应该得到修正。一意孤行,就会带来灾难。历史的教训,已经屡见不鲜。

  李冰说:也有说好的,我在网上看到,学生们对高校的教学评估有积极地反映,他们说,虽然造假,但可以拿到补贴。特别是专家组来学校检查的日子里,饭堂的饭菜可是真好啊,从来没见这样好过,又好有便宜。学生们都很留恋那些日子里的饭菜。
  张教授说:王教授,你现在想开了吧?你那个小小的委屈算不了什么。在这种喧闹、浮躁、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潮流中,谁都轻松不了,谁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谈笑之间,一挥了之。
  最后的时候,李冰提高声音说: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高校评估的文章和帖子,很有意思。大家有兴趣可以上去看看。
  这样一帮好朋友,在喝酒散场的时候,难得一次没有人喝醉。一个个都很精神,好像大家不是在喝酒,而是在进行一次丰富的精神会餐,酣畅淋漓之后,心情格外地清爽。
  (待续)

  日期:2009-05-15 09:09:28
  84、
  王教授把自己心中的那个疙瘩,终于扔了出去,扔在这次朋友们聚餐的酒桌上了。仔细想想,在自己坎坷的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中,这一次还真是个小风波,它的最重要价值在于,给自己提个醒。岁月不饶人哪!喝酒需谨慎。官场的酒、应酬的酒更须谨慎,一不小心就可能落进陷阱。谨慎!谨慎!
  今天的收获,不在于朋友的酒出气,而是朋友的真情,朋友们思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给人打开了一片天地,让人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充实和开阔了。特别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朋友们。
  谢谢!我的朋友!王教授在心里高兴地念叨了一声。

  晚上,想起了李冰的提醒,王教授还真是想了解一下高校评估的网上评论,打开了电脑,看到自己的邮箱里有一个邮件。
  是李冰的一封信:各位朋友:这是我在网上收索到的一篇好文章,发给你们,仅作参考。
  王教授打开了邮件,文章是一个叫陈键民的大学教授写的:
  高校评估造假严重
  5年一轮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件发生在中国高等院校里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许,教育部官员们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提高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教学检查与评估。但是,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与美好的初衷越来越背离,评估也越来越变味了。作为一个在高校里工作了30年的教师,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评估指标,脱离实际
  现在制订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脱离中国高校的实际。中国有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但更多的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不分具体客观情况的一刀切 ,让许多地方普通院校难上作难。例如,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许多高校比例不够,就拼命地引进博士,只要是博士,专业对口与否,能力是否胜任,一概招来,非博士不进。前几年在普通院校还凤毛麟角的博士,这几年已经是人头攒动,连办公的职员都是博士了,实属人才浪费。现在高校的行政机构囊肿,处长科长满大楼,教师编制紧缺。一到评估需要计算师生比时,把很多不是教师或者不上课的干部,编造到教师队伍里,甚至还东拼西凑一批所谓的外聘教师,来充当教师数量,应付评估指标。

  二、上下动员,一起造假
  评估中的造假,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例如,学生毕业论文中的问题,找来一些硕士、博士修改,包括论文题目、英文摘要、论文格式等,不够五千字的要补充五千,参考文献不够十篇的补够十篇。形式上只要求过关,内容是否恰当,只有鬼知道了。为了应付评估,达不到的指标就只能弄虚作假。连教育部的评审专家们也说,不怕指标数据错,就怕不统一。言意之下,造假的数据指标要造得一致。名牌的高校,这样的问题有,而不会太严重。越是地方性普通高校,弄虚作假越是严重,越是突出。造假去应付评估,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学校的好意。可是,这样堂而皇之的造假,让教师如何面对学生?让学生如何面对社会?

  三、教学中心,实属空话
  现今高等院校的工作重点,并没有真正放在教学工作上,一切为教学为服务,往往成了一句空话。高校的中心工作、关注重点是在学校升格换名、争创一流;是在申报硕士博士点、省里重点、国家重点;是在贷巨款、多圈地,大兴土木形象工程上。校长们大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飞来飞去,忙着国际交流和接轨,忙着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忙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拉关系、搞项目,送评审、发聘书,请来送去,高朋满座。真正关心教学的人不是很多。

  四、连年扩招,质量滑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